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提起古都,怎能少了奈良?當年鑑真大師為佛教在日本的發展嘔心瀝血, 耗盡了畢生的精力, 終將這一身佛骨留在了奈良的土地上。從此奈良與中國,有了扯不斷的情絲萬縷。
奈良縣是位於日本本州中西部的一個內陸縣,奈良市是它的首府,日本著名的歷史文化之都,國際化的文化旅遊名城。登上新幹線,從大阪向東行40分鐘,便到了一處山明水秀之地,這就是奈良市。將奈良與京都、大阪在地圖上連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個三角形,正是這個三角形架構起了日本的歷史。
自遠古以來,奈良地區便有人類居住,710年一794年,是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奈良作為當時日本的首都,名為 「平成京」,經歷了七代日本天皇的統治。大唐高僧鑑真東渡日本,落腳於奈良,幾經輾轉,最終在奈良度過了自己不凡的餘生,圓寂於奈良西郊的唐招提寺。因此奈良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亦是超然,成了全國的佛教中心、佛教徒頂禮膜拜的聖地。 奈良時代是這座城市發展最迅猛的時期,那時便已有常住人口約20萬。與唐朝頻繁的文化交流給奈良留下了明顯的時代印記,建築也多效仿唐都長安的風格,保持至今。
1898年, 今日的奈良市正式成立、在眾多古蹟遺留的基礎上建起了懷古的奈良公園,新修的鐵路連接起了奈良與京都這兩座文化名城。1950年, 奈良被宣布為國際文化大都市,成為國際旅遊勝地。有人稱其為「東方羅馬」,以羅馬對整個西方的影響力,來彰顯奈良之於日本歷史文化的重要地位。
從古至今,奈良一直是孕育日本先進文明的搖籃, 日本的文化精華悉數沉澱於此,尤其是在奈良時代,以首都的身份,得到天皇各方面的庇護。而整個城市最醒目的莫過於瀰漫大街小巷的濃厚的佛教氣息。
奈良時代,日本正在全面接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出現了日本第一次文化的全面昌盛。派往中國的遺唐使和留學生對於日本文化和美術的繁榮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受統治階級的影響。
佛教在這一時期如日中天, 受到高度重視,開始在整個日本,尤其是奈良迅速發展起來,鑑真高僧的東渡更是為日本佛教帶來了吹拂繁榮之花的春風。奈良開始興建佛教寺廟、佛像,配以仿唐風格的堂皇的繪畫和華麗的裝飾。一座座千年古剎如同一座座佛教文化的博物館,為今人展示著古代的傑出藝術,見證著中日兩國友好發展的歷史,敘說著奈良時代這個城市盛極一時的輝煌。
東大寺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木製的大門樓規模宏偉,透著一股滄 桑的味道。752年東大寺著名的大佛開光落成,佛教的影響力一時間達到了頂峰。這尊「毗盧遮那佛」以全銅澆鑄而成,外表鍍金,身高16米,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銅佛像,如守護神般慈眉善目的庇護著 奈良城。 可惜的是後來兩度毀於戰火,今日我們看到的佛像是17世紀重修的,只有銅蓮座上的蓮花瓣還是8世紀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經此教訓,為了保存奈良完整的文化格局,政府規定一 切古代建築不得拆除毀壞,也不能隨意興建現代建築。於是我們看今日的奈良,略帶了幾分陳1舊,城市算不得繁華,卻蘊含著一 番獨特的古樸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