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1日,加拿大多倫多當地報紙爆出了一則驚人的消息:雙料博士蔣國兵於當日凌晨從DON MILLS高架橋上跳橋身亡。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新聞震蕩著中國、加拿大、美國華人的心靈。作為曾經的湖北省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研究生及最年輕的副教授,獲得美國和加拿大雙博士學位的高級人才蔣國兵,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去了,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空留給朋友、親人無盡的悲痛。
天才蔣國兵
1962年,蔣國兵出生在湖北省天門市,自小就天資聰穎的他,一直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和品德方面從未令父母操心過。1979年他參加高考,成為了湖北省80年代的的高考理科狀元,直接被清華大學錄取。在大學期間,蔣國兵還是一如既往地優秀,本科畢業後,繼續留校讀研。
蔣國兵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核物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蔣國兵從中國移民加拿大,2002年他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工系攻讀博士學位。
學業不差,愛情也一路開花結果。蔣國兵與妻子盧彩蓉從相識到婚後一直感情融洽,二人育有兩個孩子,蔣國兵自殺那一年,兩個孩子分別是14歲和2歲。
移民後的焦慮和沮喪
由於沒有留下遺書,事前也沒有任何徵兆,蔣國兵自殺的原因成了一個謎。
據妻子盧彩蓉說,移民後的蔣國兵生活的非常不開心,可以用不得志來形容。移民後的蔣國兵一直找不到工作,這使得本來開朗的他變得沮喪又內向。迫於家庭生計,蔣國兵只好暫時在一家油漆廠打工,但收入微薄。投出去的簡歷鮮有回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面試的機會,這讓擁有雙博士學位、才華滿腹的蔣國兵倍感焦慮。
初到異國他鄉,帶著妻子孩子,一邊求學,一邊供養家庭,這確實對蔣國兵來說是不小的生存壓力。後來,一直在求職的路上屢屢受挫,加上夫妻二人又購置了新房屋,更是給蔣國兵添上了一道重壓。
天妒英才,以蔣國兵的才華,本可以開創一番令人羨慕的事業,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可他卻選擇了跳橋自殺,實在可惜。有人認為蔣國兵自殺的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壓力和經濟上的窘迫;也有人認為,一直徘徊在不得志的痛苦與抉擇之中走不出來,才是導致蔣國兵自殺的根本原因。
為何天才總是「脆弱」
無獨有偶,15歲就考入北大法律系的高考狀元海子25歲時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留美浙大計算機碩士陳勤38歲時從矽谷總部園區跳樓自殺。
越來越多的天才以這樣的極端方式盲目抵抗人生的霜雪、命運的蹂躪,他們實際上往往是在抵抗自己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無能」。
越優秀的孩子,壓力越大,因為自小他們習慣於接受父母老師的「加碼」,直至成年後學會不斷地自我「加碼」。然而越是壓力大,越容易遭遇焦慮、抑鬱,甚至走向輕生。
美國著名教育大師保羅·斯託茨曾提出,這類孩子輕生的元兇是抗壓性差,缺乏失敗教育。
失敗教育又可稱之為「挫折教育」,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過程中遭受失敗和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現代社會是一個複雜多變的社會,更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社會,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之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受教育時期,就遭受一定的挫折或者失敗,無論挫折來自於主觀還是被動,令受教育者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從一定程度上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重視孩子的成功,同時也尊重孩子失敗的權力,這才是父母和老師該有的教育格局和氣度。
從容面對起伏人生
在這些「隕落」的天才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些相同的東西:從小尊從父母的觀念和規矩,在被貼上「高期待」和「別人家的孩子」的標籤後便一味的順從,以實現他人(主要是父母)的期許為自己的主要目標。一味地遵從他人的思維,長此以往還會思考麼?
動腦不等於思考。真正的思考,是思辨力和判斷力、決斷力的總和。不要小瞧這種能力,在波浪起伏的人生之中,它是小船出海的「壓艙石」。生而為人,對周遭的一切沒有自己實質的主觀判斷,或者說當環境發生變化,內心就慌亂不安,無所適從,這樣的人跟圈養的寵物、溫室的花朵有什麼區別。這樣的人看上去是喪失了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的能力,實際上是把命運的主動權交給了別人。不要忘了,那是你的本能,也是你的權力。
天才的隕落,令人扼腕嘆息。人生有無數個賽道,任何事情都有無數種選擇和無盡的可能。中國有句俗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是從名校畢業就得逼自己過上有光環的人生。以前,有北大學子畢業後賣豬肉,清華畢業創業賣煎餅;現在,有人大碩士當主播,做自媒體年收入可逾千萬。
有的人說那只是個人的無奈之舉,可人總要不負理想,面對現實。面對現實是什麼?面對現實就是能允許自己不斷嘗試、調整,學會積蓄力量再出發。心理預期定的太高,一旦現實與理想發生了違背,產生的落差要能接受,同時必須學會自我開導,自我化解,自我調整。否則,當周遭事物的發展方向和你順從的規則背道而馳時,夾在中間的人,一定會倍感痛苦和折磨。
蔣國兵的故事無疑是一個悲劇,但是也帶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和壓力,我們不僅要學會正視客觀事實,勇敢應對挫折,直面百味人生,而且更要學會悅納自己,調整方向,著眼未來,切不可因為一時的逆境而放棄寶貴的生命。輕生恐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留下無盡的傷痛給摯愛你的人。
一切都不算太晚,只要你能及時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