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運動會?論古人動起來的N種方式!

2020-12-15 騰訊網

古代也有運動會?論古人動起來的N種方式!

俗話說,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在當代,一談到體育,我們就會想到桌球、籃球、足球和遊泳等等這些充滿競技性和娛樂性的運動項目。如果穿越回古代,我們會發現其實古人也享受著各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甚至會舉辦不亞於今時今日令人熱血沸騰的運動會呢!

所以,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回到古代,看看千年前古人的運動風採吧!

首先,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關於古代運動種類的記錄都是比較豐富的,有關運動賽事的記載就有秦朝的田徑運動會、北魏射箭運動會、北宋蹴鞠運動會和清朝冰上運動會……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能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接下來,小編會給大家介紹古代幾種比較好玩的運動項目。

射箭

古代射箭運動

射箭是中國一項悠久的體育活動。關於講述射箭方法、要領和研究的著作在歷史上也留存許多,例如著名的《射經》、《馬射譜》、《射記》、《射法指訣》、《射訣》等。

這項運動在古代無論男女都可以進行,關於描寫女子射箭英姿的詩作就有很多。例如在詩人杜甫《哀江頭》中寫到的「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囓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註:才人指宮中的女官)和詩人王建《宮詞·射生宮女宿紅妝》中寫到的「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其展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運動風採。

不過,射箭不僅是一項軍事技能,也是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禮儀部分。在周朝時,在人們倡導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射」就佔據重要的地位。《禮記·射義》這樣記載「射」的意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裡面談及的仁和競技精神與人的道德品質有很大聯繫,被古人稱為「射禮」。

古代射禮

射禮大致分為四類,包括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大射是為祭祀擇士而舉行的射禮,會用到「皮樹中」(古代行射禮時盛籌碼的器具)和「閻中」(古行射禮時用以盛算之具)這些射禮工具。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燕射,是平時燕息之日舉行的射禮,也被用來泛指在宴飲時的娛樂。鄉射,則是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舉行的射禮,在學校「庠」或「序」中進行,此時會出現民眾習箭的壯景。

射禮過程則有迎賓作揖、射手之間拱手作禮,獻酒和送賓等禮儀。與射禮相仿的還有投壺之射,它以投壺代替彎弓,以箭矢投入壺中為勝,以樂嘉賓,以習禮儀。

古代投壺遊戲

射禮在兩漢、唐宋和明朝時期都有延續,它不但展現了體育運動本身的魅力,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對培養民族氣質與禮儀的重視。

蹴鞠

古代人們喜愛蹴鞠這項運動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其最早出現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西漢時身為「安陵阪裡公乘」的項處,因迷戀「蹴鞠」,雖患重病仍不遵醫囑繼續外出蹴鞠,結果不治身亡。」從戰國時期開始,蹴鞠這項運動就慢慢打下它的群眾基礎。在《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裡面人們的娛樂活動就包括了蹴鞠:「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蹴鞠的形狀隨著時間變遷也不斷變化著。最開始,蹴鞠是用毛髮填充的實心球,到了唐宋時期才慢慢變成充氣球。在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中就寫到了充氣球的做法:「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盡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球殼也從四塊尖皮、變成八塊和十二塊,其規格要求「碎湊十分圓」。

古代不同時期蹴鞠的模樣

蹴鞠的比賽方式也比較豐富,有雙球門的直接對抗、單帶球門間接比賽和無球門的蹴鞠比賽。其中無球門的蹴鞠比賽比較有特色,俗稱「白打」,其強調花式踢球,即指用頭、肩、背、胸、膝、腿、腳等形成整套花樣和動作,使「球終日不墜」,對場地要求不高,適合廣泛推廣。

古人還有在傳統節日——寒食節期間踢蹴鞠的習慣,用現在來說寒食節可是當時的法定踢球日呢!在古代,寒食節的習俗有很多,包括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其中踢蹴鞠這項習俗在唐宋時期盛行開來。

為何寒食節要踢蹴鞠?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因為人們在寒食節期間不能吃熱食,所以利用踢蹴鞠來鍛鍊和溫暖身體。實際上,蹴鞠的盛行不僅僅與節氣相關,與當時唐宋統治者的喜愛也有重要的聯繫。唐德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宋太祖等等統治者都喜愛蹴球。

可見,蹴鞠在中國古代是一項很有熱度和受人們喜愛的運動。

角牴

古代角牴運動

角牴是中國古代的摔跤活動,起源於原始社會的一種格鬥方式,在商、西周時期被稱為角力,是軍隊的訓練課目之一。後來,角牴慢慢演變為一種帶有表演性質的運動。在《漢書·刑法志》就記載了這種變化:「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牴」。

