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代產物!6年打造39艘超級戰艦,淺談德國悲劇收場的「Z計劃」

2020-12-18 天俊之劍

Z計劃(即Z-Plan)是納粹德國海軍在上世紀30年代所提出的「超級造艦」計劃,將重振德國海軍,預計從1935年開始,大幅度翻新和重建該國在海上的軍事力量。

01被英美逼出來的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德國也正式輸掉了這場戰爭,為了防止德國重新崛起並威脅到自身的利益,一戰戰勝方的協約國在對德《凡爾賽條約》中對德國施盡了壓榨手段,尤其是考慮到一戰中德國通過「無限制潛艇戰」讓自己損失慘重之後,和約中對德國海軍未來的發展,制定了很多限制條例。

比如說,《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海軍只能擁有6艘10000噸級戰列艦,6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以及12艘魚雷快艇,這種海上力量和英美這種海上強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再加上1919年德國海軍的公海艦隊在斯卡帕灣集體自沉,昔日的海上霸主國——德國,瞬間家徒四壁,海上力量可以忽略不計。

被自我鑿沉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

雖然戰後德國按照合約要求,重新打造了一些艦艇,比如說5艘K級輕巡洋艦,但這顯然不夠的,加之噸位會被卡死在10000噸以下,所以德國海軍只能選擇另闢蹊徑,最終打造一個新的艦種——裝甲艦,定位為「戰鬥力強過巡洋艦、航行速度快過戰列艦」,能夠被理解為介於巡洋艦和戰列艦之間,類似於戰巡艦的定位。不過,裝甲艦這種設計思路雖說和原來的戰列巡洋艦設計思路有些相似,但戰列巡洋艦仍是為海軍炮戰的主力艦而設計,但裝甲艦則是為了破襲戰而設計。

首艘裝甲艦為「德國」號,裝備6門11英寸大口徑艦炮,航速能夠達到不錯的28節,此後還陸續打造了「舍爾海軍上將」號以及「施佩伯爵」號,這些德國的裝甲艦被其他國家稱之為「袖珍戰列艦」,畢竟噸位的硬傷擺在那裡。

02野心勃勃的「Z計劃」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開始擔任魏瑪共和國總理,並撕毀《凡爾賽條約》,開始大刀闊斧重建德國海軍的輝煌,隨後德國海軍將原定的裝甲艦正式改進為戰列巡洋艦(雖然之前就已經和戰巡沒多大區別了),即「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這兩艘戰列巡洋艦都裝配了9門11英寸主炮(皆為3聯裝,前2後1),取代了原先的6門主炮(2×3設計),進一步提升火力輸出能力。

同時隨著法國海軍的迅速崛起和外部壓力的增大,德國已經不再滿足於20年代的裝甲艦了,德國海軍也終於制定了野心勃勃的「Z計劃」,志在稱霸全歐洲進而世界無敵。

03是「孤高巨獸」還是「兇猛狼群」?

這個時候的德國海軍,陷入到未來發展道路的爭論之中,「Z計劃」究竟應該是建造巨艦同時抵抗英法海軍呢?還是應該打造數量龐大的海上艦隊(噸位次之,質量和數量優先發展)呢?

需要注意的是,「巨獸」方案由時任德國海軍總司令艾裡希·雷德爾所提出,而「狼群」方案則由德國海軍將領卡爾·鄧尼茨提出,鄧尼茨曾於一戰駕駛過U艇破壞過協約國的海上交通線,深諳此道。

其實站在今天的角度分析,德國走第二條路線是最恰當的,畢竟英法背後站著美國,想要硬碰硬取勝何其困難?但是如果想要破壞英法美在大西洋上的海上交通線,也就勢必要稱霸北海,所以德國海軍最終無奈選擇了第一條「巨獸」方案,鄧尼茨的「狼群」方案被有限採納。

