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妹子,按身材、相貌、學識、品味、內涵給她們打分。
妹子A,門門85分,均衡穩定發展。
妹子B,這門不及格,那門剛60,但每年總有一樣考全班第一,今年身材100分,明年美貌99。你說誰更吸引人呢?
A就是金庸,B就是古龍。
大俠不問出身,闖蕩各憑本事
金、古、梁、溫,再算上一個黃易,五大宗師。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黃易
後邊三位的粉絲,幾乎很少公然叫板,要跟金庸比個高下。
混跡江湖多年,手下有幾斤幾兩,畢竟大家都清楚,武功修為差距太大,就不獻醜了。
但粉絲們、媒體們,總是不厭其煩的追逐著金庸和古龍二人的這份"不分伯仲",勢必要挖掘點什麼新東西出來品味。
原因很簡單,三教九流,總是對武俠世界的第一、第二之爭,充滿了無盡的期待。
行文風格和個人魅力,會讓人對金、古二人的喜好,非常主觀。
文字造詣可分高低,作品深度各有千秋。但對文學的態度,卻是世人之所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此,講一些故事,聊聊金、古二人對"武俠小說家"這份職業的工作態度。
先說說兩人的歲數和出身。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出生於浙江海寧查家。這查家可是名門,雍正年間就出過五位翰林大學士。
身邊都是些大家:表哥徐志摩,姑父蔣百裡,表姐夫錢學森,外甥女瓊瑤。
概括一下就是,文二代,素質高,家教嚴,底子好,圈子牛。
金庸族親圖譜
古龍小了金庸14歲,1938年6月7日,出生於香港,父親給他取名熊耀華。
古龍,本名熊耀華
父親熊鵬聲,也是個小說家,早年以"東方客"的筆名寫武俠。
熊鵬聲在古龍讀中學時,拋下妻兒,另娶他人過逍遙日子去了。
古龍沒有像金庸一樣殷實的家境,也無法擁有一個四平八穩的童年。
小時候,古龍曾混過街頭,進過黑幫。沒辦法,肚子餓得吃飯,所以多年以後他筆下的阿飛,一出場就混跡江湖,有別於其他豪門出生的大俠。
對於父親,古龍的心裡,一直埋著疙瘩,多次借酒胡謅:一會說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上將熊式輝是自己生父。(兩人的姓,倒是很像~~)
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上將熊式輝
青年時期的古龍
一會又自稱是民國第一流人才內閣總理熊希齡的遺腹子,古龍曾對好友倪匡說,想要到湖南鳳凰"認祖歸宗"。
熊希齡
可一琢磨,熊老爺子1938年仙逝,那時已經67歲高齡,古龍1938年剛出生,似乎也不大可能。
酒後的胡話,或許暗藏著古龍對拋棄自己的父親的恨。在古龍的作品中,父子關係最終走向大團圓,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期盼,猶如故事裡,阿飛之於沈浪,王動之於王潛石。
概括一下古龍的前半生,就是:出生平凡,被父拋棄,混跡江湖,閱歷豐富。
金庸可謂是是"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名門之後,書香世家,身邊見到的,都是仁義禮智信,高階正統之君子,偶爾有個別品行不端之人,金庸也在自己的書裡,表明了立場。譬如,《天龍八部》四大惡人中的大淫賊"雲中鶴",就暗諷了金庸的風流表哥徐志摩。
古龍祖籍江西,由於內戰,一家人輾轉香港,1950年又漂洋過海,定居臺灣。童年不幸,卻未能掩蓋他的才華,自父親離家後,加入幫派,留下刀疤累累。直到高中時期,古龍放下了刀,拿起了筆,發表了首部小說,才迎來了自己的另一個身份「古龍」。
以筆為劍,書寫江湖
1955年,讀高二的小古,用筆名「古龍」在晨光雜誌社發表了中篇小說《從北國到南國》,開始以作家身份謀生。
「古龍」出山
這篇帶著憂傷與情愫的作品,並沒有古龍武俠的影子,但也成了他踏進作家圈子的起點。
而此時的金庸,在幹嘛呢?
年輕時的金庸可不安分,文字如劍,針砭時弊,好幾次惹怒校領導。
直到1946年時,他已經經歷了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退學,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成功在《大公報》找到了工作。
並在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
在這裡,金庸任副刊編輯,結識了梁羽生。
金庸與梁羽生對弈
並在1955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開始撰寫他的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從年代來看,可以說金、古兩位「大俠」,幾乎同時誕生。
接下來的10年,是古龍蟄伏修煉的10年。讀夜校,大量閱讀外國文學,寫小說試筆,還努力結交了,當時臺灣武俠文壇的三劍客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為他們代筆。
兒時的經歷,讓古龍處事圓滑,懂得結交朋友,方能行走天下。
終於,1960年,古龍的武俠處女作《蒼穹神劍》問世。從1963年開始,《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相繼連載、出版,古龍將大量日本、西方文學要素,融入了自己的武俠小說裡,文藝色彩瀰漫其間。
古龍寫小說的原動力,非常簡單,就是錢。
小時候就沒過上好日子,老天爺賞飯吃,不多掙點錢犒勞犒勞自己?說不過去吧!
