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工作的神聖,決定了從業者不僅要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做好育人工作,同時還要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做到為人師表。
孝道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每個中華兒女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廣大教師在這一點上更不能缺位。從今日起,我們將從洛陽市洛龍區的中小學校長中,挑選出二十四位進行採訪,陸續為你推出系列訪談——《洛龍二十四校長孝談》,為你全方位展示作為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所學校靈魂的校長,在生活中如何理解和踐行孝道。
今日推出《洛龍二十四校長孝談》之洛陽市洛龍區古城中學校長劉建偉。
▶「當父母喜歡我們時,盡孝很容易。當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時,我們一樣孝順,並努力改過做得更好,而這種孝順的行為是難能可貴的,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
□東方今報記者 彎繼偉/文 張歡歡/圖
童年備受關愛 對家人心懷感恩
採訪是在上周四的下午,因為臨近周末,當時的劉建偉就已經盤算著,這個周末回老家給老父親帶點啥可口的。
劉建偉今年45歲,老家在伊濱區諸葛鎮,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因為自己現在還在崗工作,這兩年,年邁的父親一直跟著退休的哥哥和姐姐們生活,而他每周雷打不動的一件事,就是周末回家看望父親,給老人帶點好吃、好喝的。
作為家中的幼子,從小劉建偉就是父母、哥哥、姐姐寵愛和關心的對象,正因為如此,如今每每給身邊人談起自己的童年時光,他的口中就有說不完的幸福。
劉建偉的父親是一位教師,最初幾年在家門口教學,後來,被調到了洛龍區工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是父親往返於家庭和學校的主要交通工具,對此,劉建偉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在父親那輛老式橫梁二八自行車的後座上,載滿了他童年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老掌柜會經常騎著自行車,讓我坐在後面,帶著我到處逛,那時候感覺可美,然後走著走著自己就長大了。」說到此,劉建偉的臉上仍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他說,雖然當時父親在外教書算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收入甚微,養家的重擔全都落到了母親的身上,正是有了母親的勤勞和樸實,才養活了他和哥哥、姐姐們。
「因為年齡錯得比較多,我出生時姐姐、哥哥年齡都大了,生活中,也都照顧我,有啥好吃的,都讓我先吃,感恩我的父母、姐姐、哥哥,讓我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父親做手術 他陪護七十餘天
看到父親因當教師而受到周圍人的尊重,劉建偉從小就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了嚮往和期待,滿心希望自己長大能夠繼續保持父親的榮耀,果不其然,1989年,大學畢業後,他如願以償。
在劉建偉看來,自己當初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其實也是子承父業,這也算是孝順老人的一種表現。不僅如此,隨著父母年齡的增大,劉建偉在平時生活中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
1991年,劉建偉的父親患上了胃穿孔,由於是胃後壁穿孔,老人感覺不適後,剛開始在醫院做了不少檢查都沒有查出病因,最後,他通過熟人關係找來專家為父親制定了治療方案,才通過剖腹探查找到了病因。
接下來,就是趕緊進行手術,因為老人入院時已經臨近春節,雖然手術很順利,但手術後出現了嚴重的感染,老人不得不繼續住院治療。考慮到哥哥、姐姐們都有工作,劉建偉就一個人在醫院陪護父親,在醫院過了節。
「老掌柜從小寵我、疼我,他病了,我肯定得陪著,再說哥哥、姐姐們也忙,走不開。」劉建偉微笑著說,手術後,父親身體虛弱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得在病床上進行,他就一直照顧著,後來,由於在醫院住的時間長了,老人心中開始急躁,加上本身脾氣就比較大,老人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對他發脾氣。
「髒點、累點沒關係,關鍵有時候明明是老人不對,當子女的還不能說什麼,真覺得可委屈。」劉建偉苦笑著回憶道,陪護期間,有好幾次,他都因為無故被父親呵斥而生氣走出病房準備離開,可每次都是沒走幾步後,最終還是拐了回來。「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照顧父母得有耐心,不能父母嘮叨幾句,自己就嫌煩,那樣更傷老人的心,這一點,那個時候我深有體會」。
就這樣,劉建偉在醫院照顧了父親七十多天,沒讓哥哥、姐姐們到醫院陪護,直到父親出院,以至於醫院的醫生護士們都以為老人只有他這一個兒子,都誇他孝順。
老人孤獨 他陪著聊天、認識新事物
2006年的元旦,劉建偉的母親去世,從那時起,他發現父親在慢慢改變,整個人開始變得沉默,過去暴躁的脾氣也一下子平和下來,劉建偉明白,母親的離世,給父親留下的只有孤獨。
為了緩解父親心中的孤獨,2008年,劉建偉就把獨居的父親接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區,擔心父親上下樓不方便,他還專門在一樓給父親租了房子,一日三餐做好後,他總是會把第一碗飯給老人端到身邊。每當晚上下班回家後,劉建偉總是會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到父親屋裡和老人聊天,耐心地聽父親一遍一遍講過去的那些事兒,雖然大部分他都聽過多次。等到父親聊累了,他就會打來熱水給父親洗腳,照顧老人上床睡覺,每天如此。
此外,老人上了年紀後,擔心摔倒,不願外出活動,於是,細心的劉建偉還專門買來輪椅,只要自己有時間就會推著父親在小區內遛彎。
2013年前後,哥哥、姐姐退休後,要求輪流把父親接到自己的家裡照顧,劉建偉則會在周末的時候回家看望父親。因為當了一輩子的校長,每當周末劉建偉回到父親身邊時,老人就會熱情地給他「傳授」一些自己的「秘訣」,雖然不少已經不合時宜,但劉建偉從來不當面否定,仍舊會耐心聽著,然後尋找機會,帶著父親去接觸新鮮事物,從而糾正父親錯誤的認知。
「父母上了年紀,有時候會犯糊塗,此時當子女的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糾正父母的錯誤,不能傷害老人的自尊心,這也是孝順。」劉建偉說,讓老人接觸新事物,也是為父親排解孤獨的一種方式,現在,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幫著父親認識一些新的事物,比如微信、QQ,讓老人了解這個社會的發展,並讓老人通過這樣不斷「進步」的方式提著心勁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