什麼叫有限採納?意思是德國海軍還是優先以打造巨艦為主要任務的,但是如果有閒置的生產能力或者資源,還是會打造龐大的U艇群的,但是顯然德國連造巨艦的資源都夠嗆,哪來的能力執行「狼群」方案呢?所以鄧尼茨的U艇大軍,註定只是一場夢。

04不可能完成的建造計劃

在「Z計劃」正式實施之前,還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這短時間之內德國海軍建造了三艘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布呂歇爾」號和「歐根親王」號,之後德國便正式開始了「Z計劃」的「6年造艦計劃」。

從1939年到1945年,按照要求「Z計劃」中的所有現代化戰艦都需要在這6年時間中打造完成,共39艘,它們包括:

·航空母艦——4艘;·H級戰列艦——6艘(分別是H39、H40、H41、H42、H43和H44,其中H44滿載噸位14.15萬噸,至今人類都還未造出如此龐大的戰列艦);·O級戰巡艦——3艘(分別是O ship、P ship和Q ship,但是都止步於安放龍骨階段);·P級遠洋裝甲艦——12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2艘;·M級輕巡邏艦——4艘;·改良型M級輕巡洋艦——2艘;·「遠洋偵察」級大型驅逐艦)6艘。

就拿德國海軍的「齊柏林公爵」級航空母艦來舉例,德國並未完成這兩艘航母,A艦「齊柏林公爵」號在半完工狀態下下水後即被封存,一直到戰爭結束前為了避免遭敵人擄獲而由德軍自沉;而B艦「彼得·施特拉塞爾」號則是在還未下船臺的狀態下就被拆毀。這也註定德國從未有任何一艘航母真正服役過,直至今天。

航母一艘未曾建成,而戰列艦們甚至更加悽慘,最後幾乎所有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都被取消,並將其所需的材料以及拆卸下的材料,用於建造更多的U艇,最終的勝利者還是鄧尼茨,因為他太了解德國海軍究竟有「幾斤幾兩」了。