從第一本《蒼穹神劍》開始,古龍就是抱著收稿費的心理做事。
拿了錢動力就沒了,寫到最後直接爛尾了。每天晚上也不加班,不知道鑽哪家夜總會去了。
古龍就是個性格裡寫著「分裂」的奇才,懶是懶,但編輯追得急了,腦子一熱,又能寫一些絕世好文,塑造了其小說中頗具特色的「浪子」角色。
小李飛刀「李尋歡」
古龍說過,自己的小說人物,寫的就是自己。他說到做到,當年《絕代雙驕》故事與深厚的寓意結合,成就了古龍第一部大紅大紫的長篇武俠喜劇。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找到古龍,替金庸創立的《明報》約稿,由此結識了古龍。
然後古龍就帶著這位香港哥們,每天花天酒地,吃飯、喝酒、玩女人,成了莫逆之交。
古龍與「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
然後的日子就是,連載小說、拿到稿費逍遙快活、拖稿爛尾、被編輯瘋狂催稿、又寫出一波好文,周而復始。
彼時的金庸,老老實實的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替長城電影公司,寫了幾部劇本。
在1959年金庸離開了《香港商報》,也等同於放棄了大批讀者。夥同好友,湊了10萬創業,另起爐灶,創辦了《明報》。創業之初,一直經營困難,金庸身體抱恙,依舊每天雷打不動堅持寫作,帶病在《明報》連載《神鵰俠侶》,漸漸的吸引了大量讀者,報紙的廣告業務穩步上升,自己的公司終於保住了。
以武俠小說養活《明報》的同時,金庸也在報紙上刊登社論,當年因為「大躍進」,內地大批人員逃難至香港,敏感的話題,讓香港各大報紙都避而不談。只有《明報》站了出來,大聲疾呼,為難民們吶喊。
自此,金庸創立的香港《明報》不再是側重武俠小說連載、八卦新聞吸引讀者的「花邊小報」,逐漸得到讀書人與知識分子的認可。在1963年時,平均日銷量超過了5萬份,躋身香港報業的主流。
電影時代來臨
1966-1967年,古龍筆下最經典的人物角色之一:楚留香誕生。「盜帥香少」那句:「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不知道盜走了多少少女的芳心。
在一部小說中,將武俠、文藝、偵探推理、深刻寓意融為一體,開創自己獨特的新武俠類型,古龍做到了,他開啟了往後十多年的「黃金時代」。
鄭少秋版楚留香:「我踏月色而來」
1979年,香港無線電視TVB出品了由鄭少秋趙雅芝主演的武俠劇《楚留香傳奇》,一上映就以
77%的收視率,稱霸螢屏。
在1995年,鄭少秋又拍了一部《香帥傳奇》,97年那會,內地也引進了該劇,我現在都還記得那年重慶悶熱的夏天,所有人都窩在家裡,打著地鋪,擠在裝了空調的客廳裡,看帥哥鄭少秋與美女楊麗菁。
楊麗菁飾演的上官無極和鄭少秋飾演的「香帥」
古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播一部紅一部,這讓廣大製片方,嘗到了甜頭,《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大人物》、《陸小鳳傳奇》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等一大批古龍的小說,被搬上大熒幕。
當年《蕭十一郎》中,英氣逼人的狄龍
1976年香港邵氏以《流星·蝴蝶·劍》改編,將古龍的小說,首次搬上電影大銀幕。一改虛假的老式武打電影,採用實打實拍,打鬥場面採用橫搖接縱深的剪輯,讓該片成為經典。
對新派武俠電影的探索《流星.蝴蝶.劍》
從1977年開始,邵氏接連拍了24部古龍電影。那時候無論是TVB,還是臺灣電視臺,統統都在拍古龍。
這時候的古龍,真正做到了名利雙收,也徹底漂了。還在1980年創辦了自己的寶龍電影公司。
而金庸在1972年宣布封筆,離開了武俠世界,走之前還不忘傳承自己的「衣缽」,親自邀請古龍到《明報》連載《陸小鳳傳奇》。
之後金大俠,只專心幹一件事:對自己以往15部武俠作品,開始逐字逐句地修訂。不合理的劇情,矛盾的設定,不合心意的文字,通通做了大的修改。
三聯出版社金庸合集36本,另有《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與《越女劍》
