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蘇東坡有感

2020-12-14 澎湃新聞

讀書 |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蘇東坡有感

2020-12-11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中國的歷史上,宋朝是文人的黃金時代。那個朝代重視文人,犯了錯頂多發配天涯海角以觀後效了事。而眾多佼佼者中,最讓後人倍感親切,充滿共鳴的應該就是東坡居士了。每到中秋,我們都要念起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感嘆浮生變幻,我們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經歷過變故、動蕩與漂泊,我們感動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樣精準的譬喻。

東坡先生交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無論生活多難,也能讓自己快樂。

他這一生,風雨多,晴天少。22歲喪母,30歲喪妻,31歲喪父,42歲差點死去,45歲直到60歲不停被貶,終於在66歲,走到生命的盡頭。

他的這一生,太難了!可他性格中溫暖的底色卻是如此動人,穿透千年,撫慰著今人的創口。更讓無數失意愁苦之人,不斷從中汲取迎面生活的氣力。

面對苦難,人能做什麼?曾經這個問題不斷苦惱著我,侵蝕著我的精神。每當我想衝破阻力,直面我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一眼望不到頭的愁緒就像薔薇攀爬著支撐我希望的籬笆,直到將我吞沒。

餘華先生的《活著》自序中有一段話:「作為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們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儘管大部分人不會經歷蘇軾那樣的離奇動蕩,不會像我們這樣,被命運幾度高高舉起,又重重摔落。

但痛苦是人人平等的。作為凡人的你我,有各自的精神煉獄。有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需要日復一日的忍受、攻克。

當你覺得人生困苦,不妨看看蘇軾吧。看他如何把挫折揉碎了,化成美酒佳茗;化成赤壁的濤聲承天寺的月光;化成朋友間的嬉笑,化成對愛人徹骨的思念;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灑脫;化成「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自信;化成「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者:地力白爾·阿泥瓦爾

總編:馮金柱

原標題:《讀書 |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蘇東坡有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蘇軾令人傷感的一首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軾這個人不管是他的文學作品還是他的人生經歷,都是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縱觀古今,雖然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大文豪,但還真沒有幾個能像蘇軾有成就的,人們一直崇拜這位偉大的詩人、詞人、文學家、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可能會讓人初讀的時候覺得過於平淡,但是只要有所經歷,再次去讀他的那些作品,則是會有新的發現,也會有新的感悟。
  • 20句經典詩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致我們逝去的舊時光
    08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專心讀書的時候,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09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少年的時候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等到老了之後後悔讀書讀少了,那就太遲了。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寫得很深刻
    那麼蘇軾富含哲理的作品,也是比比皆是,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這首詞可謂是膾炙人口,僅僅是開篇的10個字,那就是渾然天成,有著一種獨特的力量,蘇軾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詞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哲理,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 蘇東坡的「中秋雙壁」,《水調歌頭》最經典,而另一首最悽涼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昨天向大家推薦蘇東坡的一首中秋詞《水調歌頭》,這首詞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一首中秋詞了。歷代詩家都對它推崇不已,有評語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而下面這首《西江月》也是其中典型,這首詞堪稱歷代最為悽涼的一首中秋詞:西江月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 蘇東坡貶謫海南儋州期間,遇見一老婦人,給予了他做詩詞的靈感!
    蘇東坡貶謫海南儋州期間,當地有一老婦人,70餘歲,經常拖著大瓢(吃飯的工具),在田間邊走邊高歌。有一次,蘇東坡出來遛彎正巧遇見了她,就問道:「老嫗,世事何如?」老婦人答:「世事只如春夢耳!」老婦人又說:「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哩!」
  • 世事一場夢,夢醒舉酒北望卿(品詞)
    把酒北望盡思卿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宋 · 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我喜歡宋詞,不是因它是哀詞怨曲,而是因它是人生的寫照,刻畫的是鮮活的人物、不完美的人生,我一直認為詞由心生,心由詞表,人寫詞詞說人,詞與人本就不分。今日又看到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不由感慨萬千,思緒飛轉。
  •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與大文豪蘇東坡的神交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宵又苦雨,與月秋蕭瑟……這是蘇東坡的《寒食帖》。筆者讀著讀著,竟哭了起來。只是默默流淚,說不出為什麼!還有《前赤壁賦》。一個人讀著讀著,整個人仿佛要飄了起來。某次筆者發現蘇東坡的一方「從星硯」,好像發現自己心靈的瑰寶。這硯上刻著銘文「月之從星,時則風雨汪洋。瀚墨將此,是似黑雲浮空,漫不見天,風起雲移,星月凜然。」筆者一邊抄著,一邊遙想東坡當年。東坡把水注入這方硯上,謂之「風雨汪洋」,然後瀚墨將此,磨起墨來,硯上「是似黑雲浮空」。
  • 涓涓雋語七律.明悟:歷經世事變遷,終於明悟人生一世什麼最重要
    這幾天天氣陰冷,下了一場小雪,之後太陽就再也沒露面。蕭條的冬季本就令人抑鬱,加上缺乏陽光的溫暖,使得我又引發了舊疾。身心的傷痛令我萎靡不振,唯一能增長我精神,緩解我傷痛的就是詩詞文章。涓涓雋語賦詩一首《七律.明悟》,歷經了世事變遷,終於明白醒悟人生一世什麼最重要。
  • 蘇軾無端被貶謫後寫下一首詞,首句便看透人生,歷來備受推崇!
    雖然蘇軾天生樂觀,生性曠達,但也難免心灰意冷,在被貶謫期間寫下了很多感慨人生的詞作。 這一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在蘇詞中比較特殊,在不同的蘇軾詩詞選本中對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是1080年作於黃州,一種認為是1097年作於儋州。
  • 神經大條的蘇東坡,為什麼看到一條魚,差點被嚇死?
    在感到人生虛幻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人生的本質也許就是一場夢境而已,充滿了偶然,而逐步走向死亡卻是人生的必然。想到這裡,蘇東坡就釋然了,就又可以開懷暢飲了。在想到人生風雨無情事事坎坷的時候,他又告訴自己,回首向來蕭瑟路,也無風雨也無晴。
  •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一首小詩意味深長 諸葛亮做了什麼夢?
    詩中說:「在這一場夢中,誰先醒來呢?我自有領悟。」然後按下不表,轉而寫景,春天裡,我在草堂睡開心了,窗外是漸落的夕陽.........不盡之意,卻在言外。這首小詩的詩眼在第一句:大夢誰先覺?這是一場什麼夢呢?諸葛亮又夢了什麼呢?二、大夢誰先覺 先生何所夢?
  • 蘇軾感悟人生的詞:人到中年,方能讀懂,開篇就引發千年思考
    一個清寒的中秋之夜,蘇軾卻表達了"世事一場大夢"的人生感悟中秋一個美好的日子,一個闔家歡樂的日子,在我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之中,描寫中秋的詩篇也是數不勝數,這其中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宋朝詩人蘇軾。然而一提到蘇軾筆下的中秋詞,可能在我們的第一印象中都會想到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但是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雖然內容並沒有之前的那首精彩,但是卻同樣的引人入勝。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今天來讀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 蘇軾的兩首西江月,一溪風月盼望春曉,一場大夢超然物外
    我們愛讀大江東去,愛問明月幾時有,愛聽穿林打葉聲,也愛看西子湖「淡妝濃抹總相宜」。其實這一切也許就是愛屋及烏,所以也自然要欣賞他的兩首西江月。這兩首詞雖然風格不同,環境各異,卻都能折射出蘇軾樂觀、豁達的人格魅力。《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