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武當武術的產生發展過程,道教文化始終是其最基本的理論來源和最突出的精神內核,也是其創新與發展所遵循的原則和依據。
同時,道教的精神也透過武當武術的招法動作和武學原理表現出來,並在一定程度上藉助武當武術這一形象而通俗的表達形式獲得存續、弘揚。根據眾多學者的總結,武當武術的特色主要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面:
01以「道」理為指導
武當武術具有鮮明的道教文化特徵,從具體明確的拳理拳技,到抽象深奧的武學哲理,無不受到道教文化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武當武術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完整,以「宇宙整體觀」、「天人合一觀」為宗旨,以「厚德載物」、「道法自然」為原則,以「動靜結合」、「內外兼修」為方法,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劍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領。
正如太極拳在理論上側重「太極」、「陰陽」之說,以陰陽為本,強調陰陽互抱,剛柔相濟,練拳時首先要求心平氣和,中正安舒,注重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以身助神,以神領形。
形意拳在理論上側重五行之說,練拳時強調「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通過形和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達到體用雙修的目的;實戰時,則強調貼身靠打、快攻直取,體現了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
八卦掌以先天八卦圖指導內功的修煉,以後天八卦圖指導功法技法的修煉,把所有的陰陽變化都看作是一個圓運動的過程,八卦掌據此把千變萬化的拳法簡化為左旋右轉的走圈,以看似簡單的走圈來達到保護自己、戰勝對方的目的。
02以養生為宗旨
武當武術是武功和養生方法的天然結合體。武當內家拳派體系都是由養生本體上延伸出神奇的技擊功能,無論劍法還是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對人進行生理、心理的調節。
武當武術對外強調手、眼、身、法、步的訓練,對內則強調精、神、氣、力、功,內與外兩個方面都堅持中、正、平圓、松、靜、柔、活兼修,注重陰陽變換,圓弧扭絲、動靜結合、柔中含剛,有舒筋活絡、補血調氣、滋養五臟、陶冶身心之妙益。
即使在技擊中,所用方法為「以四兩撥千斤」、「借力打人」,也不能違背養生的原則。如太極拳強調「先以心使身」而後再以「身從心」,形意拳講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氣到,氣到力達」,八卦掌要求走轉圈「化意念足」,這些都體現了道家「包藏至道」以達「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體訓練與心理訓練相結合的內養外練的運動觀念。
03以技擊為末學
「以技擊為末學」是武當拳派的道德觀核心。它是由武當武術的養生宗旨和道德觀念決定的,其根本原理還是根自道家哲學家的「道」。
道教要的是養生,講的是以理服人,武的最高境界是「止戈」,自然就把技擊視為「不急之末學」。同時,為了「護道降魔」,必定要學要練武功拳法,雖「百年不一用」,卻「未可一日忘」。
由此,武當武術便產生了「後發制人」這個重德重禮的出發點和「貴化不貴抗」的鬥爭原則。又因為它始終不忘養生之本,所以在戰術上多講求「虛心實腹」、「守柔處雌」、「崇下尚退」、「靜以制動」,鬥爭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敵方用了多少「量」、「速」,還將這量」、「速」還給對方,故又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04以道德為門風
這裡所說的門風,是指武當功夫門派的傳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開派祖師的訓誡。當年張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訓誠尚不得而知。
但從道教的成律和民間武當內家拳派傳承的戒律來看,條款、內容雖各有不同,但基本原則是統一的,即作為一個武當武術的繼承人,必須「克已復禮」,遵守公共道德。
而武當武術流入民間後,一些戒律明顯加進了傳統禮教內容。如北派太極拳,至今流傳有「四不傳」、「五不傳」、「六不傳」和「十不傳」之說。
「四不傳」為:心險好鬥者不傳,人格低卑者不傳,貪酒好色者不傳,經部賣弄者不傳。「五不傳」是在「四不傳」上又加進「骨柔質鈍者不傳」。而「六不傳」以後,多在「五不傳」之上又加進「不忠不孝者不傳一、「不仁不義者不傳」等。
這些武當武術的道德門風,實際上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儘管應該隨著時代進步而賦予新的內容,但其熱愛和平、講究文明的本質不可改變。
05以自然為神韻
在道教觀念中,「太極圓」是世間萬物最本質的運動軌跡,也是自然周而復始的永恆主題。武當武術既然是以「道」為指導思想的拳術,便理所當然要求按照「道」的圓圈去運動。
武當派拳法以柔綿見長,處處體現出圓、圈、旋的有機交合運化之勢。如八卦掌沿圓走轉、縱橫交織、隨走隨變、左右旋轉、式式連錦;形意拳之「如水流之曲曲彎彎,無孔不入」、「其形似閃」,內旋迴帶,勢如連環;太極拳以腰為軸,帶動周身四肢百骸處處劃圓運動,大弧帶小弧,大圓套小圓,周身形成平圓、立圓、斜圓、八字圓雲圈圓等。
這些「圓」的運動,既表現出一種力的柔韌含蓄之美,又蘊含著無窮的生機和活力,給人以仙風道骨的飄逸之感和唯美享受。
深受道教思想影響的武當武術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遺產。它所推崇的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思想,與現代社會所提倡的科學、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主張呈現出本質的聯繫。當代數以億計的習練者分布於世界各地。
2006年5月20日,武當武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