相關焦點

  • 希特勒的Z計劃最主要項目,堪稱全球超級戰艦,卻只存在於圖紙
    然而實際上,早在二戰時期的時候,最大的軍備大國應該是德國,他們才是當時的世界最強國家。當時大部分高端軍備產品都是來自德國製造。儘管說他們的海軍並不是最強大的,可是在建造戰艦這方面,技術和水平都堪稱全球第一。其中最有名氣的還是俾斯麥號戰艦。
  • 德國U9號潛艇:一場戰鬥擊沉3艘英國戰艦,僅用了6枚魚雷
    U9號於1910年敷設龍骨,同年開工的還有3艘姊妹艇,但唯有U9號自一戰中倖存。在德國頭號U艇王牌奧託·韋迪根的指揮下,該艇於服役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戰績。1914年的德國尚未充分意識到潛艇這一新型兵器的潛力。
  • 這艘戰艦曾與它所屬的國家同名,卻在戰爭中表現平庸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曾經在十幾年時間裡投入大量財力物力,打造了一支在規模上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海軍的龐大海上力量,這支力量的主力被稱為公海艦隊。在一戰爆發之後,把大量資源投入陸戰的德國人不得不停止了大部分造艦計劃,使得一戰結束時德國海軍的主力艦規模已被美國海軍超過,淪落到世界第三的位置。
  • 這四艘終極超級戰列艦,卻只能永遠停留在圖紙之上了,實在是可惜
    說起超級戰列艦,如今談及的無非都是日本的「大和」級超級戰列艦、德國的「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和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等等;但是這些超級戰列艦真的是戰列艦時代的終結嗎?當然不是,在二戰時期,還處於航母和戰列艦的轉折時期,在各個國家,其實鋼鐵怪獸超級戰列艦更受歡迎,龐大的身軀,粗長的炮管,能給人無限的震懾力和安全感;當時除了以上幾艘超級主力戰艦以外,其實如果戰爭還能繼續下去,接下來的幾款超級戰列艦,也很有可能會出現在戰場之上。
  • 建造比服役時間還長,這艘戰艦真不是印度的
    這艘2009年2月23日開建的航母,就這樣在造船廠度過了自己的11歲生日。維克蘭特號航母(圖源:Wikimedia Commons)按照現有計劃,即使沒有任何延誤,「維克蘭特」號的交付起碼要等到2021年。不論性能如何,「維克蘭特」號十幾年的建造周期,在海軍史上屬實是相當少見了。
  • 詳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軍21世紀艦艇計劃的產物,又一科幻戰艦
    美國海軍21世紀水面艦艇計劃的產物在美國將海上戰略力量由深海轉向近海之後,陸續推出了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其中包括未來驅逐艦計劃DD(X),這個計劃最終發展出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我們在538期做了介紹,第二個是新型巡洋艦計劃CG(X),這個計劃並不順利已於2011年下馬,還有一個計劃是瀕海戰鬥艦LCS計劃
  • 清朝從德國訂購2艘鐵甲艦,引發日本全民恐慌,被視為心腹大患!
    文/滅霸他爸19世紀70年代末,李鴻章負責督辦北洋海防事務後,極力主張從歐洲訂購大型鐵甲戰艦,以遏制對臺灣虎視眈眈的日本,於是,「定遠」、「鎮遠」兩艘亞洲第一巨艦應運而生。李鴻章命清朝駐德國大使和駐英國大使考察各大造船長,尋找合適的廠商。
  • 這艘戰艦曾短時間內擊沉大量敵船,卻在戰爭尚未結束時就被廢棄
    由於以上提到的種種局限性,德國海軍對德意志級裝甲艦缺乏信心,德國人認為它們必須建造更好的戰艦來執行預想中的海上破交襲擊任務。原本德意志級裝甲艦要建造5艘,可是在三號艦斯佩伯爵號下水不久,整個建造計劃就匆匆中止,後兩艘還沒開工就被取消。
  • 五角大樓再出造艦計劃,10艘戰艦數千人可抵達中國家門口
    文\白山大家都知道,美國對中國虎視眈眈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而近期,五角大樓又出的造艦計劃,更是將中美鄰近「冰點」的關係「更上一層樓」,國際形勢再度變得緊張起來。據悉,美國防部將《30年造艦計劃》再次提上了行程,其中美方計劃的造艦計劃,便是興建10艘輕型兩棲戰艦交與陸戰隊使用,妄圖將戰艦開到中國「家門口」,劍指中國南海意圖非常明顯,針對性更是不言而喻。
  • 戰艦世界:0.9.7版本——德國航空母艦 第2部分
    德國航空母艦現在已對所有玩家開放研發!這艘新戰艦攜帶了高速但生命值較低的飛機。武器包含穿甲火箭彈和穿甲炸彈、以及快速魚雷。 新的「德國海軍」收藏由六個板塊組成,每個板塊包含六個元素。了解德國海軍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戰艦和飛機;人物和徽章;獎項和軍服。完成收藏的獎勵是能夠為德國戰艦解鎖安裝兩面旗幟和替代塗裝圖案。 您可以在德國海軍補給箱中找到收藏的第一個元素,補給箱可以通過完成指令或每日貨運來獲取。
