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長都說暑假是閱讀的黃金時間;孩子說,暑假也是我們玩耍遊戲的黃金時間呀!暑假餘量不多,是讀書還是玩耍?
如果想多讀幾本好作品,又啃不下厚厚的大部頭,又不想去看寡然無味的縮寫版,童書媽媽,你們真的有解決的方案嗎?
我們還真有——那就是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是圖像和小說的結合,是漫畫的一種形式。
提到漫畫,我們往往會覺得漫畫內容偏低幼,其實在歐美,圖像小說的對象可以是0歲至99歲,涉及的內容有政治、人文社科、科幻等等。
那些有質感有色彩有溫度的繪畫和場景,保持了閱讀的趣味,藝術風格迥異又充滿人文內涵的圖像小說,已經成為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經典作品。
很多圖像小說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用精煉的文字、生動的圖像,引導讀者踏入經典文學的妙境,也讓熟悉原著的讀者從中獲得從另一種品味經典的體驗和享受。
相對於其他漫畫,圖像小說的文字要多一些,劇情也更為完整;相對於一般文字小說而言,圖像小說豐富的圖像藝術,讀者可以感受到現代藝術的視覺效果、分鏡效果,也可以在格與格之間,保持閱讀文字時的想像。
用一句話說,圖像小說不是兒童的消遣讀物,而是細緻的劇情構思和高水準圖文藝術的作品。
圖像小說的特點有:
1. 一般採用多格漫畫的形式,張弛有度的圖文節奏
2 內容和思想,比一般漫畫深刻
3.比小說更易入門,輕鬆好讀
4.適合讀圖時代,是閱讀障礙者的福音
圖像小說在歐美國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沉澱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今天我們就梳理其中的一部分進行推薦。
童書媽媽圖像小說書單第一部分,分成了三類:
今天的書單適合10-18歲的大孩子,每本經典名著的圖像小說,需要閱讀時間不會超過兩天,一個月真的可以讀完12本經典名著。
一、經典小說改編的圖像小說
1.《局外人》
適讀年齡:12歲+
《局外人》是雅克·費朗代根據阿爾貝·加繆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精美水彩作品。
《局外人》是法國作家、哲學家阿爾貝·加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他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同時也是世界文壇最重要的小說之一。加繆寫下這個故事的時候只有26歲,小說僅六萬餘字,卻讓當時的文壇為之轟動,時至現在,它仍然引發人們的共鳴和思考。
內容簡介:母親病逝了。默爾索去養老院參加了葬禮,卻沒有表現出眾人期望的悲傷。葬禮後,默爾索交了一個女朋友,並與鄰居雷蒙相熟。幾人去海邊度周末,默爾索「因為陽光」莫名其妙地槍殺了一個與雷蒙有過節的阿拉伯人。
在獄中、法庭上,默爾索始終近似於一個局外人,而律師、法官、牧師等人才是主角。在遠離自由、死亡將至的特殊境地中,默爾索似乎參透了生死等存在問題……
作者簡介:雅克·費朗代,與阿爾貝·加繆同為法國人,畫功一流,文學造詣深厚,被評論家譽為「加繆的知己和兄弟」,他既熟讀原著,又熟悉故事的時代、地理背景,可以說是改編加繆小說的不二人選。
雅克·費朗代對原文的取捨和調整,巧妙地傳達出原著的韻味;用精確優美的水彩畫,幫助讀者領略和理解原著的內涵;他將一些間接引語轉換為對話,以引導讀者貼近人物。暖色調的畫風,總會讓讀者聯想到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溫暖,仿佛身臨其境。
2.《追尋逝去的時光》
適讀年齡:10歲+
洋洋三百餘萬字,長達7卷的《追憶似水年華》被世界公認為文學創作的嶄新嘗試,被譽為「開意識流小說之先河的偉大作品」,卻因為故事情節過於平淡,限制了很多人把它讀完。
現在,一口氣讀完《追憶似水年華》的機會來了。
圖像小說《追尋逝去的時光(一、二)》改編自《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和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
