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際,許多商場打出大幅折扣的促銷廣告招徠顧客,這期間商場自身的軟硬體服務也備受考驗。最近,許多購物市民反映,商場指示牌籠統、指向不清,讓他們購物盡興之餘,也有點「掃興」。
商場視覺導向系統是體現窗口服務水平的標準之一。日前,記者走訪了部分大型商場,發現一些商場存在指示牌缺位、指示圖標或文字不規範等現象。
導購牌籠統 滿場兜圈子
顧客林小姐近日反映,前幾天到正大廣場購物,發現商場導購牌上字體很小,要湊近才能認清楚,雖然每層導購牌上都有一個平面圖,標出餐廳、專賣店、洗手間的位置,但看了之後依然雲裡霧裡,不知這些地方究竟在哪兒。
南京東路新開張的353廣場每層樓都有指示牌,且有中英文對照。但指示牌比較籠統,僅把商品種類羅列一番,沒有各款商品或專賣店的具體位置,若要購買某款具體產品,還需在場內四處尋找。而該商場的廂式電梯,也未標示能通往何處、究竟是客梯還是貨梯。記者通過一部廂式電梯,想前往該商場樓上一家餐廳,沒想到竟進入了餐廳的廚房部位,洗碗工、切菜工的活動一覽無遺。
在永安百貨,商場裡到處是醒目的「滿108送100券」促銷廣告,相比之下,導購牌不僅字小,也顯得十分籠統。記者還注意到,該商場電梯口的導購牌僅有中文沒有英文。不僅如此,該商場一家餐廳已停止營業,卻只在六樓通往七樓的樓梯上放了一塊「顧客止步」的指示牌。
點評:導購牌應儘量詳細,指示清楚。按照規範化要求,商家標用的圖形符號不僅要醒目,還應是中英文對照,只有中文沒有英文,或只有英文沒有中文,都不合乎要求。
廁所位置難找 標識五花八門
上周末,顧客齊小姐走進南京西路上的一家大商場準備購物,忽然感到肚子不舒服,想先找廁所方便一下。沒花多少時間,她就看到商場底樓掛著一塊綠色指示牌,上面標有男女圖像,圖像下面寫著toilet的英文單詞,旁邊還有一個方向指右的箭頭。她立刻朝著箭頭指引的方向走去,可走了一會後,她始終沒發現廁所,而指示牌的箭頭依然指向右側。繞了將近半小時,廁所蹤影還是沒有出現,急得她滿頭是汗。
記者走訪發現,許多百貨商場一樓都沒有廁所,顧客一般會直接乘電梯上二樓及以上樓層的廁所。在徐家匯一家商場,記者循著指示牌,在二樓找了10多分鐘,才在兩個商鋪間找到一個廁所,可抬頭一看發現是男廁所,而女廁所在樓層的另一頭。
不少超市、餐廳、酒店中的廁所標識並沒有按照標準化的圖形標識設置。如記者在永安百貨看到,廁所門口仍用菸斗、高跟鞋來代替「男女」標識。還有的商場則擅自將女廁所標識中的裙子改為「超短裙」,而將男廁所標識中的衣服改為「開領口式」。
點評:標誌牌的指示路徑應做到準確、規範。目前上海一些商場、酒店等場所中,仍存在著標識不規範的現象,有關部門及企業應更加重視公共信息圖形標識,將各種公共標識進一步標準化。
地下車庫如迷宮 尋車頗費功夫
近日,讀者馬曉潔向記者反映,在五角場的一商場的地下車庫裡兜來兜去找車子,苦不堪言。她說,地下車庫只以A、B、C、D等字母區分區域,她購物回來拎著大包小包,卻忘了自己是從哪部電梯出來的,等她進入地下車庫,才發現並非自己原先停車的B區。此時「車海」茫茫,光線昏暗,她兜兜轉轉找了近半小時才找到自己的愛車。
記者來到這家大型商場,通過電梯進入地下車庫,發現無論電梯還是附近空間都未指示會通向車庫的具體區域。同樣的,在地下車庫,雖然能看到指示電梯的引導牌,但照樣暈頭轉向。好不容易找到一部電梯,仍然不清楚該部電梯會通向商場的哪個區域。然而,與指示牌數量少、「惜墨如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餐飲」、「洗車」、「汽車美容」的廣告招牌卻比比皆是。
在地下車庫中,記者兩次遇到車主顧先生。原來,他循著指示牌卻遇到死胡同,只好原路返回。「下面的光線本來就不好,柱子又多,引導標誌太難找了。一會兒回來取車時一定要記好路,免得又找不到。」在兜了一大圈之後,顧先生跟在一名熟悉地形的駕車人身後,才找到一部電梯進入商場購物區。
點評:地下空間也是商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商場導視系統時,不要忽視這個「第二空間」。有顧客建議,可在對升降電梯做好編號,指示出該電梯對應商場哪個區域以及地下車庫那個區域。
別等顧客來提「合理化建議」
更衣室比衛生間好找,促銷牌比導購牌醒目,廣告牌擋住了車庫指示牌,這樣的現象在大型商場幾乎隨處可見。自然,商家這樣做的出發點顯而易見,前者直接關係到他的經營業績,至於後者,即使花費時間、精力,也未必會帶來明顯的收益。這恐怕也是商家不願花心思在後者上面的原因。
採訪中,很多消費者也提出了不少建議。比如導購牌字號做大一點,地下車庫的號碼標在過道地面上等。甚至有消費者提出,「連我們這種外行都能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為什麼商家就想不到呢。這種方便顧客的舉措,應該是商家首先想到的,何必顧客時時挑刺」。
實事求是地講,有些商場部分指示標誌做得還是不錯的,如永安百貨的衛生間指示牌,會清楚寫明「距離衛生間30米」等。然而,商場裡時髦的裝修元素大家互相「借鑑」得快,指示標誌這些「以人為本」的服務措施,卻鮮見彼此取長補短。
作為服務窗口,商場的導視系統也應是其提供服務的一部分。商場指示牌不清晰,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使利益受到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從激烈的市場競爭行為來看,終歸會使商家形象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競爭力。曾記得有媒體報導「最害人的停車標誌」:一塊大大一個「P」字指示牌下方,加了兩塊寫著「周六日,國定假日」和「收費」的小牌。停車人理解為「假期收費,平時隨便停」,設牌者的「權威解釋」卻是「平時不準停,假期才許停且要收費」。這樣的例子雖然極端,但可見指示標誌的重要程度,以及對商家形象的影響程度。
誠然,上海的標誌系統經過連年不懈的努力,越來越先進完善,給城市形象添了光彩,但還需要更便民利民。世博會期間,上海將迎來幾千萬遊客。
公共場所的標誌,也將成為考驗城市文明的標準之一。希望商家能真正「急顧客所急」,認真對待這次大考。
(來源:解放日報 謝 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