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國:朋友,你有筆名嗎?

2020-12-20 雪絨花原創文學

閒話筆名

文/任建國

前幾天在一文學群裡看到議論筆名的話題,其中不乏有人對有人使用筆名異議。今得半日閒,咱也對筆名的話題閒聊幾句。

《現代漢語詞典》對筆名的解釋是:作者發表作品時用的別名。這就說的很清楚了,就是作者在發表作品時沒有用自己的本名,而是用了別的名字。我國古代無筆名之說。但有表字、別號、室名,如蘇軾別號東坡居士,王守仁因築室故鄉餘姚陽明洞,人稱王陽明,於是兩人就以蘇東坡與王陽明行名於世,原名卻反被世人生疏了。這種情況與現代作家因長期使用某一筆名,而原名反被世人淡忘是一樣的。如魯迅是周樹人的筆名,巴金是李堯棠字芾甘的筆名,曹禺是萬家寶的筆名。

舊時文人常說:「納房小,取個號,刻部稿。」這便是中國舊文人嚮往並追求的美好境界了。「刻部稿」對現在的文人來說並非難事,只要你不怕承擔「災梨禍棗」的罪名便可實現。古人除了名、號還有字,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今日似乎離我們已經很遠了。其實,使用筆名並不是文人墨客的專屬權。以前,男子成婚之日,都要送號名的,家裡長輩請一些有文化或是懂陰陽五行的人,按照該男子的生辰命理與家族的輩分等,給孩子起個好聽又寓意深遠的字號,而字號的前面必冠一老字,有了號,便算為大人了。比如姓張起名叫張珠,那麼送號名則叫老珍,就是珍珠的意思,反過來,起名叫張珍,號名就是老珠了。姓王叫王飛,那麼送號名就叫老騰,意為騰飛,或是起字,意為高起。解放以後,隨著新思想新觀念的進步,這一習俗便消亡了,不過現在一些村莊裡的人們偶爾還會說起某一個老人叫老×漢兒,比如:老茂漢兒。

文人之所以用筆名,除了風雅之外,尚有許多無奈或其它的緣故。綠林好漢崇尚的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敢作敢為那種豪爽。就像武二郎鴛鴦樓頭殺了人,在粉壁上血書一行: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而文人則不然,文人好風雅,總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取得雅致一些,詩情畫意,風花雪月一些,這是古往今來文人的一大快事。

我國文人們盛行筆名是從明清時期開始的。因為明清時期的話本小說被人輕視,不登大雅之堂,故有些章回小說的作者顧忌名譽,就使用筆名。例如明代長篇小說《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即是筆名,其真實姓名至今尚未考實,類似的小說作品還有很多。五四運動以後,階級鬥爭日趨激烈,政治環境異常險惡,文章署以筆名日漸其多,尤其是針砭時弊、抨擊黑暗、具有強烈戰鬥性的雜文,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使用筆名的現象更為普遍。周樹人就曾使用過且介、魯迅、何家幹、仲度、白道、及鋒等100多個不同的筆名。其他使用過幾十、十幾個筆名的作家也不在少數,僅《中國現代文壇筆名錄》中就收編了近7000個筆名。

不只是中國的文人使用筆名,外國的文人們也多有使用筆名的。西方《哈爾刻特字典》的附言中有一段話分析了文人使用筆名的動機,大致劃分有幾類:一曰疑,因為作者不知道他的作品是否受讀者歡迎,故使用筆名來試探。二曰畏,因為作者的文章涉及敏感觀點與話題,怕使用真名惹出事端。三曰羞,因為作者的文章攻訐他人,不好意思以本來面貌見人。還有就是因書名而起筆名,以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而起筆名的。最典型的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了,高爾基原名叫阿列克賽·彼什希柯夫,那他又為何取高爾基這個筆名呢?原來他從小父母雙亡,讀了兩年書就開始在社會上謀生了,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等,遭受了很多的人間苦難,而「高爾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他為了紀念自己的經歷,所以取了「高爾基」這個筆名。

