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之九子,有許多說法與版本。
龍生九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例如,有古籍記載,九個龍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
龍頭蛇身,性情溫順,因為喜好音律,所以古人會將它的頭像刻在琴頭上。
囚牛
老二睚眥
豺首龍身,是九子中最好鬥的,古人常把它刻在兵器上,增加威懾力,成語」睚眥必報「說的就是它。
睚眥
老三嘲風
喜好守望,殿臺角上雕刻的就是它的形象,象徵著吉祥、美觀與威嚴。
嘲風
老四蒲牢
形象與龍很接近,喜歡大聲吼叫,所以常被雕刻在洪鐘上充當獸鈕
蒲牢
老五狻猊
又叫金猊、靈猊,樣子像獅,喜歡煙火,所以常被雕刻在香爐上。
狻猊
老六霸下
又叫贔屓,形似龜,力大無窮,它曾幫助大禹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解除後,大禹擔心它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壓在它的背上,讓它不能隨便行走。
霸下
老七狴犴
又叫憲章,長得像虎,傳說它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所以會被雕刻在獄門上,或者匍匐在公堂,維護肅穆正氣。
狴犴
老八負屓
負屓
獅頭龍身,愛好文學,所以常被雕刻在石碑上用以裝飾。傳說它與霸下(贔屓)是親兄弟,因為不忍心兄長背馱巨碑,就化成碑上的文龍與其作伴。
負屓與霸下
老九螭吻
又名鴟尾,龍首魚身,口闊噪粗,喜歡吞噬東西。人們常將它安在屋脊兩頭,用來消災滅火。
螭吻
除此之外,九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老大霸下
老二螭吻
老三蒲牢
老四狴犴
老五饕餮
樣子像狼,極為貪吃,傳說它貪吃無厭,把能吃的都吃了,最後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放過,古人將它的形象燒鑄在青銅器上,稱為」饕餮紋「。
饕餮紋
老六蚣腹
形象似龍非龍,似蝦非蝦,性喜水,常被人們用來裝飾石橋的欄杆,被視為古橋的神護神。
蚣腹
老七睚眥
老八狻猊
老九椒圖
形狀像螺蚌,性格孤僻,最反感別人闖入它的巢穴,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刻在大門的鋪首,或者門板上。
椒圖
除了以上兩種說法, 你還知道哪些九子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