內容簡介:M.普魯斯特以回憶的形式對往事作了回顧,有童年的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事件的觀察、以及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的認識等等。
時間才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M.普魯斯特憑著智慧和想像力,使時間變得具體、生動、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種主題構成的交響樂,愛情、嫉妒、死亡、回憶,時光時而交叉時而游離。
M.普魯斯寫盡了愛的萌生和式微,寫盡了名利場中的紙醉金迷、人情冷暖,是「一戰」爆發前19世紀法國上流社會和半上流社會芸芸眾生相的一幅長卷。
作者簡介:
斯泰凡·厄埃的正職是廣告公司總裁,並非科班出身的漫畫家,卻出於對這部小說的熱愛,攬下「改編普魯斯特」這個西西弗斯式的任務。他伏案十年,將綿密文字抽絲撥繭,一一落實到圖像敘事,水落石出,脈絡顯現,不失其精髓,就好比「將一部巨型交響樂改寫成一首鋼琴協奏曲」。
厄埃的改編虛懷若谷,滿懷敬意。對這部小說瞭若指掌的他,文本取捨極具匠心,不取則已,取則無一字增刪,畫風傳承延續《丁丁歷險記》經典「清線派」風格,十九世紀法國風土人情躍然紙上。
不管是將小說爛熟於心的人,徘徊巨作門外猶豫不前的人,還是從來沒有機會讀完過它的人:這兩部圖像小說都會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普魯斯特天地的大門。
3.《白鯨記》
適讀年齡:12歲+
人類文學史上繞不開的奇書——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是賈伯斯、馬爾克斯、鮑勃·迪倫、村上春樹、歐巴馬等人的共同愛好。
內容簡介:根據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改編。了不起的亞哈船長,縱橫海上四十年,是水手們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有一天,他被一頭名為「莫比·迪克」的大白鯨,生生咬斷左腿。
水手以實馬利和土人好友魁魁格,登上捕鯨船,跟隨船長亞哈追捕一頭曾咬掉亞哈半條腿的白鯨。他們最後終於在太平洋海域遇見了這頭白鯨,經過三天的追捕,全船人在和白鯨的戰鬥中覆滅,只餘以實瑪利一人,回來跟世人講述這個故事。
作者簡介:克裡斯多夫·夏布特,1967年生於法國阿爾薩斯地區,先後就讀於安古蘭美術學院和斯特拉斯堡美術學院。他因擅長改編文學名著,描繪複雜細膩的人性,被業界譽為「漫畫家中的詩人」。
夏布特對400餘頁、30萬字的原著小說做了乾脆的減法,著力探討人與海洋的關係:簡潔、有力的黑白線條、明快的空間分割感、兼具效率和力量感的分鏡、迴腸盪氣的對話,凸顯了「人」面對自然的英雄氣概。
4.《梭羅:再見瓦爾登湖》
適讀年齡:12歲+
《梭羅:再見瓦爾登湖》不是根據《瓦爾登湖》改編的作品,而是一部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梭羅、真正理解《瓦爾登湖》的傑作。
內容簡介: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作家、哲學家梭羅不平凡的一生。從梭羅的生平出發,引導讀者讀懂梭羅的作品,理解梭羅的主張,力求消除世人對其理解的片面性,同時啟發讀者對自由、生活方式、人生意義等重要議題的哲學性思考。
書中著重體現了梭羅為實現理想而離開瓦爾登湖之後的人生經歷,突出了他在回歸本真、親近自然之外的所作所為。
在前言和後記中,深刻地分析了梭羅的主要思想、事跡和他對後世的影響,糾正了世人對梭羅的一些誤讀。可以說,這本傳記體漫畫是思想性和欣賞性兼備的難得佳作,書中還描繪了大自然秀麗風光的圖畫,畫風清新自然、色彩明麗豐富,給讀者一種如臨其境、心曠神怡的視覺享受。
作者簡介:馬克西米利安·勒羅伊,法國漫畫家,潛心於以政治、哲學、歷史及社會為主題的漫畫創作。
5.《殺死一隻知更鳥》
適讀年齡:10歲+
被譽為「美國孩子成長教育的傳世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官方圖像小說版,由哈珀·李遺產委員會授權改編。