關於筆名與字號,古人甚為講究,一要意好文雅吉祥;二要叫起來上口,不佶屈聱牙;三是易於書寫;四是便於刻印;五則字面要美,如此種種,可見起筆名取字號實非易事,那是有許多講究與說法,也是一種藝術。我國近現代一些著名作家的筆名就很講究意韻。比如著名章回小說作家張恨水,本名原為張心遠,「恨水」一名是他17歲那年,在蘇州第一次投稿時取的筆名,是從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一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中截取出來的,張恨水幼年酷愛詞章,讀了李後主這首詞,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如流水一樣白白流逝,就取了這個筆名。這個筆名不知道有多少人豔羨說好說絕的,就連偉人毛澤東都讚嘆道:「先生著作等身,堪可欣慰。後主詞哀怨悽涼之作,竟被先生悟出如此深意,可敬可佩!我也用過許多筆名,卻無先生之名寓意雋永。」至於坊間流傳的張恨水與謝婉瑩二人因為戀愛不成,相互取筆名來明誓,因為《紅樓夢》中有「女人是水做的肉」一說,張心遠起筆名恨水,也就是恨女人。而謝婉瑩取筆名為冰心,是有「恨水不成冰」的意思。其實,都不是,因為冰心的筆名是謝婉瑩1919年十九歲時,在北京協和女子大學攻讀理科,受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的影響,寫了一個短篇小說《兩個家庭》,害怕發表後人們笑話批評,就從本名「婉瑩」的蘊義中化出具有相同意思的「冰心」二字(同時「冰心」的筆畫也簡單好寫)。可是當《兩個家庭》在北京《晨報》連載時,編輯沒經過謝婉瑩的同意,就在「冰心」的後面加了女士二字,成了「冰心女士」,至此後,好些年冰心都是以「冰心女士」為筆名發表作品的,這個名字成了文壇的一顆新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這連冰心自己也沒有想到。而與張恨水戀愛的說法,只是文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笑談。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起筆名的意圖意思,但很相信每個人筆名的背後都有個有趣的故事。著名作家艾蕪,原名叫湯道耕,是據族譜「德正乾坤道」而來的,湯先生這一輩為「道」字輩;「耕」是由做小學老師的父親給取的,含勤奮勞作之義,閃跳著父輩對後人的殷殷之情。也是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艾蕪認為:作為「大我」的社會和作為「小我」的個人,應該融為一體,既愛大我,又愛小我,因此取筆名為「湯愛吾」。但其父親很不贊同,覺得「愛吾」的字面意思太狹窄了,還不如「愛梧」,也就是愛梧桐樹。艾蕪的父親不愧為教師,深知《詩經·大雅·卷間》詠唱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之性,非梧桐不棲,艾蕪的父親要兒子愛梧桐樹,其高遠雅靜之喻自不待言。可兒子並沒有完全依從父親,卻將名字改為「艾蕪」,這「蕪」字不僅僅是「吾」字的諧音,而且與本名「湯道耕」中的「耕」字聯在一起,有刈除雜草的蘊義。至於「愛」改為「艾」,當然是因為「愛」不像個中國人的姓而為之的。這就像茅盾先生的筆名一樣,茅盾先生原名叫沈雁冰,1927年8月,沈雁冰遭蔣介石政府通緝,不能用真名發表作品,在完成《幻滅》的寫作後,署名「矛盾」投寄《小說月報》。代理《小說月報》編務的葉聖陶先生覺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當局注意惹出麻煩,便在「矛」字上加了個草字頭。

在當代作家中,最具文化、禪意與個性的當屬著名作家賈平凹了。賈平凹小的時候父親取乳名平娃,這是陝西人對孩子們的一種叫法,在陝西作家們的作品中經常會看到「黑娃」、「冷娃」之類。賈平凹上學後只是給平娃的前面加了個姓,叫賈平娃,上大學期間給報刊投稿時覺得娃字有點小氣和土氣,於是經過琢磨(據說受一道士的指點)後,遂將「娃」字改為「凹」字,意為人都是有缺點與毛病的,只要能改正了就是高尚的人,也就是將窪處填平,這一改也就功成名就了,當然這與人家的才氣與勤奮是分不開的。而女作家麥琪在談到作家蘇童與賈平凹的筆名時說:「蘇童原名童忠貴,聽起來像某鎮某街童家鋪子老闆的長子,他忙不迭地改了。賈平凹本來叫「平娃」的,眼看就成山坳裡背簍拾柴的放羊娃了,所幸他讀書解字,妙手回春。如此,當他成為大師級作家時,方才名正言順,否則大家萬一聽到『請著名作家賈平娃上臺領獎』,則非暈過去不可。由此可見,作家的筆名並非可有可無,而且未可小覷。」

