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才蔣國兵:80年代高考狀元、美國核物理博士,卻殞命在他國

2020-12-17 楓橋陌客

2007年7月21日,加拿大多倫多當地報紙爆出了一則驚人的消息:雙料博士蔣國兵於當日凌晨從DON MILLS高架橋上跳橋身亡。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新聞震蕩著中國、加拿大、美國華人的心靈。作為曾經的湖北省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研究生及最年輕的副教授,獲得美國和加拿大雙博士學位的高級人才蔣國兵,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去了,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空留給朋友、親人無盡的悲痛

天才蔣國兵

1962年,蔣國兵出生在湖北省天門市,自小就天資聰穎的他,一直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和品德方面從未令父母操心過。1979年他參加高考,成為了湖北省80年代的的高考理科狀元,直接被清華大學錄取。在大學期間,蔣國兵還是一如既往地優秀,本科畢業後,繼續留校讀研。

蔣國兵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核物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蔣國兵從中國移民加拿大,2002年他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工系攻讀博士學位。

學業不差,愛情也一路開花結果。蔣國兵與妻子盧彩蓉從相識到婚後一直感情融洽,二人育有兩個孩子,蔣國兵自殺那一年,兩個孩子分別是14歲和2歲。

移民後的焦慮和沮喪

由於沒有留下遺書,事前也沒有任何徵兆,蔣國兵自殺的原因成了一個謎

據妻子盧彩蓉說,移民後的蔣國兵生活的非常不開心,可以用不得志來形容。移民後的蔣國兵一直找不到工作,這使得本來開朗的他變得沮喪又內向。迫於家庭生計,蔣國兵只好暫時在一家油漆廠打工,但收入微薄。投出去的簡歷鮮有回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面試的機會,這讓擁有雙博士學位、才華滿腹的蔣國兵倍感焦慮。

初到異國他鄉,帶著妻子孩子,一邊求學,一邊供養家庭,這確實對蔣國兵來說是不小的生存壓力。後來,一直在求職的路上屢屢受挫,加上夫妻二人又購置了新房屋,更是給蔣國兵添上了一道重壓。

天妒英才,以蔣國兵的才華,本可以開創一番令人羨慕的事業,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可他卻選擇了跳橋自殺,實在可惜。有人認為蔣國兵自殺的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壓力和經濟上的窘迫;也有人認為,一直徘徊在不得志的痛苦與抉擇之中走不出來,才是導致蔣國兵自殺的根本原因。

為何天才總是「脆弱」

無獨有偶,15歲就考入北大法律系的高考狀元海子25歲時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留美浙大計算機碩士陳勤38歲時從矽谷總部園區跳樓自殺。

越來越多的天才以這樣的極端方式盲目抵抗人生的霜雪、命運的蹂躪,他們實際上往往是在抵抗自己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無能」。

越優秀的孩子,壓力越大,因為自小他們習慣於接受父母老師的「加碼」,直至成年後學會不斷地自我「加碼」。然而越是壓力大,越容易遭遇焦慮、抑鬱,甚至走向輕生

美國著名教育大師保羅·斯託茨曾提出,這類孩子輕生的元兇是抗壓性差,缺乏失敗教育。

失敗教育又可稱之為「挫折教育」,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過程中遭受失敗和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現代社會是一個複雜多變的社會,更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社會,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之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受教育時期,就遭受一定的挫折或者失敗,無論挫折來自於主觀還是被動,令受教育者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從一定程度上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重視孩子的成功,同時也尊重孩子失敗的權力,這才是父母和老師該有的教育格局和氣度。

從容面對起伏人生

在這些「隕落」的天才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些相同的東西:從小尊從父母的觀念和規矩,在被貼上「高期待」和「別人家的孩子」的標籤後便一味的順從,以實現他人(主要是父母)的期許為自己的主要目標。一味地遵從他人的思維,長此以往還會思考麼?

動腦不等於思考。真正的思考,是思辨力和判斷力、決斷力的總和。不要小瞧這種能力,在波浪起伏的人生之中,它是小船出海的「壓艙石」。生而為人,對周遭的一切沒有自己實質的主觀判斷,或者說當環境發生變化,內心就慌亂不安,無所適從,這樣的人跟圈養的寵物、溫室的花朵有什麼區別。這樣的人看上去是喪失了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的能力,實際上是把命運的主動權交給了別人。不要忘了,那是你的本能,也是你的權力。

天才的隕落,令人扼腕嘆息。人生有無數個賽道,任何事情都有無數種選擇和無盡的可能。中國有句俗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是從名校畢業就得逼自己過上有光環的人生。以前,有北大學子畢業後賣豬肉,清華畢業創業賣煎餅;現在,有人大碩士當主播,做自媒體年收入可逾千萬。

