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預測因素?

2020-12-26 中國生物技術網

孤獨是一種經歷,或者說,是一種狀態。有的人害怕這種狀態,而有的人卻享受其中。害怕孤獨的人,通常會意識到自己的社交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此會產生孤獨感,或者叫寂寞這種消極的情緒。它反映了理想社會關係和實際社會關係之間的不平衡。顯然,這兩種關係對於享受孤獨的人而言,是平衡的,他們孤獨但不寂寞。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經歷孤獨,並被迫忍受寂寞。在新冠疫情暴發前,這種現象就已經越發普遍了。在年輕一代中,有孤獨感的人更是大比例存在。

一些人認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可能是導致年輕一代感到孤獨的原因之一,因為社交網絡和其他形式的在線交流已取代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除了給個體帶來被孤立的負面情緒影響外,孤獨感也是影響生理健康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有研究已經將孤獨與冠心病相關聯,而且發現孤獨可能比肥胖對健康的威脅更大。甚至有一些研究表明,有孤獨感的人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

此外,還有一項研究表明孤獨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預測因素。

近日,發表在《Diabetologia(糖尿病)》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有孤獨感的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而且,即使考慮到潛在的混淆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財富、吸菸、體育鍛鍊、體重、飲酒、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這一發現也是成立的。

研究人員認為,與孤獨有關的影響心臟代謝因素可能會導致2型糖尿病是合乎情理的,而且,孤獨感也與衰老和肥胖存在關聯,這兩者都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此外,來自大型橫斷面研究的證據表明,孤獨感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然而還缺乏前瞻性的研究。

這項研究的對象為英國縱向老齡化研究中的4112名無糖尿病參與者,他們的年齡在56至74歲。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的血糖水平都在健康範圍內,每個人都填寫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一位心理學家開發的孤獨感量表,比如「你多長時間一次感覺到缺少陪伴?」,「你感覺自己是一群朋友中的一員嗎?」等等。

在12年的隨訪中,有264名人(大約佔樣本的6%)患上了2型糖尿病。

研究人員發現,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經歷的孤獨程度是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預測指標。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控制了混淆因素(例如吸菸、飲酒、體重、血壓和心血管疾病),孤獨感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之間仍存在顯著的聯繫。這種聯繫與心理健康因素(如抑鬱)和是否獨居無關。

該研究第一作者、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Ruth Hackett博士解釋說:「這項研究還表明了孤獨和社交孤立之間的明顯區別,因為孤獨或獨居並不能預測2型糖尿病,而孤獨感是由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質量所決定的。

這一發現強調了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質量,而不是數量的重要性。

與壓力相關的機制?

儘管這種聯繫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身體如何應對壓力有關。

例如,先前的研究表明,孤獨感與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變化有關,而皮質醇在糖尿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Hackett說:「如果長期感受到孤獨,那麼壓力系統每天都會受到刺激,隨著時間推移,就會導致組織損耗,而那些與壓力相關的生物學負面變化可能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目前只是一個假設。儘管這項研究提供了孤獨感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相關性,但它並未顯示出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該研究的其他局限性還包括,在研究期間只進行了一次孤獨感測試,而且,關於2型糖尿病的數據是基於參與者的自我報告,而非客觀的醫學記錄。