說了這麼多名人的筆名,咱也順便說說自己的筆名。咱雖然是一介平民,算不得文人,可也與文字有緣,多半輩子靠賣文為生。我的筆名是在前些年用的,先後用過劍波、艦舸、郭建仁、郭健、漁舟人等,那純屬無奈。原因是,我在單位的職責多是搞文字材料與新聞的,可咱的臭毛病是骨子裡喜歡文學,這樣,在完成了本職工作的總結、報告、講話、通知、紀要、記錄、新聞報導等,然後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地寫自己心愛的文學作品,而且多在外面見報見刊,也就不時地有樣報樣刊稿費等給寄來。誰知,這樣領導卻不高興了,就私下裡找我談話說:你要做好本職工作,要知道吃誰的飯擔誰的擔啊!這就讓人非常窩火了。也不是我沒有做好本職工作,每天撰寫的報告、講話之類材料也是經過他審閱後無異議而滿意的,就是新聞報導也是做得有聲有色,大報小報行業報也是連三跨五的見諸報端,特別是在地區級小報,有時一張報紙上就有兩三條消息,外單位的人見了都要褒言咱幾句,人家領導就是不高興你也沒轍,可我愛文學就像菸鬼愛大煙一樣上癮,難以戒掉。於是再寫文學作品時就用了筆名。有一次我出差走了三天,等回來後我的辦公桌上有一封拆開的大信封,裡面裝的是一本文學雜誌,領導與同事們問我說,這信封上寫的是你的名字,可裡邊的文章沒有你的名字,這是咋回事?我撒謊說,那是我郵購的書刊看的。

類似這樣的領導在我的生涯中遇到不止一個,竟然好幾個,我也不知究竟是怨誰呢?迷惑之中想起一個民間典故笑話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說的是鄉間有一婦人找到算命先生抱怨說:唉!我的命真是賴呀!你給我算算。

先生問:你的命咋賴啦?

她說:你看看,我這嫁了好幾處了,嫁一處子男人是吃泥(帶綠帽)的,嫁一處子男人是吃泥的,先生給看看是怨誰哩?

先生裝模作樣的掐指一算後說:哦,是這麼回事,你的命挺好,只是你的性格有點毛病,把你的性格改一改就好了。

婦人好像領悟了什麼似的邊走邊自言自語地說:噢,知道了,怨咱來,怨咱來,原來咱是個賣×的。

按照這個典故笑話一解釋,不能怨人家領導,是怨咱自己哩。

到此有必要再說說我那個所謂的號:漁舟才子。

在我加入中國煤礦作家協會與省作家協會時,那會員表上有一欄是筆名,因為那幾年網絡文學就流行開來,一些網絡作家名多起的是四個字,而古人也有什麼居士、齋主之類得,我為了風雅一回,就隨手寫了蔚州柴子,「蔚州」二字就不用說了,咱是蔚縣人,不能忘了本,得有個地理標誌,其中的柴字是因為出身農民家庭,也就是柴門之子的意思,並且在自己博客裡撰寫的博文也都用蔚州柴子。後來偶然發現,有一江西作家叫臨川柴子,我想不能再叫蔚州柴子了,這樣有拾人牙慧跟風的嫌疑。於是就想改成「蔚州才子」,可又想這也不妥,這會讓一些蔚縣人詬病咱自吹自擂有點自不量力。於是向一略通易經的朋友討教,朋友看了我的命理後說,你是火命,而命中又水少,所以你的性格就是脾氣火爆,遇事總是脾氣當緊,這樣也就常常得罪一些人,包括家人與朋友。還有命中水少也就財少,命中財少掙錢的道道就不多。為了補水給你起個有水的名字,就叫「漁舟才子」吧,就是「漁翁野舟,獨釣寒雪」的意思。此後,便改成「漁舟才子」,而所謂的「號」也只是我的微信號而已。

說了這麼多還得回歸到筆名上來。凡是愛好文學的,不管是寫了多年的也好,還是剛起步的也罷,只要你想擁有一個筆名,那就盡情而為吧。至於有些詬病、不屑、譏笑人們起筆名的人,那就真的是少見多怪太沒有雅量了,只有不去理他。

作者簡介:

任建國 筆名:艦 舸、漁舟人、仁在江湖。號:漁舟才子。男二十世紀50年代末出生於河北省蔚縣白樂鎮。一直從事新聞、文秘工作,曾在鄉鎮、縣直行政部門工作多年,退休前供職於河北開灤集團。自1982年開始業餘文學創作,已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民間文學等作品50餘萬字,有多篇(首)作品入選各種選本和作品集。出版長篇小說《蔚州傳奇》(團結出版社),系中國煤礦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等獎項。