1960年,美國著名作家哈珀·李寫出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迅速獲得巨大成功,次年榮獲普立茲獎,同名改編電影於1963年榮獲三項奧斯卡大獎。至今,《殺死一隻知更鳥》仍是美國現代文學經典。
內容簡介:故事發生在大蕭條時期美國南方一個小鎮,幾樁離奇的疑案徹底打破了幾個孩子平靜的生活:事件的真兇,怪人的謎底,傳言背後的真相……在律師父親的指引下,他們在迷霧中尋找真知,在磨難中歷練風度,在不公平中積累正氣。她們經歷了暴風驟雨般的成長,也感受了溫暖與真情。
作者簡介:弗雷德·福德姆,英國才華橫溢的青年畫家,曾在薩塞克斯大學學習政治和哲學,如今是一名肖像畫家和壁畫家。為了改編和創作《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圖像小說,福德姆專程前往哈珀·李的家鄉門羅維爾住下來,細緻觀察美國南方小鎮的人情和風貌。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曾評價《殺死一隻知更鳥》說:一個關於勇氣與信念以及不惜一切代價做正義之事的故事……這是一部經典,也是我們家最愛讀的書。
6.《象棋的故事》
適讀年齡:12歲+
根據《象棋的故事》改編而成,這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生前最受關注的中篇小說。
內容簡介:故事描述了一條從紐約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餘西洋棋手擊敗了西洋棋世界冠軍,然而這位年輕的業餘棋手,當時受盡德國納粹法西斯的折磨及摧殘,精神處於崩潰狀態。
作者簡介: 大衛•薩拉,法國畫家,被評價為著名抽象和裝飾畫家,是KLMIT(克林姆特-大衛·薩拉懷舊風格)的當代演繹者。
整本書充滿1940年代懷舊色彩,文字不多,揉合現代連環圖的多媒表達手法,令每個版面以圖載千言萬語,瀰漫下棋的寧靜氣氛與精神錯亂的意識;達到虛之實之,實之虛之,時序的交錯,棋局中有棋,富微妙的象徵技巧。
7.《綠山牆的安妮》
適讀年齡:10歲+
宮崎駿、馬克·吐溫最喜愛的經典女孩成長小說《綠山牆的安妮》,也是紐約公共圖書館年度暑期推薦書目。
內容簡介:馬修和瑪莉拉兄妹倆原本打算領養一個男孩,幫著照看綠山牆農莊,沒想到孤兒院卻送來了11歲的女孩安妮。
安妮一頭紅髮、一臉雀斑。滿腦子奇思妙想,一開口就停不下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永遠對明天抱有期望。但安妮經常犯錯、惹禍,讓人頭痛不已。她最終能贏得大家的喜愛,順利留在綠山牆嗎?
圖像小說濃縮了原著的精髓,以美不勝收的全彩插圖,完美再現了迷人的綠山牆裡不一樣的女孩安妮。
作者簡介:瑪麗亞•馬斯登改編;布倫娜•桑姆勒 繪,《綠山牆的安妮》是畫家第一部改編的圖像小說。
8.《變形記》
適讀年齡:12歲+
卡夫卡的《變形記》一直在提醒哦們,我們是否也像格裡高爾在功利化的成功標準下努力地活著?在這本經典小說中,可以看見親情因金錢淪喪,內在讓位於外表,社會無法包容差異,主人公也無力改寫命運……看似荒誕,卻又「合理」地發生著。
如果不想因為晦澀的文字,錯過《變形記》,不妨讀一讀這本忠於原著的圖像小說。
內容簡介:格裡高爾清晨醒來時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嚇壞了父母和妹妹。房客和女傭紛紛離開,家裡也失去了唯一的經濟支柱。
格裡高爾關心家人,但他以甲蟲形象做出的種種行為卻適得其反。父親嫌棄變成累贅的兒子,母親和妹妹的態度也從同情和期待變為憤怒和厭惡。當心愛的妹妹揚言將他趕出家門時,格裡高爾終於倒地不起,奄奄一息……
作者簡介:
埃裡克·科貝昂,漫畫編劇,善長駕馭各種截然不同的題材,曾榮獲向日葵獎、書商漫畫獎等多個獎項。
奧爾內,法國漫畫繪畫家,長期與漫畫編劇科貝昂合作,作品多為奇幻、冒險題材。
9.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1-4》
適讀年齡:12歲+
《冰與火之歌》是奇幻大師喬治·R.R.馬丁的經典之作,更是英語世界影響深遠的裡程碑式的作品。熱愛美劇的人對它都不陌生。
影視劇的拍攝口碑不一,不如來看這套忠實於原著《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改編的圖像小說,將史詩般的幻想傑作實現了從文學藝術到另一種視覺藝術的精心轉換,為讀者獻上一次獨特的視覺饕餮之旅。
