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小朋友午睡結束時,幫助一男童整理衣服,卻發現意外一幕。老師將此發到網上,引發網友熱議。
原來,幼兒園老師發現男童整整穿了7件上衣。據說,男孩父母平時上班,主要由爺爺奶奶帶。這就不奇怪了,「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雖說現在是冬天,但給孩子穿7件,確實有點多了,不過也能看出奶奶的心裡是愛孩子的。
有些老人本身體質就較弱,加上新陳代謝速度較慢,身體產生的熱量也少,身上就會覺得冷。於是老人就會認為孩子也一定冷,給孩子穿很多衣服,生怕孩子著涼生病。其實小孩子都好動,新陳代謝快,身體產熱多,雖然有時候摸著手腳冰涼,實際上身上已經出汗了。
俗話說:若要小兒安,就要三分飢和寒。老人都知道這個理,但是對於孫輩,就會表現出「過度的愛」,怕孩子吃不飽,追著餵或者讓孩子順便吃,怕孩子冷,給孩子穿幾層衣服。有時會因此和年輕父母產生較大的育兒分歧。這就需要父母和老人耐心的溝通,幫助老人了解科學的育兒知識。
更容易感冒生病
小孩子天性愛玩,一刻不閒著,如果穿的太多太厚,不但影響孩子運動的靈活性,而且出汗不易散發。身上一隻溼漉漉的,風一吹,就很容易感冒。
容易得皮膚疾病
出汗之後如果沒有及時清潔,皮膚還會出現問題,比如痱子、毛囊炎等。 雖說是小病,但是皮膚疾病會影響寶寶的體感舒適。
出現「蒙被症候群」
現在的孩子凍著的少,捂壞的卻很多。給孩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厚,身體熱量不能及時散發,溫度越來越高,會導致孩子高熱、缺氧,窒息,嚴重的會導致腦損傷、呼吸衰竭等「蒙被症候群」的症狀出現。
手指探入孩子衣物內後頸處,摸摸孩子的頸部、後背。如溫暖乾燥、無汗光潔,說明這時候孩子的衣物正合適;如溼漉漉還發燙,則說明穿地衣物過多;如感覺不暖,甚至有些涼,則說明孩子衣服穿的少了,要加衣了。
等孩子長大些,他們就會自己表達冷熱了,如果穿太多,他們自己也會說的。
3 歲以下的寶寶,比成年人多一件衣服就行了。
3 歲以上,大部分的寶寶已經能夠自己表達冷暖感受,家長可以充分聽取他們自己的想法。一般3歲以上孩子穿得衣服和大人一樣就行。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在有暖氣的教室,可以給孩子穿一件秋衣外加一件毛衣或絨衣,最外面套一件羽絨服就行了。上學路上不冷,到教室脫掉羽絨服,不會冷也不會太熱。
如果天冷風大出門,可以再給孩子戴個手套和帽子,圍巾。如果容易咳嗽的寶寶,可以給孩子再戴個口罩,更好的保護呼吸道。
父母和老人帶孩子外出也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多帶一件外套或者馬甲,隨機應變給孩子增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