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在祖國的寶島臺灣省,四季如春,風光明媚,是一顆美豔的寶島明珠。它是臺灣第一大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傳說湖齡達15000年以上。日月潭的發現約在200多年以前,山胞打獵時追逐一頭白鹿至南投縣中央的魚池鄉水社村,發現此地山清水秀,相率遷居於此。
日月潭湖面很高,海拔760米,平時水深約30米,湖周35公裡,水域面積900多公頃。湖中有一小島,遠望如同明珠,舊稱「珠仔嶼島」,現名光華島。最初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同日輪,南半湖狀似月牙,因而名為日月潭,也稱為雙潭。
「雙潭秋水」是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湖四周翠山環抱,樹木翁鬱,曉嵐夕暉,變幻無窮。湖水晶瑩清澈,每當秋夕月明,照映日月潭水,朗徹碧透,如接太虛。清代曾作霖描寫日月潭的詩寫道:
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閒。
誰劃玻璃分色界,倒垂金碧浸煙囊。
蓬萊可計乘風到,猛鉀知為舉火還。
別有洞天開海外,人家雞犬絕塵寰。
(曾作霖《日月潭》)潭南青山麓有玄光寺,寺後有1300級石砌山徑,拾級而上,可達金碧輝煌的玄類寺。玄奘寺面臨一潭碧水,寺外梅林中可以賞梅,入寺瞻仰玄奘法師舍利子,慈眉善目的老僧擊磬誦經。登樓俯瞰日月潭全貌,雲霧縹緲間,如鏡潭水倒映青山。四周翠巒疊嶂,幽滿目,山光水影一片蒼黛,猶似丹青高手信手塗抹的大寫意。
文武廟依山面湖,佔地寬闊,整座殿宇架構嚴謹,金頂閃耀著莊嚴的色澤,古雅肅穆。穿過大理石牌樓,一對棗紅色大右獅踞守兩邊,氣勢威烈。廟內奉祀孔子、文昌帝君與武聖關公。
德化社,臺灣省邵族以觀光為主的唯一山胞村落,這裡民風淳樸,有茶莊、藝品行、特產行等。在藝品行前面,掛有色彩豔麗的各式民族服飾,免費供遊人照相用。女遊人穿上繡有纖巧兒何圖案的裙子,戴上鮮花編成的花環,頸上再掛一條精美的貝殼項鍊,儼如一位阿美族姑娘。幾艘遊艇在潭心蕩來蕩去,潭水微微起皺,波光粼粼似錦。環顧岸邊,在綠蔭蒼翠中熠熠生輝的寺廟,想起玄奘寺裡的楹聯「聽靜夜鐘聲喚醒夢中夢,觀澄江月影窺見身外身」,頓時感到這裡真是一個參禪問學的好去處。
潭心是光華島,它嬌小玲瓏,宛如一粒珠子嵌在兩潭之間,吸引無數遊人舍舟登岸。尤為有趣的是島上花亭裡有一月老像,皓首銀須,眉開眼笑,兩手捧著一根紅綢帶。許多情侶站在月老兩旁合影留念,希冀白頭偕老。遊艇繞潭一周,然後在公園入口處登岸,來到涵碧樓,「涵碧樓」三個大字道遒勁有力,這是湘籍聞人黃杰先生所題。涵碧樓可供住宿和餐飲,竹算旁邊是相思林,透過疏密相疊的竹葉,窺見環湖公路旁的相思林下,情侶雙雙對對,遊人三三兩兩,日潭與月潭,像同胞姐妹一樣相依相偎,親密無間。每年中秋之夜,無數遊人來此蕩舟遊湖。
有沒有很嚮往這樣的地方呢,真的是美不勝收,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