有的人說那只是個人的無奈之舉,可人總要不負理想,面對現實。面對現實是什麼?面對現實就是能允許自己不斷嘗試、調整,學會積蓄力量再出發。心理預期定的太高,一旦現實與理想發生了違背,產生的落差要能接受,同時必須學會自我開導,自我化解,自我調整。否則,當周遭事物的發展方向和你順從的規則背道而馳時,夾在中間的人,一定會倍感痛苦和折磨。

蔣國兵的故事無疑是一個悲劇,但是也帶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和壓力,我們不僅要學會正視客觀事實,勇敢應對挫折,直面百味人生,而且更要學會悅納自己,調整方向,著眼未來,切不可因為一時的逆境而放棄寶貴的生命。輕生恐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留下無盡的傷痛給摯愛你的人。

一切都不算太晚,只要你能及時清醒。

相關焦點

  • 清華副教授蔣國兵,移居海外只能做油漆工,接受不了現實選擇自殺
    蔣國兵跳海的事情很快便經過媒體傳了開了,而這一消息不但在美國與加拿大引起了震動,也令無數專家學者們感到萬分的嘆息。畢竟,此前劉國兵從未露出半點對世界的厭倦。在人們的眼中,他仿佛永遠不知疲憊。不管何時,都對知識充滿了渴望。青年時就已經攻讀美國普渡大學,並且獲得了該校的核物理學博士學位。
  • 湖北師範大學怎麼樣,湖北省高考狀元的搖籃!
    如今,磁湖之畔,一所高校作為培養湖北省基礎教育師資的重要基地,被稱為「湖北省高考狀元的搖籃」,而再次成為黃石的名片。 上世紀七十年代,華中師範學院黃石分院成立,這是湖北師範大學的擎始,當時僅設語文、數學兩個專業,辦學規模暫定為240人。然而就憑藉這種規模的辦學條件,湖師人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完成了羽化成蝶的蛻變。
  • 當年的高考狀元們如今怎樣了?他們告訴你
    ,接下來最大的新聞就是高考狀元了。他是1992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狀元,這一身份讓他得以進入夢寐以求的人民大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新聞專業。如今,曾經的狀元身份只是偶爾成為飯桌上的談資。對於這些年社會對於高考狀元的熱捧現象,周勇覺得媒體把高考狀元過度標籤化,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他認為:「社會輿論不應該過於神話高考狀元,在我看來,任何經驗都是不可複製的,個人努力永遠比一個光鮮亮麗的標籤要來得實在。」
  • 她是首位高考女狀元,14歲滿分考上清華,留學成為博士至今未回國
    在人們的印象中,狀元大多都是男子,所以古代才有將「金榜題名」和「洞房花燭」相提並論的說法。新聞中也常常報導,哪一年哪個地方出了高考狀元,大多以男子出現。然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可不一樣了,她不僅是女狀元,而且還是全國唯一考得滿分的女狀元,在此之前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 14歲天才神童,高考成績750分,當狀元上清華,如今過得怎樣了?
    上個世紀70年代,有人就曾用拔苗助長的理論,去批評試圖培養神童的中科大少年班。我國有位領導就曾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中科大少年班基於這種教育理念,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幼苗,然後聚集在一起全力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河南的何碧玉有幸進入了這個天才集中營。
  • 狀元何碧玉:14歲以750分考入清華,23歲讀下博士,現狀怎樣
    有全面發展的湖南高考狀元唐楚鑰;有拿下430分好成績、遭清北拒絕的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有「意外」拿下山東高考狀元的藝術生孟令昊……在炎熱的七八月,高考狀元的種種經歷和院校選擇,時刻牽動著人們的心。而在20年前,有一位高考狀元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
  • 她是河南女神童,14歲參加高考進清華,在美國做助理教授也不回國
    這些學生往往都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天才神童,他們一目十行、觸類旁通,再難的知識在他們的腦子裡都是水到渠成,很容易就能領會貫通。這些小天才、小神童們,往往也寄託了很多人的希望,期待他們學成之後,能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然而,河南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女神童,14歲就參加高考,幾乎以滿分的成績奪得河南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
  • 我國最厲害高考狀元:749分被清華錄取,畢業後的選擇讓人意外!
    我們知道,在高考當中只要考出600分以上的成績就足以被人們稱之為學霸,讓無數人為之豔羨。如果能考出650分以上的成績則足以被人們稱之為天才,引發大家的頂禮膜拜。要是能斬獲700分以上的成績更是可以被稱之為考神,引清華北大競折腰!
  • 14歲高考750分,出國深造「前景堪憂」,天才何碧玉為何不回中國
    前一段時間高考成績公布,讓很多家長和考生高興的是這屆高考生的成績普遍都偏高,700分以上的也能上萬人,但是從中還沒有挑出一個拔尖兒的能稱得上天才的考生,於是網友們就想到了當年那個14歲參加高考,考出750分好成績的天才少女何碧玉。