奇幻巨著《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圖像小說中文版,由喬治·R.R.馬丁唯一授權並作序推薦。
作者簡介:
喬治·R.R.馬丁,美國小說家,主要成就在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說領域,同時也是編輯、編劇兼製片人,四次獲得雨果獎、兩次星雲獎、一尊世界奇幻文學獎、一尊世界恐怖文學獎、十二尊軌跡獎、一次世界奇幻文學終身成就獎等等。2011年,《時代周刊》將馬丁評為&34;之一。
改編:丹尼爾·亞伯拉罕,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嫡傳弟子,兩人亦師亦友,曾聯手創作長篇小說《獵人的逃跑》等作品。他的短篇小說曾入圍星雲獎、雨果獎和世界奇幻文學獎。他與泰·弗蘭克共同創作並出版的小說《巨魔甦醒》,獲得2012年軌跡獎最佳科幻小說獎。
繪畫:湯米·帕特森,美國漫畫家,著有原創漫畫《遙遠星際》,以及多部電影改編漫畫。
10.《銀河鐵道之夜》
適讀年齡:10歲+
日本國民文學大師宮澤賢治的經典之作《銀河鐵道之夜》,內涵豐富,悲愁與純淨、現實與幻想交織著,五彩繽紛又充滿神秘的意境。
內容簡介:貧窮又孤獨的少年焦班尼,和好朋友柯貝內拉一起乘坐銀河列車在宇宙中旅行。他們在旅程中遇到了捕鳥人、坐船失事的師生三人等旅伴,也下車觀看了很多見所未見的風景……
這雖然只是焦班尼在山坡上做的一個夢,但他體味到了孤獨,也強烈地感受到了為他人幸福而努力的衝動——無論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只要是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不管是上高山,還是下陡坡,都會一步步接近幸福。
作者簡介:增村博,日本漫畫家。曾以動物形象改編繪製宮澤賢治的多篇童話,代表作為《宮澤賢治童話集》。其作品曾入選「手塚治虫漫畫獎」,並曾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大獎。
宮澤賢治,日本著名童話作家、詩人,也是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幻想宏大,具有極其深刻的象徵性,不僅被收錄進日本的教科書,也在全世界翻譯出版。《銀河鐵道之夜》是他的童話代表作。
二、科幻小說改編的圖像小說
11.《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共4本)
適讀年齡:10歲+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由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授權,第一輯包括:《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微紀元》《夢之海》。
作為將科幻文學與繪畫藝術有力結合的系列漫畫作品,它汲取了劉慈欣科幻經典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內涵,也凝聚了國內外二十多位漫畫藝術名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堪為文學啟蒙與藝術品賞並舉之佳作。
劉慈欣的經典科幻作品,充滿了人文關懷與哲學思辨,既飽含著對宇宙和自然的嚮往、思索與敬畏,也傳遞出人性的光華與溫暖。
這是一個耗資千萬、創作歷時四年的系列漫畫作品,期待其他幾部作品早日面市。
12.《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適讀年齡:10歲+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被視為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是儒勒·凡爾納航海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反映了地理大發現之後,航海時代的興盛對19世紀中期全球社會產生的影響。
內容簡介:格裡那凡勳爵一行人為了解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付出時間、金錢,甚至甘願冒失去生命的危險,這體現了富於同情心、大無畏的蘇格蘭民族精神,一種勇於克服困難、堅持達成目標的堅強鬥志。
