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園欺凌」第一講:中小學校園欺凌現狀和危害——調研數據如...

2020-12-20 教育信息速報

校園欺凌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一般符合有意傷害性、力量的不均衡性和重複發生性等特點即可判斷發生了校園欺凌。校園欺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軀體欺凌是指毆打、踢、推搡等對同伴造成身體傷害的行為;言語欺凌是指辱罵、嘲弄、給同伴起外號等行為;關係欺凌是指通過社會排斥和散播謠言破壞同伴人際關係的行為。

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現狀

為了解我省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現狀,山東省校園欺凌防治研究中心隨機抽取我省某市多所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七萬餘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小學中,軀體欺凌的發生率為1.5%,關係欺凌的發生率為5.3%,言語欺凌的發生率為10.6%。其中,中小學言語欺凌問題較為嚴重,需要重點關注6年級和9年級等畢業年級學生受到的各類欺凌問題。做出校園欺凌行為學生的比例為3.4%,隨著年級的增長,做出校園欺凌行為學生的比例存在著增加的趨勢。此外,其中做出軀體欺凌行為學生的比例為0.5%,做出關係欺凌學生的比率為1.2%,做出言語欺凌行為學生的比率為3.0%。

中小學校園欺凌的危害

調查研究還發現:受到校園欺凌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受到軀體欺凌、言語欺凌和關係欺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焦慮、抑鬱等內化問題和衝動、攻擊等外化問題較多。受到欺凌和做出欺凌學生做出離家出走或自殺等高風險行為的可能性較高。受到校園欺凌的學生中,成績等級為差的學生佔比較高;是否做出校園欺凌與其學習成績無顯著關聯。即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成為校園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但是無論學習成績如何,都可能做出校園欺凌行為。因此,校園欺凌事件中的幹預對象應該包括受欺凌者和欺凌者,而幹預的重點不僅僅包括對欺凌者不良行為的矯正、對受欺凌者的心理輔導,還包括對欺凌者和受欺凌者之間關係的調節、恢復和正常化交往。

