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中國的歷史上,宋朝是文人的黃金時代。那個朝代重視文人,犯了錯頂多發配天涯海角以觀後效了事。而眾多佼佼者中,最讓後人倍感親切,充滿共鳴的應該就是東坡居士了。每到中秋,我們都要念起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感嘆浮生變幻,我們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經歷過變故、動蕩與漂泊,我們感動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樣精準的譬喻。
東坡先生交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無論生活多難,也能讓自己快樂。
他這一生,風雨多,晴天少。22歲喪母,30歲喪妻,31歲喪父,42歲差點死去,45歲直到60歲不停被貶,終於在66歲,走到生命的盡頭。
他的這一生,太難了!可他性格中溫暖的底色卻是如此動人,穿透千年,撫慰著今人的創口。更讓無數失意愁苦之人,不斷從中汲取迎面生活的氣力。
面對苦難,人能做什麼?曾經這個問題不斷苦惱著我,侵蝕著我的精神。每當我想衝破阻力,直面我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一眼望不到頭的愁緒就像薔薇攀爬著支撐我希望的籬笆,直到將我吞沒。
餘華先生的《活著》自序中有一段話:「作為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們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儘管大部分人不會經歷蘇軾那樣的離奇動蕩,不會像我們這樣,被命運幾度高高舉起,又重重摔落。
但痛苦是人人平等的。作為凡人的你我,有各自的精神煉獄。有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需要日復一日的忍受、攻克。
當你覺得人生困苦,不妨看看蘇軾吧。看他如何把挫折揉碎了,化成美酒佳茗;化成赤壁的濤聲承天寺的月光;化成朋友間的嬉笑,化成對愛人徹骨的思念;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灑脫;化成「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自信;化成「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者:地力白爾·阿泥瓦爾
總編:馮金柱
原標題:《讀書 |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蘇東坡有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