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心軟的是媽媽,最心狠的也是媽媽
每位新手媽媽都經歷過帶娃的心態變化:從一開始面對懷中的嬰兒手足無措到寶寶高需求帶來的煩躁與無奈以及到最後面對寶寶的寵辱不驚。其中的變化來自於媽媽們對寶寶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所謂的佛系帶娃並不是說媽媽不管寶寶,而是媽媽「摸透」了寶寶的心理行為。
初為人母,驚慌育兒
記得去年剛為人母的我,面對懷中六斤八兩的小寶寶無所適從:害怕抱緊了把她勒到、害怕用力了會把她手腳扯斷、寶寶一個哭聲立馬抱起來安慰、餵奶嗆到寶寶要自責半天、寶寶一個噴嚏一個咳嗽一個顏色不大好的粑粑甚至是一個斷斷續續的哭聲恨不得立馬飛醫院,甚至無數次和寶爸商量住醫院算了。
帶寶寶的前三個月我成了驚慌失措神經質的存在。因為沒有經驗,每天都陷在害怕自己養不活她的焦慮情緒中,更害怕自己將來培養不好她。恐慌著她現在,憂慮著她的將來。
帶娃三個月,情緒育兒
帶了寶寶半年後,隨著她身體機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我對她生活習性的了解,情緒不再像之前那樣驚慌失措了。可面對一個「高需求」的寶寶,我的情緒逐步轉向了煩躁與無奈。寶寶經常性的白天睡晚上玩、一放床上就哭鬧、一抱著就睡、時不時哭鬧來尋找安慰感、經常性地消化不良、各種不規律的生活作息讓我覺得腦袋都要炸了。
這一段時間是很容易讓人陷入產後抑鬱的時間。特別是在沒有人關心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當孩子、家務以及各種家庭不和諧因素共同襲擊在寶媽內心時,情緒時刻都在劇烈波動著。
帶娃一年,佛系育兒
寶寶快一歲的年齡是寶媽情緒開始趨於穩定的時間了,因為經過一年的相處已經對寶寶的情況了如指掌了。知道了寶寶哭鬧是餓了還是拉了困了還是純粹就是「高需求」。有的時候我正幹著家務,寶寶哭了我會淡定告訴他「你等等,媽媽馬上就來抱你」。我時常淡定的處理方式會讓不了解寶寶的爸爸都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佛系帶娃不是對孩子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知道寶寶為什麼哭鬧,有了足夠的經驗知識,所以對於寶寶採取淡定的態度來解決,而不是無條件地滿足。很多媽媽的帶娃情緒會在這個時期得到緩解。
一系列的帶娃過程會讓寶媽們的身體和心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針對於不同的家庭情況也會對寶媽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其中焦慮煩躁易怒表現尤為居多。那麼如何緩解呢?
新手寶媽如何緩解帶娃中的焦慮易怒情緒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1.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學習育兒知識
網上會有很多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和專家會分享他們的育兒經驗。比如如何分辨寶寶的哭聲原因、如何緩解寶寶不適的辦法、如何處理寶寶的生活問題等等。寶媽寶爸們,如果遇到寶寶的小問題可以先自行查閱資料。
2.多和其他寶媽寶爸交流經驗
解決寶媽寶爸焦慮的另外一個重要途徑是與其它已為父母的進行交流溝通。從他們的帶娃方式上汲取經驗,豐富自己的育兒知識。他們所用過的寶寶產品以及寶寶問題處理辦法都可以給你帶來很大效果。
3.尋求專業幫助
當寶寶出現不吃奶、睡不醒、沒精神、發燒咳嗽等嚴重問題時,寶媽應立即前往醫院就醫尋求專業幫助。寶寶小問題可以求助信息或者他人,但如果出現身體上的嚴重問題一定要求助專業人員。
當寶媽出現嚴重焦慮情緒時,也要諮詢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因為這可能會引發抑鬱症,寶媽一旦得了抑鬱症很多行為想法連自己都不受控制,如果再加上家人不理解,很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所以寶媽在自己有這些極端不良情緒時一定要去尋求專業幫助。
如何緩解煩躁易怒情緒
1.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時間
很多寶媽都經歷過被寶寶的作息規律所打亂,日夜顛倒,睡眠不足,導致情緒煩躁不安。 想要擁有自己的休閒時間,首先要把寶寶的生活時間培養好:
寶寶生活規律培養初期(0-3月):培養寶寶的潛意識(讓寶寶知道天亮就醒,天黑就睡覺)。這個時期寶媽要做的就是著手培養寶寶的良好作息,白天儘量寶寶多和寶寶玩,讓寶寶養成晚上睡覺的好習慣。學會寶寶睡覺的時候你也睡覺、餵飽寶寶的同時也要餵飽自己。
寶寶生活規律養成期(3-6月):這個時期很關鍵,按著第一階段繼續定時培養寶寶睡覺規律。
寶寶生活規律定型期(6-12月):這個時期是寶寶作息規律可以定型的日期,什麼睡覺什麼時候飲食,家長要把控好。一旦養成,寶寶的生活作息就會很好。
2.正確對待寶寶「高需求」
當碰到高需求的寶寶,寶媽更是容易陷入崩潰邊緣,但高需求寶寶更是代表著他更需要媽媽給予的愛和安全感。所以針對於高需求寶寶,寶媽更要淡定從容對待:
給予寶寶充分的耐心:寶媽在面對高需求寶寶時一定要給予寶寶充分的耐心,因為一個高需求寶寶必定有著他未來不一樣的人生。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愛將更助於他們的成長。
儘量母乳餵養:母乳餵養是一項成本低且又能很好回應寶寶高需求的方式。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具有安全感。
適當運用「哭聲免疫法」:寶寶偶爾會在我們異常忙碌時哭鬧,這時寶媽可通過和寶寶對話來緩解寶寶的情緒。
3.學會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
寶媽在育兒過程中會面臨很多情緒低落期,可通過如下幾個方式調節:
與他人傾訴:寶媽可通過與其它寶媽或者朋友交流傾訴,從而獲得共鳴,緩解內心疲勞。
改變自己的心態:抱怨無法解決問題,要選擇接受生活,生孩子帶來了累,同樣也帶來了幸福。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理解包容。
多和孩子互動:和懷中一個滿眼是自己的人互動會讓你心情自然而然地變得愉悅起來。
每個從育兒渣到育兒學霸經歷的都是媽媽的辛苦付出,她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時間、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只為寶寶的健康成長。
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是媽媽,最幸福的也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