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書裡有這樣的一篇文章《和時間賽跑》,小時候我們也記不住這篇文章到底在說什麼,但是我卻對這句話記憶猶新:「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轉眼,時間過了好久,但即使我現在看到,依舊被震撼。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離開了我們,並在微博寫下了這段話,算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告別語。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他的文字曾是多少少年心中的白月光,溫暖過多少人的當下和過往。他的文字擁有治癒和讓人平靜的力量,每一篇散文,都能讓世間急躁的人們收穫些許平靜。
今天我想寫一篇文章懷念他,也寫給有點浮躁的自己。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未來的你能夠心存平靜,永遠不要忘記路在何方。
01
1953年2月26日,林清玄出生於中國臺灣高雄縣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祖籍福建漳州。
他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10歲開始讀小說,最喜歡看《西遊記》。
林清玄兄弟姐妹十八個,家裡貧窮,父親要供養他們上學,為了省錢,租住在農人廢棄的倉庫,經常一天只吃一個饅頭。小時候他看到小朋友拿著汽水空瓶子打嗝,就下定決心有機會也要能喝上汽水喝到打嗝。
在《開講啦》裡,林清玄從小就想當個作家,當時父親問他:
「十二你長大後要幹什麼?」
「我長大後要當作家,寫文章給人家看。」
「作家是做什麼的?」
「作家就是坐下了字寫一寫,寄出去,人家錢就會寄來。」
結果,父親很生氣,甩過來一大巴掌,說傻孩子,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如果有我先就去幹了,不會輪到你。
因為家裡經濟條件很差,所以他在14歲那年就離家去了遠方求學。但他並沒有放棄寫作。
《盛開於繁花的季節》書中,林清玄先生曾經回憶了自己最初的寫作時光。從小學起,林清玄就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要寫五百字的文章;初中開始,他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
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每天清晨5點,和做農夫的房東一起起來,開始練習寫作。
他一邊上學一邊寫作,用微薄的稿費賺取生活費。
在他17歲的時候,在當地有名的報紙上發表《行遊札記十帖》,並收穫了第一筆「巨額」稿費,獲得了3000元臺幣。
他的寫作基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積累起來。
02
在1972年,他考上了世新大學攻讀電影系。在校期間創辦了《電影學報》並任社長,並任《奔流》雜誌任總編輯,《新聞人》周報擔任總主筆。
他從零散的寫作逐漸變成了系統的創作,不管是電影還是文學,文筆都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20歲出版了第一本書《陽園已唱千千遍》,從此,林清玄年年都有新作出版。
林清玄曾經找古龍約稿,古龍說對他說:」只要你陪我喝酒,我就給你稿子。「 於是兩個人就開始喝紹興老酒,一喝就是6瓶。就這樣,兩個人喝成了朋友。據說只要古龍拖欠稿子,林清玄跑去要稿子,就會被灌倒。
當時古龍的一部小說原計劃連載一年,結果連載了快兩年還沒完結,裡面100多個英雄都生龍活虎。林清玄去找古龍,讓他趕緊完結。但是古龍說這些大俠都有血有肉,你說讓他死就死啊。
後來林清玄趁著古龍拖延稿子,主動請纓代筆,這才把結局改成了:」一場舞林大會,一百多名大俠悉數到場,被埋在地下的地雷全部炸死,從此,武林歸於平靜。」 古龍看到結局至此,當然不能善罷甘休,所以就在自己後來的小說裡,刻畫出了一個清玄道長,並將他斬首示眾,報仇雪恨。
林清玄在他25歲的時候就和古龍成了朋友,在30歲以前就得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真可謂是年少有成。
他的作品中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散文,他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事業成功的他有過2次婚姻,他向妻子提出離婚和自己愛的人結婚,這件事在他的創作生涯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03 2次婚姻,一次是現實,一次是愛情
1979年,林清玄與陳彩鸞結婚。這是一段到了適婚年齡,家裡人都滿意就結婚了的愛情。
陳彩鸞是個好妻子,就是那種我們說的賢惠的妻子,家裡打理的有條不紊。她一切以丈夫為重,讓無後顧之憂的林清玄寫出了《身心安頓》一書。這本書出版後就連續在臺灣保持銷量第一。從此林清玄成了暢銷作家,身價水漲船高。
當時的林清玄一心撲在事業上,再加上當時臺灣報紙的競爭壓力,空虛的內心並不能得到妻子的安撫,在生活上也沒辦法和妻子有效的溝通,他們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樣名存實亡的婚姻也讓陳彩鸞很失望,有一天傷心欲絕離家出走只留下了林清玄和兒子。面對妻子這樣的舉動和這個冰冷的家,林清玄選擇隱居山林。
但也正是這兩年的隱居,讓林清玄的文字在文學界影響更大了。他的很多作品都能感受到些許佛理,這都是隱居帶給他的感悟。也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他的真愛方淳珍。
後來林清玄下山,很多人邀請他去做講演。一次偶然的機會,比他小了整整15歲的一位白衣少女,來到了林清玄的眼前,她代表學生會想要邀請他去學校演講。
可是還沒等到回復,林清玄的兒子就吵著要去外面放風箏。林清玄就邀請她一起放風箏,並一起商量這次演講的內容。就是這麼偶然的機會,讓林清玄記住了這個白衣女生:方淳珍。
後來方淳珍開始躲避林清玄,因為她不想成為破壞別人的第三者,他們兩個開始彼此逃避。可思念卻無法停止,再加上工作場合經常見面,兩個人的內心還是無法被徹底壓抑。終於在一個雨天,看到被雨水淋溼的方淳珍,林清玄對自己的內心投降了。
跨越了年齡的界限,這次的婚姻是因為愛情。他們兩人相見恨晚,總能找到共同話題,林清玄覺得方淳真就是自己內心想要找的女人。
林清玄決定和妻子辦理離婚手續,並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雖然人世寂寥暗淡,我們也可以相互照亮。
04
林清玄的兩次婚姻給他帶來了負面的評論。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創作的堅持。正因為他在山上潛心學習佛法,才讓佛教文學作品更廣泛的傳播。
《心無掛礙,無有恐懼》是林清玄執筆46周年禪意散文的高水準體現,受到了上百萬讀者的喜愛。
他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也不過於張揚,就像白雲,溪水,露珠一般平淡,卻能沁入心扉。
回過頭來看林清玄的一生,好像一直都在為了自己熱愛的寫作堅持付出著,即使家境貧寒,他依舊守護初心,負重前行。
蘇東坡曾經說過:「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可是這種境遇在現代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早寢,因為我們現代大部分習慣晚睡。我們做不到晚食,因為現在以瘦為美,不能隨心所欲的去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我們更做不到無事,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忙碌著,不管為了什麼而忙碌。
我沒事兒的時候會去寺廟,不管是拜拜佛還是去做個志願者,就覺得人在寺廟就會覺得特別的安靜,思緒也能真的不受大腦控制的慢下來,享受下陽光,呼吸下新鮮的空氣,就是一種很放鬆的狀態。
其實很多人說自己活在煩惱中,但這一秒的煩惱又未嘗不能在下一秒帶給你些許驚喜呢。我長這麼大遇到過很多煩惱,可大部分的煩惱都用時間成就了現在的我。
林清玄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特別喜歡
」我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不管社會如何浮躁,我們應該學習林清玄的以淡,靜,柔應對複雜世界的心境。眾生皆苦,那就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要擺脫煩惱,那就不想八九,常念一二。
這本書推薦給你,也推薦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