陰差陽錯搭上船的大地理學家帕加內爾,同時以博學和迷糊著稱,堪稱整個旅隊的搞笑擔當。他不僅憑藉一個大錯,挽救了所有人的性命,還為大家生動講述所經之地的地理歷史故事。
漫畫家亞歷克西斯忠於原著的改編,既保留了小說的主體框架,又令節奏更緊湊可讀。
用擬人化的動物形象,使每位人物都特點鮮明,讓人過目不忘。採用動物形象,還能讓畫面具有更多的色彩,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三、關注現實、歷史和當下的圖像小說
13.《大問題》
適讀年齡:12歲+
《大問題》是作者安德斯·尼爾森15年創作積累、長達600餘頁、如輓歌般的後現代寓言故事。他還創作了其他大量漫畫作品,曾多次獲得伊格納茲獎。
《大問題》圍繞人類生存意義展開了討論,故事中的小鳥觀察著空想平原中僅有的幾個人類每日的行為,並對發生的事件產生不同的理解,問題是,它們的理解真的準確嗎?畢竟小鳥猜測和考察的對象,早已超出了它們所能理解的範疇。
書中,可以看見幾十個長得一樣的主角和配角。安德斯曾考慮過要賦予每隻鳥一個記號,但後來他發現當所有鳥都長得一樣時,它們才擁有了這個群體真正的特質,於是安德斯決定用語言和性格特徵將書中的個體加以區分。
單純、善良的小鳥中偶爾會出現思維活躍的另類;陰鬱、聒噪的烏鴉也會有難以捉摸的日常笑點;危險、神秘的蛇會讓受傷的小鳥坐在他冰冷、溼滑的身體上……在故事裡,你會遇見自己
14.《倫敦一家人》
適讀年齡:10歲+
《倫敦一家人》源自作者雷蒙德•布裡格斯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卻又妙趣橫生。
內容簡介: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的父母——貴婦人的侍女艾瑟爾與送奶工歐內斯特,他們的故事始於1928年的一見鍾情,在1934年迎來了兒子雷蒙德的降生,直至1971年二人相繼離世(前後相隔不到一個月)。
作者布裡格斯以自己獨特的連環漫畫形式講述了艾瑟爾與歐內斯特的故事:他們一生經歷了二十世紀的種種重大歷史時刻:前途灰暗的大蕭條時期、二戰前的緊張局勢、連年不斷的戰事、歡欣鼓舞的歐洲勝利日、戰後的財政緊縮以及六十年代文化新潮流的湧現。
15.《我在伊朗長大》
適讀年齡:10歲+
《我在伊朗長大》全系列共四冊,中文版次將原來的四冊合為一本出版。《我在伊朗長大》在法國推出時大獲好評,被譯成十多種文字,並獲得了包括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漫畫獎」等多個漫畫書大獎。
內容簡介:故事述說了一個伊朗小女孩在伊斯蘭革命時期的成長故事。這個小女孩經歷了國王被推翻、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爭等國家大事。作者瑪嘉·莎塔碧述說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長經驗。
作者運用簡單的線條和黑白對比帶出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運用令畫面充滿力量。隨著主角瑪嘉的成長,讀者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歷史、政治和文化。
作者簡介:瑪嘉·莎塔琵,伊朗漫畫小說作家、插圖畫家、導演、編劇、演員。
16.《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
適讀年齡:12歲+
老父老母在78歲的時候,被他們的獨生女兒查斯特拋在布魯克林,他們日復一日老去。查斯特十餘年沒有踏足布魯克林,突然有一天女兒猛回頭,發現父母已經是快90歲的超高齡老人。此後她便開始了一段人在康乃狄克州,心系布魯克林的生活。
每當查斯特試圖跟父母談談「臨終計劃」時,他們總是不耐煩地回應:「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
但年老的父母總有離開的那天,一個獨生女如何應對父母的晚年?查斯特用輕鬆幽默又充滿傷感的筆調,記錄了年老父母的人生最後幾年……
作者文字幽默,又擅長以漫畫表達。漫畫帶來了強烈的生活感,幽默的文字掩不住深切的憂傷。所謂笑中帶淚正是作者的文風。
連續52周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最終名單,並獲評為紐約時報最佳圖書。
