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女性課堂:自我發展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
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
德國作家黑塞曾說,「人生十分孤獨。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另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很孤獨」。
正是如此,儘管我們是群居動物,但從本質而言,我們每個人都生而孤獨。
很多時候,被閱讀被理解被接納是奢侈的,而越是思想深邃、情商高的人越是深有此感。他們往往有著比常人更敏感、更善思的一顆心,思想高度也超出常人的思維。
而在生活中,真正高情商的女人,並不是那些在人際往來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而受人歡迎的「交際花」,相反,她們恰恰是那些不喜久居人群、與人交往的「孤獨」的人。她們看透了生命的本質,於是更懂得如何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感」、以及如何在自處中實現自我價值。
距離,其實是安全的屏障
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尤其是親密關係中,兩個人在心理上越靠近,就越是失去保護,而這其實來源於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理論——刺蝟定律。
刺蝟定律講的是,冬天一群刺蝟為了取暖,一開始相互之間靠得很近,結果卻被彼此的刺扎得遍體鱗傷。
於是它們又隔得很遠,但一個個孤零零的個體卻在寒夜中凍得瑟瑟發抖。最終,它們逐漸試探出了一個「安全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對方的刺所傷。
這對於我們人際交往的啟示在於,很多時候過於親密的接觸反而是一種殘忍的傷害,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在安全距離之內,而不要逾越這個「界限」。
即便是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也要把握好這個「度」。
有很多伴侶在步入婚姻之後感覺到激情的消逝和愛情的冷淡,又或者是所謂的「七年之癢」。
其實就是因為雙方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模糊掉了原本的這種「邊界感」,最終不但失去了距離產生的美感,而且這種所謂的「親密」會不自覺地成為一種傷害。
正如叔本華說的那樣,「雖然生活在眾人之中…他與眾人應該保持一種儘量客觀的聯繫。這樣會使他避免與社會人群有太過緊密的聯繫,這也叫保護自己免遭別人的中傷和汙染」。
高情商的女人都懂得:與人交往中,距離,其實是保護雙方不受傷害的安全的屏障。
朋友不在多,貴在「精」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人生在世,渴求交流、接納和理解是人之天性,所以我們始終需要朋友。然而,朋友並不是越多越好,貴在「精」,而所謂的「精」即是真誠、交心、知己。
所以,情商高的女人,不喜歡與人交往並不是不需要朋友,而是拒絕過於泛濫的、無用的人情往來。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奢望擁有儘可能多的朋友,最好是遍布天下那種,空間、朋友圈的點讚人數越多越開心,覺得自己人氣很高、人脈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