  • 俄羅斯一天開工6艘王牌戰艦,兩棲攻擊艦名字大有深意
    7月20日這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臨克裡米亞刻赤「海灣」造船廠現場,主持了填補俄海軍空白的2艘國產23900型兩棲攻擊艦開工儀式,而同一天,俄羅斯還一口氣開工2艘885M「亞森-M」型攻擊型核潛艇,和2艘22350型神盾護衛艦,同一天內開工6艘王牌戰艦,強烈表達了俄羅斯復興海軍的意願。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馬裡亞納海戰:三艘航母(間接)馬裡亞納海戰也被稱為菲律賓海戰,是美日海軍在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一次海戰,也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決戰。1944年6月19日至20日,為了防止美軍攻佔馬裡亞納群島,小澤治三郎中將率領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意圖對美軍第五艦隊展開致命打擊,結果卻慘遭戰敗。
  • 圖說:美國邦聯海軍建造的第一艘重型戰艦「維吉尼亞」號
    1862年5月11日,美國邦聯海軍建造的第一艘重型戰艦「維吉尼亞」號在諾福克港自爆沉沒。當時這個港口已經被北方聯邦軍隊佔領,「維吉尼亞」號沒有任何逃脫機會。由於「維吉尼亞」號吃水太深,無法通過詹姆斯河航行,而浮力儲備不足,它又無法進入大西洋。無奈之下,值得選擇自沉。
  • 烏克蘭海軍最新戰艦開工,美國先送6艘後賣10艘,造價相當美麗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最近2年,隨著俄烏關係緊張,在黑海和亞速海上屢屢發生衝突,美國加速向烏克蘭推銷自己的武器。對於這樣一個歐洲最窮的國家,美國人是先贈送後購買,美國向烏克蘭提供16艘高速巡邏艇,幫助基輔方面重整海軍,就是這樣一個套路。
  • 清朝末年計劃購進這艘2萬噸級戰艦,合同已籤訂,為何不了了之?
    1911年,清代表團考察美國的造船廠,最終決定斥資2000萬兩白銀,訂購以德拉瓦號戰列艦為基礎的戰列艦,但當時的清政府是無法一下子拿出這筆巨資的,只得分多次還請。但是就在籤訂合同後,辛亥革命突然爆發了,導致這艘戰列艦並沒有在中國發揮過它的實力。
  • 戰艦突破300艘!世界第一海軍又迎新艦,雞肋的瀕海艦還在造?
    環球網援引美國海軍官網的最新報導,6月26日阿拉巴馬州的奧斯塔美國分公司造船廠向美國海軍交付了一艘新的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算上這一艘,美國海軍已經累計裝備了22艘瀕海戰鬥艦。目前,美國海軍現役的戰艦達到了300艘,這也使得美國海軍提前半年2021年初的目標。
  • 美海軍需要500艘戰艦,以確保對華優勢,巴西人:美國沒機會了
    據美國網站《國家利益》在當地時間10月7日的報導稱,美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在參與美軍的「戰略與預算評估」會議時表示,儘管在2016年時美國海軍的計劃是建造355艘戰艦,但是到2020年了數量上不增反降,只有不到300艘戰艦。而隨著中國的055、075、航空母艦的建造,美國海軍正在失去優勢。
  • 9艘戰艦直衝英領海,沒等出手就被嚇暈?英國想不到中國會有強援
    先是大幅度增加軍費,接著要中國為該國在疫情期間的損失「賠錢」,甚至試圖用炮艦逼迫中國屈服,最後又是計劃在明年派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打擊戰鬥群,部署在亞太地區。不用想也知道這個跟隨在美國身後的「跟班」,也開始將「槍口」對準中國。
  • 全球最著名的五艘戰列艦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德國海軍的俾斯麥短暫的一生為今天的文學提供了素材。「俾斯麥」號被廣泛認為是二戰期間大西洋上能力最強的戰艦,它僅用主炮的一彈就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引以為豪的「胡德」號巡洋艦。1922年建造的英國戰艦「羅德尼」號在1941年擊沉了德國戰艦「俾斯麥」號。結果呢?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羅德尼號、國王喬治五世和他們的隨從的最後對決中,表現的「糟糕透頂」。一名炮塔人員逃離了他們的槍炮。
  • 三體中的幾艘恆星級戰艦的名稱都有什麼含義?哪一艘戰艦最厲害?
    但是人類艦隊並沒有全軍覆沒,在當時還是倖存下了幾艘戰艦,保留著人類太空力量的火種。早在末日之戰開始之前,章北海就挾持了自然選擇號戰艦逃離了太陽系。後來人類派出了四艘戰艦前往追擊章北海,這四艘戰艦分別是藍色空間號、終極規律號、企業號和深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