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寫了第一節《讀詩經,給自己一個美麗而典雅的筆名》,今天中午我再來寫一段學生如何給自己一個樸實而意義深遠的筆名的。
一、東方未明——袁毅君
「東方未明」是《詩經魏風》中的一首詩的標題,此詩是表現勞動者為了勞動早起晚睡,早上東方未明時就起來,顛倒衣裳忙碌的場景。毅君以此為筆名一來自嘲自己現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二來自我勉勵,要在東方未明時就要發奮圖強,提醒自己惟勤能補拙,三是世界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探索,提醒自己要保持好奇和探索欲,不要止步不前。四是這個世界還有些地方不夠明亮,需要自己去給那深邃中的黑暗送去光明,提醒自己要有責任感。
我加一句,五是我現在還在努力,正屬於東方未明狀態,一但袁君努力奮發,東方明亮則指日可待了。沒想到《詩經》中這麼質樸的一首詩歌,能給他帶來如此多的聯想。這讓我想到自己前段時間思考為什麼要去研讀原典的話:讀原本的經典就如同是接觸一團麵團,那樣子可能不如那做好的蛋糕精緻,但是面對麵團,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去或變粗變細,或蒸或炸,或變花變色,可以還有自己的很多種加工。原典有它豐富的可塑性,有無數的可能性。因此,袁毅君的筆名讓我想到的是更要認真地去讀《詩經》。它提供給我的東西我永遠也無法限制和預料。
二、雞鳴——蘇錚
他寫上這個筆名時,我有些遺憾,希望他寫得更高大上一些。可經他一解說,我頓時欣賞起來。因為這裡體現了我們先民的一個思想——我的世界我來命名,我的名字我在證明。
雞鳴出自《詩經齊風》取其雞的叫喚的意思。取其為筆名的原因:一、雞的鳴叫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這個詞自從太史公用來說孟嘗君後,它就和「狗盜」連用。取這個名就是為了讓我來為它正名,雄雞一唱天下白,我取它的陽剛開闊,心懷天下之意。
如此聽來,這個名也非常不錯。 所以,筆名不在於用哪兩個字,而在於賦予這個詞何種意義和感情。這個孩子無論取哪個名都沒關係,只要他有為那個名「正名」或「證明」的意識,那麼,名字的實質也就有了。如果以前人們對此有成見,那麼我就為之正名;如果這個名本身意義就很好,我就來用自己的行為來作為證明。這不就是「名」最初的意義嗎,有名有實,名副其實。
希望兩個孩子都能帶著自己的筆名給自己的期許,走向更廣闊更光明的未來,以己之力為社會帶來光明和正義。如此則善莫大焉。
我的世界我來命名,我的名字我在證明。我們一起期待!
唐中雲2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