相關焦點

  • 任建國:興善寺夢遊記
    興善寺夢遊記文/任建國倏忽間,餘就朦朦朧朧地走近興善寺了。大有李太白《掛席江上待月有懷》中「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之際遇。興善寺者,乃小五臺山南臺之下院也。元末,築於白樂站馬軍莊村東北裡許一高臺上,佔地十畝餘。
  • 魯迅的大名眾所周知,但是周樹人一生有多少筆名,你知道嗎?
    魯迅的大名眾所周知,但是周樹人一生有多少筆名,你知道嗎?筆名是作家的另一個身份,也是他們在文藝界的代表名稱,就好比我們誰都知道莫言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管謨業是誰。魯迅先生的筆名比起他自己真實的名字要出彩太多了,但是魯迅這個筆名,卻是我們近些年教育中不斷普及的結果,真實的周樹人一生有多少筆名,你知道嗎?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揭秘。
  • 新手作者如何選擇好的筆名?筆名選不好,影響你賺錢!
    可能對於新人作家來說,筆名感覺並沒有那麼重要,反正沒太多人關注,先隨便起一個唄,大不了以後想好了再換一個。這裡告訴你,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最好能從一開始就想好一個適合自己的筆名,從一而終,不然後期成名了在修改的話,會牽扯以前的舊合同修改,對你的人氣也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 賈寶玉的筆名
    這就等於是筆名了。取筆名往往有原因。二○○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香港《大公報》發表文潔若先生《我的筆名》,文章說:「我先後用過七個筆名。每一個筆名都跟家族的名字有關係。棣新和素菲是紀念我三姐的。她在孔德學校念了八年書,初二時赴日,入聖心學校讀英文,修女給她起了個洋名Sophia(素菲婭),於是,素菲就成了我的筆名。」如此等等。也有人的筆名與自己的居所有關。
  • 你知道筆名為「安娜」「四珍」「歐陽鏡蓉」的真身都是誰嗎?
    文學家曹禺原名萬家寶,有人問起他的筆名有何含義,他答曰:「我姓萬(繁體字萬),這個'萬』字草字頭下是一個禺。寫文章總得有個筆名,我便將'萬』字拆為'草禺』,但'草』不像一個姓,就取其諧音'曹』。」魯迅先生有158個筆名,其中含謎的筆名不少。
  • 筆名被冒用,本人可以起訴嗎
    很多名人都有筆名或者藝名,甚至有可能比他們的真實姓名更「出名」。近年來,大批網絡作家風靡一時,他們中大多以筆名為人們所熟悉。與此同時,網上筆名、藝名等被假冒、盜用的現象也不乏其例。●案例2014年起,一名愛好創作網文的原創作者以「流離孤雲」為筆名,在網上發布青春情感相關的原創文章。
  • 【起名】起筆名 |男生筆名大全
    所謂拆字,就是將某一個字拆分開來作為自己的筆名,著名的例子有老舍,原名舒慶春,舍字便是有「舒」字拆分而來;還有《雷雨》的作者曹禺,本名萬家寶,曹禺這個名字有「萬」的繁體字「萬」分拆得來。3、簡單起名法。這裡就以女性作家丁玲為例。她本名蔣冰之。她是怎麼取筆名的呢?首先在字典找到筆畫最簡單的字「丁」作為姓氏,然後選取名字中常見的字組成名字。
  • 金庸筆名來歷 金庸不止一個筆名其它名字也有深意
    ­  金庸代表了一個時代,曾經有人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小說」,這是對金庸作品的極高的評價,金庸作品覆蓋面之廣,年齡範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這20年裡金庸完成了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超越,15部作品都受到了觀眾的追捧,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巨匠。
  • 金文男|父親金性堯筆名續談
    載匋,與「載道」諧音;撞庵,父親在《〈文史〉瑣憶》中說:「另闢了『文史隨感』一欄,其中有個『撞庵』的,便是我的化名,意思取自諺語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在這之前,父親已用撞庵做筆名,發表文章在《萬歲》《雜誌》《國報周刊》上。
  • 關於蘇雪林的三個筆名
    這個稀鬆平常的筆名顯然是「雪林」的簡化,只是辨識度不高。民國報刊上還有大量署此筆名的文章,其中是否還有蘇雪林的手筆,考證起來恐怕要頗費一些功夫,也不排除蘇氏再未用過這一筆名的可能性。    1934年1月1日,署名「蘇雪林」的《南宋時陷金的幾個民族詩人》刊於《文藝月刊》第5卷第1期。
  • 有深意和意境的筆名,文學巨匠的最愛
    在如今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年代,很多人會用一個不同的身份混跡到不同的圈子中,其中混跡於文學圈的,大多會有一個筆名。而一個人的筆名,往往暗含著一個人的品性,折射著一個人的內涵。所以起一個有深意和意境的筆名,是通往文學巨匠的第一步,那麼希望此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靈感!
