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457,閱讀約3分鐘
離開東方茅棚,通往觀音山的道路完全籠罩在樹蔭之中。這些森林,有低矮的灌木叢,也有高大的針葉林,還有橡樹和樺樹。據《長安縣誌》記載,1962年觀音山封山,與後安山、萬花山、國清寺、南五臺、翠華山、嘉五臺等地同為終南山的核心區域。
一座高大的牌樓出現在山路上。在更早的時候,寺廟和寺院經常使用牌坊作為山門,這並不奇怪。上下觀音山的香客都要經過山門。山門山門,真形象。門上刻有一副對聯:"登寶第,若有塵風自掃,進山門,是不鎖明月常來。"寶地、山門、清風、明月,營造出幽深的意境。
中國古代建築,比如這座山門,雖然也是門,卻沒有實際的門的意義,它不能分割有限的空間,也不能起到阻擋的作用,卻有著更深的宗教寓意,劃分彼岸與彼岸,是城市與世俗的分界線。一旦走進這扇大門,至少可以暫時忘卻世俗生活中的煩惱,進入道、佛所創造的空明世界。
離山門不遠就是蓮花洞。這是我去觀音山後遇到的第一個宗教場所。蓮花洞內供奉著龍王爺。龍王是水族之王,能播雨、消災、帶來好運,象徵著吉祥如意,中國民間對龍王的崇拜非常普遍。"能吸風雲興瀚海,偏福臨餘暉百姓",從蓮花洞門的這副對聯,其實也能知道這裡供奉的是什麼人。
蓮花洞內有龍王石像,洞內有山泉。山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四季不斷。因為有山泉水,信徒們在洞外建了一個水池,裡面養了幾十條魚。七年前我到觀音山時,並沒有看到這個水池。好像是近幾年新建的。水池10平方米,不知深淺,魚兒不往水底鑽,全部浮在水面上。
水池的兩邊,各有一尊石像。兩尊石像,包裹著黃色的綢緞,是一位俊美的男子,一隻手向前伸著,手掌朝上。石像沒有文字說明,不知聖處何處。中國的民間信仰,以實用、實效為基本原則,往往不分儒釋道,往往到一座寺廟裡完成求財、求官、求子、求平安,這就容納了期待、夙願和福報。
另一尊披著紅綢的美女雕像,也是一隻手伸出去,但手掌是向下的。兩尊雕像,都伸出一隻手,一隻手掌朝上,另一隻手掌朝下,似乎都打算牽手。一男一女想牽手,對應的是中國古代神話或民間故事,看似只有牛郎織女的故事相似,但為何會出現在供奉龍王的蓮花洞門口?。
站在蓮花洞門口,我又仔細看了看放生池和旁邊的兩尊石像。當我看到池塘上方的石橋時,突然想起,這會不會代表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呢?如果是這樣,那就有點意思了。在這秦嶺觀音山上,不僅有修行者、隱士,還有龍王、牛郎、織女,後面的寺廟裡也不知道供奉了多少神菩薩,相當熱鬧。
從這個角度望去,你會發現位於兩塊巨石之間的蓮花洞。洞口建在石壁上,上面的土溝中間已經長出了許多雜草。秦嶺觀音山山高坡陡,植被茂密,佛洞花草,看到一點泥星就長出來。蓮花洞旁邊的巨石上,用紅漆寫著"覺悟佛心"三個字。心安即是禪,覺悟即是佛。
返回時,在蓮花洞門口遇到了一個騎馬的人,觀音山路不好走,山裡的各種物資,都是人騎著馬背上來的。"是從玉皇坪來的吧?"嗯,是從下面來的。"步行到蓮花洞來回需要多長時間?"往返需要40分鐘。算著時間,我們從玉皇坪走到蓮花洞,驅馬走了30分鐘,和人走的速度差不多。
30年前,比爾·波特先生遊覽觀音山時,沒有提到蓮花洞,他的《空谷幽蘭》一書也沒有記載這個地方。好像那個時候,這裡還沒有從業人員居住。本組圖片拍攝於2020年5月17日,地點為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灤鎮灃峪觀音山。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專業行走
我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只有自己的單手旅行,自己不再憂傷,抬起自己的右手覆上自己的左手,給予自己無盡的力量,不再彷徨,不再迷茫,帶著那份堅定,從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