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或許像燈光,日照褪盡了,才能看見,彼此靠近但是沒有關聯。一盞燈熄滅了,另一盞燈剛好亮了。」——林達陽
當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忍不住會思考人與時間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時間沉澱之後,人會變成什麼樣子,歷經世事之後對於人生的思考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人生百態,都可以幻化成不一樣的形勢。音樂便可解讀這一種經歷和人生。
一種音樂,一種不一樣的思考。依舊是一個人,一首代表歌曲。
時代記憶,王傑《誰明浪子心》
《誰明浪子心》是由潘源良作詞,王傑作曲、陳志遠編曲,王傑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收錄在王傑1989年10月1日發行的同名專輯《誰明浪子心》中,1989年王傑憑藉《誰明浪子心》獲得第7屆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新人獎」,該歌曲也被評為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1990年王傑又憑該歌曲獲得第12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最有前途新人獎金獎」和「最佳作曲獎」,該歌曲還被評為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王傑一生坎坷,當風雲過後,2017年再次在公眾視野看到這位紅極一時的歌手時,聽到的消息卻是他在創作完最後自己要表達的東西過後就會選擇退出歌壇,從此退出公眾視野。他的最後一批作品裡有《我知道我只是個過氣歌手》。王傑在2017年的《金曲撈》節目上含淚宣布這件事,被稱之為「浪子」的他,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在那個時代產生的影響,或者是說給一代人留下的回憶,將會永遠留存在那一代人的心中,將是無法超越也無法替代的。
還記得那首粵語版的《心痛》嗎?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王傑巔峰時期無法超越的作品,王傑身上獨有的氣質也代表了一代人的記憶。憂鬱的氣質,配上他獨特的聲線,每一首歌都被發揮到淋漓盡致。有人說:「失意時聽beyond,失戀時聽王傑」,他的很多作品在不同的時期,陪伴了很多在感情上失意的人,就像是雨夜裡的一把傘,給你某種感情上的寄託
音樂裡的人生思考
音樂總是會帶給人一些不一樣的思考,就像某個時刻的問題,好多東西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告訴你,如何一種感同身受,餘華在《人間》裡寫到:「如此,足夠我愛這破碎泥濘的人間。」
人間的有些痛苦是無法化解的,但是唯一可以救贖自己的是自我和解,有人困頓,有人迷惘,有人總是遭受世界的打擊。就如王傑,一生遭受很多苦難,但最後也都是一笑泯恩仇,尋找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在2017年王傑復出的某一場演唱會上,王傑對著歌迷說:「我這人不善交際,沒有給你們請來什麼嘉賓」粉絲回答說:「我們就是來聽你唱的」,當有一首首熟悉的旋律響起,往昔與今朝的畫面,不禁令人唏噓。《誰明浪子心》這歌名也是如此的應景。有種孤獨,卻又有幾分灑脫。
歲月沉澱的是對人生的思考,你如何理解音樂裡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