供稿 | 學校安全管理處

青島市教育局政務新媒體「青島市教育局」

【來源:青島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徽鳳陽:舉辦「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主題法治講座 正義網
    來源:正義網「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主題法治講座。正義網滁州8月24日電(通訊員吳長忠 曹靈生)8月23日,在安徽省鳳陽縣2020年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安全培訓會上,該縣檢察院應邀派員為與會的100餘名校(園)長和老師舉辦一場「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主題法治講座。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該報告的數據來源由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學社會風險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校園欺凌主要來源於同班同學;男生是欺凌行為的主要參與者。 校園欺凌行為逐年增加、形式多樣,已成為社會不能迴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根據今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 全國各地欺凌事件頻發,常常引發社會熱議。
  • 日本校園欺凌~虐到你懷疑人生
    2、日中における対策の違い2、中日防治對策的不同日本では、1980 年代から國のレベルでのいじめ対策が行われている。2013 年に公布された「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は初の法制化である。當緊張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以校園欺凌的形式反映出來了。除學歷社會外,管理主義教育也是日本學校教育體制的一項「特色」。日本學校盛行管理主義教育,許多強制性制度、管理措施給學生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潛在危害。日本中小學生的著裝、生活等幾乎所有領域都被包羅萬象的校規規範著,學生們沒有自我,個性被壓制,而在富裕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少年卻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崇尚個性和自我表現。
  • 我國中學生校園欺凌現狀和影響因素——對內地、香港和澳門的比較...
    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國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對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同年11月,教育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重點強調積極有效預防和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實形成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 校園欺凌問卷調查題目怎麼設置?學校如何防治校園欺凌
    ­  要判斷欺凌行為在一個班集體中徹底消除,有五點要素需要具備:欺凌者向被欺凌者正式道歉;被欺凌者真正回歸班集體的學習及活動;欺凌者的壓力等問題得以解決;雙方關係修復;雙方及周邊同學能夠開始新的集體活動並團結友愛。­  建立長效機制是有效防治校園欺凌的保障。
  • 南寧武鳴:"防治校園欺凌 關愛青少年成長"課堂進校園
    正義網南寧12月5日電(通訊員 吳卓中)近日,廣西南寧市武鳴區檢察院應邀走進靈馬鎮第一初級中學、仙湖鎮中心學校開展以「防治校園欺凌,關愛青少年成長」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活動。  課上,該院未檢部部長潘美勝結合辦理過的校園欺凌案例,圍繞如何防範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涉及的法律法規三個方面,採用PPT、播放視頻短片等方式展開深入細緻的講解,期間還設置有獎問答等互動環節,現場師生踴躍參與,積極回應,氣氛熱烈,深受師生們一致好評。
  • 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學生捲入校園欺凌!專家:學校應設反欺凌校規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當前,校園欺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不時有媒體曝光的極端案例,讓人觸目驚心。但在很多人眼裡,校園欺凌似乎只是個例。但其實,校園欺凌發生率很高,只是程度有輕重不同,對孩子的成長危害不容小覷。
  • 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於校園欺凌
    現狀廣東3年受理510起校園暴力事件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學生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學生欺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記者了解到,曾有媒體報導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兒童因為各種原因遭受學生欺凌。
  • 防患校園欺凌,遊戲攻略?
    一個由法神統治的世界裡(簡稱法治世界),中小學校園曾是一片最陽光、最安全的淨土,但如今,卻屢屢遭受一股邪惡勢力的破壞和威脅--校園欺凌。        對此,法神對外印發了一則《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號召全世界:加入護校聯盟軍,打響校園保衛戰。
  •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不是同一概念
    據悉,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浙江省鎮海中學的24名學生分別調研、聯合提出的《關於完善現有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體系的提案》,將和去年8月選出的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其他5份最佳提案一起,經由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至全國政協會議。  目前受到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是極端的校園暴力事件。
  • 興福鎮中心小學組織收看防治校園欺凌直播講座
    學生居家觀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王向飛 濱州報導  為了及時預防、應對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保障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建設和諧文明校園,10月14日晚,興福鎮中心小學積極組織全體師生和家長收看山東省防治校園欺凌直播講座。
  • 怎樣算校園欺凌?如何才能防治?
    從涉事雙方的敘述中,可以重建出此次爭論的關鍵事件:課間休息時,明明(化名,下同)去廁所,進入一個隔間,亮亮和軍軍隨後進入廁所,亮亮將隔壁一個裝有使用後的廁紙的垃圾筐扣在了明明頭上。此後,亮亮和軍軍離開廁所,明明做完清洗後也離開。從現有的信息判斷,這到底是不是一起校園欺凌(school bullying)事件?校園欺凌行為到底應該如何界定?
  • 預防校園欺凌視頻(中學段)
    針對校園欺凌,2016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學生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之後的20個月裡,相關部門連續出臺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等多個指導意見及辦法。
  • 深圳立法防治校園欺凌!中小學應開闢不記名舉報欺凌行為通道
    《條例》建立防治中小學校學生欺凌行為長效機制,明確中小學校應當開闢有專人負責的不記名舉報欺凌行為通道。電影《少年的你》再次引起大家對防治校園欺凌的思考。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曝光,極大危及校園安全。《條例》明確規定中小學校應當開闢有專人負責的不記名舉報欺凌行為通道,並建立家長溝通機制,及時通報有關信息,認真調查核實、及時處理學生欺凌行為;公安機關應當與中小學校建立學生欺凌行為信息溝通機制,並加強校外學生欺凌行為的監控和處置力度。《條例》還加強了快遞物流行業的個人信息安全核查。規定物流、寄遞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寄件人身份核查、物件驗視和安全檢查全覆蓋措施。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       《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從河南省柘城縣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探討防止校園欺凌的方法
    特徵:中小學生對自身認識不夠全面,心理、心智尚不成熟,將欺凌理解為小打小鬧,因此校園欺凌主要發生在中小學校園中。欺凌者一般由多人組成,年齡大、身體壯,在勢力或實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被欺凌者不敢反抗,在心理上異常恐懼、懼怕,形成仗勢欺人、恃強凌弱不對等的對局。
  • 【校園動態】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近年來,大家通過網絡媒體等能夠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報導。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對被欺凌的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破壞了正常的學校秩序。實施嚴重欺凌的學生如果沒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國家十分重視防範校園欺凌工作。李克強總理做出批示: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
  • 中小學校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有了「指導手冊」
    ■ 全市各中小學應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  ■ 早期發現的輕微欺凌事件實施必要的批評教育  ■ 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擔責的錯誤認識  ■ 可邀請公安機關對實施欺凌學生予以訓誡  ■ 對遭受欺凌的學生及其家人開展心理輔導  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是中小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事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而最近大連發生的一起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也引發了公眾對未成年人暴力和犯罪行為的討論。校園欺凌和暴力發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中,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份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學校暴力和欺凌。儘管這樣的數字看起來難以置信,可這只是冰山一角。
  • 紫色校園 Ta們是基於性與性別的校園欺凌當事人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與圓桌騎士會的朋友一起討論了浙大CC98緣分天空板塊的歧視性版規,並呼籲大家借紫色校園日的機會支持校園LGBT群體。也許此刻你深藏在大腦某一處的記憶開始浮現,進而產生「哦...也許那也是欺凌」的想法,那麼你和筆者同步了。 作為一個成長在四川、生理男性、成績優秀、性彆氣質更符合傳統的人,筆者其實比上述分享者享受著更多的「特權」,讓我免受於直接的肢體暴力欺凌。當我檢視這樣的特權之時,發現實際上是我與公權力——老師、校領導的緊密聯繫而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