精雕細琢每一部作品,讓傳世之作不留遺憾。金庸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金庸武俠小說集,都是經過金庸多年鍛造、修改,早已抹去了當初青澀的痕跡。
而古龍才懶得改呢,反正爺已經寫了,稿費也拿了,能看懂就看,看不懂的,就算了。剩下的,隨風去吧~
俠客的最後一壺酒
古龍的一生,也如同自己筆下的多情浪子,先後拋棄了幾任妻兒,女友不計其數。
早年的生活,讓他沒有安全感,你無法理解古龍對女人和愛情的看法。一如《小李飛刀》中,李尋歡把自己最愛的女人送給龍嘯雲,自己卻在數十年中反覆品嘗著這苦澀的滋味。
從年輕時,古龍的文,就伴隨著他的酒,從沒停過。寫的文字,經常全篇只有逗號,內容支離破碎,殘缺不全。
古龍縱酒多情,文如其人,自由散漫與天生狂骨,寫滿字裡行間。
這也把出版商坑得夠嗆,對古龍又得罪不起,只能四處找代筆。
挖坑不填,新人代筆,懶惰拖沓,成了古龍的標籤。
林清玄曾找古龍連載,前前後後拖了八百天,給林老頭氣得,不寫拉倒,我來幫你寫。直接一場武林大會,炸藥一轟,死個清淨,正好結尾。
林清玄「吐槽」古龍
王家衛評價古龍:「是個有才氣的流氓。」
古龍從年輕時就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女人像穿衣,喝酒如喝水。聲色犬馬,肆意妄為。終於在
1977年染上肝病,健康每況愈下。
1980年,古龍帶著自己的劇組拍戲,設宴聚會,卻遭遇隔壁日本人的刁難,古龍不願意同日本人喝酒,遭到圍攻,被砍傷了手臂,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妻離子散的晚年,電影投資的失敗,再無新作產出的鬱悶,古龍孤身一人,靠酒精麻醉自己,度過苦悶的每一天。終於在1985年的9月21日,因為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摯友在他的葬禮上,留下了一副輓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英雄惜英雄
徐克評價解古龍:「古龍小說描寫的其實是現代心態,而金庸作品主要反映傳統中國道德觀念。古龍的武俠世界裡到處可以看到臺灣西門町夜生活的景象。」
金庸像他筆下的正統大俠喬峰,武功正派,行事光明,故事裡傳頌的,都是正義和磊落。
古龍更像自己筆下的浪子或是詩人,他講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一生,人有七情六慾,人有快意江湖,一壺酒,一把劍,足矣。
金庸這樣評價古龍:「古龍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歷史背景,他用一種歐化的、現代人的想法來表達一種武俠世界,另走一條路,他的小說有幾部也寫得很好。古龍的小說較有深度,範圍比較廣,想法很新。他是我相當熟的朋友,現已過世。他的個性中有一個缺點是不太能堅持,大部分小說寫了一半,就不寫了,由別人代寫,所以水準不齊,假如是他自己寫完了的,當然水準高得多。」
古龍與金庸,如同臥龍與鳳雛,同為當世的奇才。
金庸的一生,貴為富家公子,卻充滿了韌勁,創業打拼,成為知名企業家,而寫武俠小說,是他的愛好,只是因為金庸武俠世界的巨大成就,而掩蓋了金庸的其它身份。
金庸是幸運的,也是自由的。他沒有金錢的壓力和心靈的殘缺,肆意潑墨,創造屬於他的武俠世界。
但古龍不同,他是一個拿著筆桿子,只想掙錢買酒的灑脫男人,沒有那麼大的格局。出身貧寒的古龍,在採訪中說過,自己寫小說,就是為了混口飯吃。
古龍更像是一個充滿了真實江湖氣味的普通人,從社會底層而來,最後又走入社會底層中去。
美酒、美人不離手,仗義疏財,朋友多。
他渴望得到關愛和尊重,很講江湖義氣。
就像他早年混黑幫的歲月,也只是為了逃避失去父親後的那份孤獨。
他當不好一個父親,在成年後重蹈父親的覆轍,一再拋棄女人和孩子。
在古龍的葬禮上,好友們給他陪葬了48瓶X.O.,倪匡帶著大家,打開酒就喝,還對躺在棺材中的古龍說:「你也來一點。」
事後,倪匡痛苦得三天沒說一句話,或許古龍這般瀟灑的朋友,永遠也不會再有了。
2018年的10月30日,金庸老先生也駕鶴西去。
自此,金、古二人,終於再次相見,不知道在另一個世界裡,兩人會不會再過上兩招,一起喝著美酒,笑看品評這個荒唐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