  • 北京高考狀元,703分卻被11所美國名校拒收,多年後稱:感謝拒絕
    對於中國的莘莘學子而言,高考可以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歷經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只待今朝放手一搏,這不僅是人生最公平的一次競爭機會,也同樣是一次改變命運的重要契機。自上世紀70年代高考恢復以來,高考就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人才輸出口,為各行各業培養了無數精英人士,也給予了學生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 從名校畢業,為何成為他國智囊?
    被母校除名據社交網絡推特7月28日流傳一則視頻,視頻寫道,「改寫歷史,留此為證,餘茂春被重慶永川中學除掉高考狀元餘茂春是重慶永川中學高考狀元,1979年考入南開大學,永川中學引以為傲,為了永久紀念,把幾位高考狀元的名字刻在校園的石碑上,其中一行刻著1979年文科狀元餘茂春。
  • 2020年高考,男狀元多還是女狀元多?湖北、重慶數據出乎意料
    最引人注目的湖北理科高考狀元唐楚玥唐楚玥無疑是今年高考最惹人注目的高考狀元,一個理科生,語文考到了前無古人的146分,堪稱學霸中的學霸,通過更深的了解,我們這道,這個超級學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通過了解唐楚玥的成長經歷,唐楚玥能獲得湖北理科高考狀元,在情理之中,有理想、有抱負、有規劃,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唐楚玥比很多男生優秀,成為高考狀元也在清理之中。
  • 高考「釘子戶」被清華北大退學!歷年高考狀元真的都混的不好嗎?
    一、高考狀元被清北兩次退學,只因屢犯同一個錯1、天才的偏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高考神人張非的故事,此人堪稱高考「釘子戶2、天才的「偏見」張非的「釘子戶」經驗,可以被說為天才對自我的認知不足,屬於自己對自己的偏見。那麼這一位高考狀元,就是屬於,世人對天才的奇葩「偏見」。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李伯泰,高考分數703分!
  • 高考狀元陸續出爐!安徽和湖北的理科狀元,數學都考了149分
    詳情可以點擊閱讀以下文章:「高考志願填報」全國31省區市高考查分與報志願時間表全匯總2020高考成績開始放榜啦,來說說你得知高考成績時的心情吧每年高考成績公布之後,最受矚目的就是各省的高考狀元了,因為他們將成為清華和北大招生組爭相搶奪的對象,而這些高考狀元們通常也只會在這兩所大學中挑選。
  • 基金圈「高考狀元」寄語莘莘學子
    而在競爭激烈的基金圈,有不少「高考狀元」經過充分的歷練,在學歷和經歷的雙重加持下,躋身基金經理、高管之列,管理的基金表現突出。今天,中證君邀請了多位「高考狀元」基金經理,在高考之際,為1071萬考生送上祝福與他們自己的故事。公募基金絕對是狀元和學霸的雲集地。Wind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經理中有236位博士、1881位碩士、96位學士。
  • 2年了,被北大勸退,已讀大三的湖北狀元,如今怎樣?
    高考狀元考上北京大學,讀到大三卻被勸退?咋一聽,有點不敢相信,但這確實是真的。而且這不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而且因為該狀元修的學分不夠,才被勸退的。這說明了,即便是天才,若是不努力,與普通人無異!2015年高考,來自湖北的一個男孩常書傑,以690分優異成績,摘得市狀元,成功考上北京大學。
  • 2020湖北理科女高考狀元:唐楚玥
    今天是七月二十三日,此天凌晨整個湖北省高考生都是無眠的狀態,他們陸續查到了各自的高考分數,但是人們最關注的還是2020湖北各地高考狀元,文理科第一名究竟是誰,出自哪個學校,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這就是今年湖北理科狀元,她叫唐楚玥(照片右邊),出自武漢華師一附中,其成績如下。理科數學:149.(差一分滿分)語文:146.
  • 高考狀元?公派留學美國後幫蓬佩奧反華被罵「漢奸」,被母校除名
    1979年,年僅17歲的餘茂春以本校高考狀元的驕人成績考上了南開大學歷史系。賓夕法尼亞州的斯沃斯莫爾學院攻讀歷史碩士學位,1994年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1980年代的公派留學生,1990年代的留美博士,這兩個頭銜加在一起是什麼概念?也難怪培養出餘茂春的永川中學會自豪的將他的名字與歷年的本校高考狀元一起刻在石碑上,以激勵之後所有的永川學子。
  • 80年代,中國人盡皆知的三大「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儘管我們覺得不公平,但是卻又不得不承認,有一些人他們一生下來就比普通人要聰明得多,這些人往往就被我們稱之為「天才」,如方仲永就是一個天才,他五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寫頗具文採的詩篇了。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在80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輝煌了一時,可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