  • 百位大神分享自己第一個筆名的故事
    本期【橙瓜碼字作家的日常】,聊的是大神們、瓜友們的第一個筆名。  第一個筆名叫什麼呢?  第一個筆名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個筆名是因為什麼而取呢?……  我們專門邀請了一百二十一位大神分享自己的第一個筆名,現在,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月關《青萍》:我一開始寫歷史文嘛,你可以說是秦時明月漢時關,有古韻。
  •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有158個「奇葩」筆名,偏偏這個「火了」
    魯迅的原名是周樹人,「魯迅」也只是他的一個筆名,但你可能不知道魯迅光筆名就有100多個。他這麼做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在很多人的眼中,魯迅的文學創作要從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說起,其實魯迅早在1898年就已經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作,正是《戛劍生雜記》。它是一部文言文作品,也是魯迅文字的開端,但卻少有人提起。
  • 中共領導人用過的筆名:劉少奇曾以字母為筆名
    第1頁: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最有特色 第2頁:劉少奇:曾以字母「K·V」為筆名 第3頁:任弼時:「弼時」本就是筆名,還曾用過「避世」等 第4頁:習近平:筆名「哲欣」 第5頁:李長春自稱曾用筆名發表過短評 第6頁:劉雲山:筆名雲杉
  • 「你的筆名是什麼?可以和我們分享它的由來嗎?」
    本周贈書福利徵集的話題是:分享你的筆名和它的由來吧。沒有筆名的讀者可以分享好書、電影、電視劇等等。老規矩,規則和獎品在最底部哦!記得關注再參與!否則找不到你發獎呀!新的一年,願我有一個好的開頭,加油!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卿久悄咪咪發在這裡,請大家監督喲!1、推廣:【慕卿久】讀者增長至8000人。2、數據:文章48小時內平均閱讀數達到600。3、內容:個人完成15篇原創文章,保持輸入和輸出。
  • 這些大作家取筆名這麼隨意,除了老舍,還有一個更「難」聽的
    筆名是作者發表作品的一個別名,對於很多作家來說,它甚至要比自己的本命還重要。拿魯迅先生來說,他的「魯迅」這個筆名早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猶如高山仰止一樣,被後人讚不絕口。而中國近現代的大作家們,他們的筆名又都有何含義?
  • 自費出書需要多少錢,如何出書才可以選擇用筆名,以下兩種帶筆名
    目前和很多因素相關(和字數、出版社、專業、印刷數量、印刷質量、上架發行渠道、後期是否推廣、作者是否有知名度),只能說目前自費出書一本書的費用最低也要在五萬左右,當然能達到免費出版的也不少。咱們今天重點講的就是你在出書的時候如何選擇用筆名。因為很多作者他不知道如何出書,哪怕他真的知道如何出書,他也不知道什麼時間出書的時候才可以用筆名,什麼情況下用筆名最適合。
  • 魯迅為什麼叫魯迅: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是怎麼來的
    連郭沫若都不是,可見筆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不僅「魯郭茅巴老曹」是這樣,胡適、張恨水、蕭軍、蕭紅等人同樣如此。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詳,可是,真要問你這些名字怎麼來的,恐怕能答得上來的人就不多了。我們今天就來追根溯源,看看這些著名作家的筆名的由來。
  • 給自己取一個筆名的快感
    我說,原因有三:1、對自己的名字不滿意,改真名就麻煩了。2、可以隔離創業和真實生活,創業初期瞞了家裡3年,現在也可以讓不想知道的人不知道就行了。3、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可能筆名是個擋箭牌。我一直對名字有特別的關注。文學領域我喜歡的名字是像曹雪芹、林語堂、金庸、林徽因、朱自清、張恨水那樣的。
  •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筆名被冒用,本人可以起訴嗎
    很多名人都有筆名或者藝名,甚至有可能比他們的真實姓名更「出名」。近年來,大批網絡作家風靡一時,他們中大多以筆名為人們所熟悉。與此同時,網上筆名、藝名等被假冒、盜用的現象也不乏其例。此後,有的自媒體和網站開始用「流離孤雲」筆名來吸引流量。當「流離孤雲」本人打算在某自媒體平臺註冊個人帳號時,發現已經有人搶先在該平臺用該筆名進行了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