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乘法口訣,小學生們可以利用口訣,快速計算出相同加數的和,寒假一結束,進入新的學期,二年級小同學,也要迎來表內除法這一新的數學知識了。
要學好表內除法,最為關鍵的,是要明白一個數學概念,那就是平均分!這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光二年級會用到,小學三年級也會用到,不論是判斷題,還是解答題,平均分出現的概率很高。
平均分很容易理解,看上圖,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上圖當中的三種分法,第一個女同學,是按照1、1、4的分法,顯然不是平均分。第二個女同學,是按照1、2、3的分法,顯然也不是平均分。只有第三個男同學,按照2、2、2的分法,把6個水果糖給平均分開了,這就叫做平均分。也就是說,把6顆水果糖平均分給三個小同學,每人分2個,就叫做平均分。
懂得了平均分的概念以後,再來學習表內除法,就簡單多了。因為,除法運算其實就是平均分,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幾?或者把一個整體,按一定的份數來分,能夠分成幾份?這些呢,都是除法。
比如上面這道數學題,就是一道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的平均分問題,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
對於二年級小同學來說,剛剛接觸除法,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最好呢,能有實物代替,讓他親手擺一擺,所以呢,在寒假裡,家長們可以尋找家裡面的水果,桔子也好,蘋果也好,讓二年級小同學去動手做,要知道動手擺放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對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動手能力,有著極強的鍛鍊效果!
我們來看上圖中所推薦的方法,可以1個1個地分,也可以2個2個地分,當小學生動手做的過程中,他可能會靈光一現,發現如果3個3個地分,很快就能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此時呢,家長最好趁熱打鐵,問小學生:你是如何發現3個3個地分,能一下子就分成6份呢?
在小學生回答完以後,家長還可以找來一些小棒,或一些杯子,再讓他們進行平均分。注意,這個學習的過程十分重要,可能讓家長講的話,一句話就把除法講完了,但是呢,你要耐心讓小學生去擺,去分,去做,因為,數學學習一開始都是相當直觀的,通過直觀的方法,小同學才能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比如上圖中的12根小棒,你讓孩子擺,每2根擺成一份,他很快就會發現,答案是6份,為什麼呢?孩子一定會說出來:因為二六十二。
是的,解決除法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乘法口訣,但是這個呢,得讓孩子親自說出來,家長不能講,你講了,無形當中就剝奪了小學生自己去發現的樂趣!
當二年級小學生發現了,要解決除法問題,必須用到乘法口訣的時候,再做起類似的題目來,他已經不用再動手擺了,心算直接可以出答案,不信,家長朋友,你讓自家孩子做一下上面兩道數學題,看他能不能做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