然而,該研究強調了孤獨感是2型糖尿病的潛在風險因素,並為日後更詳細探究這種關聯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論文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125-020-05258-6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美國2型糖尿病成人晚期肝纖維化患病率分析
    美國2型糖尿病成人晚期肝纖維化患病率分析 2020-12-14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什麼是2型糖尿病?
    昨天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了一下什麼是糖尿病,以及如何自查,從數據來看,想必大家也知道就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所以我們今天主要來了解一下2型糖尿病吧。2型糖尿病什麼是2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糖尿病吃它好
    糖尿病是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會得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為人體排出多餘血糖的功能變弱或喪失,所以血糖只能通過尿液排出去,那麼請問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有哪些呢?1型糖尿病症狀有哪些呢?糖尿病吃什麼好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 科普|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各種區別
    1型糖尿病的病人一型糖尿病是指胰島β細胞破壞,常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也可發生於各種年齡。起病比較急劇,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必須用胰島素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療效,否則將危及生命。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
  • Science:非編碼區DNA與2型糖尿病有關
    非編碼區DNA曾經被認為是「垃圾DNA」,但是現在科學家們越來越發現一些序列對於控制基因表達非常重要。發表在《自然·遺傳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這些作用因子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患病風險的。2型糖尿病影響了全球超三億的人口。遺傳因素的影響早就已經被認定為一個人患2型糖尿病風險的重要因素,同時還有體重、飲食和年齡因素。已有很多研究指出基因組中某些區域的變化與糖尿病的發病相關,但是這些區域的功能現在還不清楚,這使研究者很難深入的了解糖尿病發展的原因及機制。在基因組中,只有約2%是由編碼基因組成,這些編碼基因包含表達蛋白質的序列。其餘的大部分基因組序列都不了解。
  • 除了飲食,這些方法都可以幫你防止2型糖尿病!
    這聽起來有點一刀切的意味,而你可能會受到這樣一個事實的鼓舞:其他飲食在預防2型糖尿病方面,即使沒有更好的效果,也可能同樣有效。少吃脂肪,多吃纖維,適度減肥的建議來自一系列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這些試驗表明,採用這種方法減肥有助於多達三分之二的人預防2型糖尿病。
  • 糖友甜蜜求婚,專家科普:糖尿病,2型比1型更容易遺傳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場求婚儀式中的男女主角均是1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見證這個幸福時刻的除了有現場30餘位1型糖尿病的患友們、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楊濤教授帶領的南壹社醫護團隊,還有數百名未能到達現場通過直播見證的南壹社社友們。
  • 糖尿病1型2型有什麼區別?糖尿病1型2型患者日常要注意哪些?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區別在於發病機制的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是由於胰島功能受自身免疫的破壞,而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則較為複雜,可能是胰島的分泌功能出現,也可能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糖尿病1型2型有什麼區別:1、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細胞受到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大多數患者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在1型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能檢測到相應的抗體的存在。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的相對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但這裡要了解的是,使用胰島素並不意味著2型糖尿病轉為了1型糖尿病,因為2型糖尿病發病除了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外,跟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比如肥胖或者超重,飲食不健康以及久坐不運動,所以預防2型糖尿病也主要通過這幾種方法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 1型糖尿病自身抗體檢測
    1型糖尿病也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通俗的說就是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β細胞壞死或者凋亡,胰島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β細胞持續損傷達到一定程度,殘存的β細胞只剩下20%左右時,患者血糖明顯升高出現糖尿病;1型糖尿病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1型糖尿病通常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但也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病甚至可以在八十到九十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發病時患者大多消瘦,但也有體重正常或者是少數肥胖者。
  • 重要突破!我國復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2型糖尿病的潛在治療靶標
    重要突破!我國復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2型糖尿病的潛在治療靶標  Winnie Lee • 2019-10-15 13:43:05 來源:前瞻網
  • 研究表明,20多歲的人最孤獨,60多歲的人孤獨感最低
    為了尋求有效的幹預措施,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導致不同年齡段孤獨模式的心理和環境因素。Jeste醫學博士說:「我們發現了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孤獨感的一系列預測因素。」較低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親社會行為,P<.001)、較小的社交網絡(P<.001)、沒有配偶或伴侶(P<.001)以及更嚴重的睡眠障礙(P<.02),這些都是公認的孤獨的一致預測因素。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Science:深入剖析引發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原因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全球範圍內,社會和經濟因素會直接導致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發病率的直接上升研究者Paul Franks說道,環境因素能夠幹擾細胞和生理學過程,並且對個體易於患某種疾病有著一定的效應,比如2型糖尿病,而且這些環境因素很有可能通過對基因組功能的調節來發揮作用,當然在這個概念背後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原理,但目前研究人員卻並不是很清楚這些過程發揮作用的分子機制。
  • ...衛生招聘預防醫學基礎知識:1型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徵和區別是...
    2018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預防醫學基礎知識:1型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徵和區別是什麼? 1型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徵和區別是什麼呢?糖尿病是在生活中和臨床上較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 2型糖尿病患者診治中可能檢查什麼?
    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標為<7%。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如<6.5%,甚或儘可能接近正常)適合於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無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應。
  •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潛在發生指標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潛在發生指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44:13 德國蒂賓根大學慕尼黑亥姆霍茲中心糖尿病研究與代謝疾病研究所Robert Wagner研究組,發現2型糖尿病高風險個體的基於病理生理學的亞表型
  • 七成妊娠期糖尿病 十年後變2型糖尿病
    專家提醒,約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產後10年左右可能成為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懷頭胎時患有妊娠糖尿病,即使產後恢復正常,在孕育二孩時,妊娠期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仍為30%~50%。專家提醒:頭胎患糖尿病 二胎也算「糖媽」「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媽媽獨有的一種疾病,一般是在妊娠期24~28周發生的糖耐量異常。我們不能小看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響。」
  • JDI:睪丸激素水平低與2型糖尿病不良結果有關聯
    2014年12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對於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低血清睪酮似乎與不良臨床結果密切相關,根據刊登於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雜誌上的一則研究揭示。該研究的主要領導者Kitty Kit Ting Cheung和同事們進行文獻系統回顧研究,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清睪酮水平的證據。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與既往的 4 個糖尿病分型相比,除了刪除  T1DM   和  T2DM   的亞型、更新了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特定遺傳缺陷單基因糖尿病、孕期糖尿病的命名方法外,亮點就是新增 2 個分型分別稱為混合型糖尿病和未分類糖尿病。WHO 1999 年與 2019 年糖尿病分型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