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這話說的是孩子的純真質樸,但也表達了後天引導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覺養成的,所以說,教育孩子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並且注重細節的工作。
孩子的個性各不相同,有的安靜乖巧,有的活潑機靈。高明的家長懂得「因材施教」,給孩子最合適的引導。不過還有一點,不知道各位爸媽是否有留意到,那就是,許多孩子愛耍小聰明。這其中,有的是出於純真的天性,但還有一些小聰明,實際上是受到了不良的引導,爸爸媽媽們要儘早發現並及時糾正。
巧舌如簧,擅長講歪理。
有的孩子天生能說會道,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能把大人也忽悠過去。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要認真聆聽辨別,聽聽孩子講的,到底是生活中學到的正理,還是信口開河的歪理。如果是後者,家長們要及時糾正,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如果把這些歪理當作是小孩子的玩笑話而聽之任之,孩子就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還可能養成圓滑、無賴的壞品性。
為人「兩面派」,當人一面背人一面。
有些父母喜歡逗孩子,問孩子比較喜歡爸爸還是媽媽,有時還會在孩子面前假意「鬧矛盾」,觀察孩子如何應對。這時候,一些孩子的「兩面派」作風就會暴露出來。在爸爸面前就說爸爸好,到了媽媽面前可能會為了討好媽媽而說爸爸的壞話。這種看似機靈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有害的,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不放在心上。如果孩子從小養成了這種見風使舵的習慣,就容易變得虛偽,在日後的為人處世中,很難與人坦誠相待。
習慣「甩鍋」,不願意承擔責任。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生活中不免闖禍惹事,這是無可厚非的,只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就不是大問題。但也有些孩子,似乎是「聰明過頭」,無論犯下什麼錯,都能夠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自己全身而退。例如,自己弄壞了玩具推說是小夥伴弄壞的或者自己丟了東西說是被別人拿走了,這樣的習慣也是家長們需要警惕的。
責任感是做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如果自恃年紀小就可以隨便甩鍋,不用負責,那家長豈不是要一輩子跟著孩子,幫忙收拾爛攤子?所以,從小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都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形成的,如果發現你家孩子有這些狡猾的小心思,一定不要著急上火,要耐下心來指出孩子的錯誤,教會他們正確的做法,並在平時多加觀察和監督。教育是個苦差事,但好孩子一定是教出來的。寶爸寶媽們,任重道遠,可不能半途而廢哦!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