17.《阿蘭的戰爭》(3冊)
適讀年齡:10歲+
年輕的法國漫畫家與美國退伍老兵阿蘭在街頭偶遇,二人一見如故。漫畫家耗時14年,用水和中國墨,畫出了這位老人的「二戰回憶」三部曲。
第一冊:美國青年阿蘭·科普在十八歲那年應徵入伍,被捲入了時代的洪流。他在美國接受訓練,先後做過坦克通信兵、無線電教員、巡邏步兵和偵察車炮手,兩年後被派往歐洲戰場……
第二冊:在「二戰」的最後兩年裡,阿蘭先後隨軍到達法國、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他仍然沒有成為英雄,在整個戰爭期間只發射過一次大炮,炸掉了一間空屋;但他一如既往地懷有好奇心、善於觀察,帶我們去見識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第三冊:阿蘭退役了,不再適應美國生活的他,重返歐洲。機緣巧合下,他與戰時認識的友人或重逢或重建聯繫,於是前兩部中的人物故事都有了結局,他自己的生活也趨近尾聲。阿蘭對生命、藝術、友誼的思考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阿蘭的戰爭》不同於慣見的「二戰」題材的故事,也不同於既定印象中的漫畫——沒有浪漫,也沒有英雄;高度寫實,卻詩意盎然。《阿蘭的戰爭》榮獲七項歐美漫畫、圖像小說大獎。
18.《南京:燃燒的城市》
適讀年齡:12歲+
硝煙下的南京城中,有如困獸般的中國軍人,是該保住生命還是履行責任?一場有關人性的戰爭故事已拉開序幕。
與其他戰爭題材作品的不同在於,作者將故事視角聚焦在硝煙背後不同身份的人對於人性的考量。故事中所有人都在為「生」而苦苦掙扎,但不同的世界觀和現實的無奈卻將他們推向了不同的道路。
作者簡介:黃藝峰,作為美國福斯財經頻道周六晨間動畫的首席分鏡師,他筆下的漫畫同樣擁有著動畫般流暢的分鏡結構。相比使用大段的對白,他更願意用多角度的場景和人物動作來解讀人物情感。《南京:燃燒的城市》2016年獲美國漫畫家協會「*圖像小說魯本獎」。
19《醞釀之道》
適讀年齡:12歲+
艾蒂安·達沃多,漫畫家,對葡萄酒一無所知;裡夏爾·勒華,酒農,50歲之前從未讀過一本漫畫。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葡萄酒與漫畫,卻在這裡交匯和碰撞。
他們的相遇和相知,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本書記錄了兩人一年的共同勞作——他們對土壤、風土、紙張、筆墨的共同探索,書中還介紹了9位酒莊莊主、6位著名漫畫家、40餘款美酒、50多本漫畫:從1989年份的勃馬赫(酒名)到《阿蘭的戰爭》,從2004年的教皇新堡(酒名)到《守望者》再到《黑貓偵探》。
作者簡介:艾蒂安·達沃多,法國漫畫家。他出身工人家庭,畢業於雷恩二大平面藝術專業,現任專職漫畫家,擅長自編自繪。他的作品多關注平民生活、工人階層和社會議題,風格平實,擅長將小說敘事手法與現實相結合,注重塑造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百態,平凡樸素中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2006 年與2007 年,他連續兩年獲得「FranceInfo漫畫大獎」;2013 年,他的作品《露露的旅行》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電影獲得2015年凱撒獎改編劇本提名。
20《車諾比之春》
適讀年齡:12歲+
這本書收錄《車諾比之春》和《福島核記》兩篇作品。
法國知名漫畫家艾瑪紐埃爾·勒巴熱「介入」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兩次核災難事件,深入烏克蘭車諾比隔離區駐地創作,探訪日本福島隔離區,切實地感受災難、死亡,以及更加震撼人心的——災難後的生活。
死亡隔離區的隔壁是異常優美的景色和樂觀、堅強的人們,作者的兩次核災區之行的意義不僅僅是挑戰死亡,更是直面生活。
這本書被評論家讚嘆,繪畫技法令人印象深刻,創新之處令人震驚……關於兩次重大事故的裡程碑式的感人作品。事無巨細的原創藝術,一次有力感人的見證,結構精妙,畫工精湛!
作者簡介:艾瑪紐埃爾·勒巴熱(Emmanuel Lepage),歐洲一流的漫畫家。
END
編輯: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