到了唐宋時期,角牴有了相撲之稱,並且有了類似「打擂臺」的正式比賽。據《夢粱錄》所載:「若論護國寺南高峰露臺爭交,順擇諸道州郡臂力高強,天下無對者,方可奪其賞。」可見這種具有獎賞的賽事的激烈性和吸引性之高。在市井裡,角牴也是一種流行娛樂表演節目,分別有男女相撲比賽或表演可觀看。

表演角牴的古人們

到了明代以後,朝廷還有與角牴(在當時開始稱角牴為摔跤)相關的專門機構,名為「善撲營」,負責皇帝的摔跤和馬術等軍事技能的培訓演練和獻技表演。

總而言之,在古代,角牴也是人們一項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

冰雪運動

一般地,我們眼中古人會進行的冬季活動大概是「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出自張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這類賞雪傷冬的活動。事實上,古人按耐不住想要運動的心,也會「玩雪玩冰」!

在宋代,人們就有了滑冰運動,叫做「冰嬉」。《宋史·禮志》有這樣的記載:「幸後苑觀花作冰嬉。」證實了「冰嬉」這項運動。

古代冰嬉運動

到了明朝時,冰嬉就被列為宮廷體育活動,宮人們用木板製作成滑冰的工具,鋪在結冰的河面上,然後進行遊戲。在《明宮史》這樣記載著:「陽德門外,冬至冰凍,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薦,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飛。」展示了冰嬉的樂趣性。

不過,除了冰上運動,人們還是有在雪夜冰床上豪飲的情調的。在明朝人劉侗寫的《帝京景物略》中的「雪後,集十餘床,壚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就描寫了這種情景。

來到清朝,冰嬉運動則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當時,從宮廷到民間,冰嬉大為盛行,甚至舉辦過大型的冰上運動會,有「國俗」之稱。古人有專門的冰嬉裝備——冰鞋,由鞋和冰刀組成,形狀有兩種,分別是單刀類——「以一鐵直條嵌鞋底中,作勢一奔,迅如飛羽」和雙刀類——「底合雙齒,使齧凌而人不踣焉」。

清朝《冰嬉圖》中展現了盛大的古人開展冰嬉的場面

在當時,冰嬉遊玩內容十分豐富,有「搶球」——冰上手球活動,有「轉龍射球」——冰上射箭活動,還有冰上蹴鞠。冰上蹴鞠類似今天的冰球運動,但是參賽隊員不持球桿,用手腳既可。在《帝京歲時紀勝補箋》有這樣的記載:「冰上蹴鞠,皇帝亦觀之,蓋尚武也。」反映了冰上蹴鞠的刺激。

除了娛樂,冰嬉還有軍事操練的用途。在《日下舊聞考》中記載:「(西苑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以簡武事而修國俗。」朝廷中設有八旗冰鞋營,每年清朝王室都會定期檢閱八旗冰鞋營弟子的滑冰技術。其中校閱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官尚子」八式,包括初手式、小幌蕩式、大幌蕩式、扁彎子式、大彎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背手跑冰式,另一種是在滑冰的同時還要表演各種花樣和雜技。

所以說,古人的冬季生活可不單調,反而充滿了趣味。

除了這些運動,出於健身強體的目的,古代還有很多養生操,如大禹的健身操「禹步」、華佗的五禽戲、緣於北宋的八段錦等等,體現了古人對健康長壽的追求。

五禽戲

古代運動與藝術表達

在古代,多姿多彩的古人運動生活,在許多文人的手中也變成了可以讓今人細細品味的藝術作品。

在詩詞創作上,古人可是文思泉湧。

王維詩作《寒食城東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對於蹴鞠和打鞦韆的運動場面的描寫,詩人用了「屢過」和「競出」二詞,動態十足的場面與前文靜謐的環境氛圍截然不同,充分展現了少男少女在運動時的青春活力,在今天讀來,也能激起人們想要動起來的心啊!

古代遊玩的少男少女們

而在韓愈的作品《汴泗交流贈張僕射》:「汴泗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繚逶迤,擊鼓騰騰樹赤旗……此誠習戰非為劇,豈若安坐行良圖?當今忠臣不可得,公馬莫走須殺賊!」中,詩人卻借運動之名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態度。

古代馬球運動

此詩大幅度描寫了張僕射參加馬球運動的場面,描述手法也不簡單,從開始的賽前準備的威嚴到中間比賽場面的精彩刺激再到最後的轉折——諷勸張僕射的三層描寫,語言抑揚頓挫,詞彙運用變化多端,既讓讀者感受到馬球運動的魅力,又表達了詩人的真實意圖——忠告張僕射不可玩物喪志,令人嘆為觀止。

還有明代邊貢所寫的《午日觀競渡》:「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古代熱鬧的賽龍舟場景

詩中記錄了賽龍舟這項運動,也展現了很高的藝術美和人文情懷。詩人在首聯將龍舟比作群龍,寫出了賽龍舟場面的壯觀,又在頷聯描寫了龍舟的裝飾和鼓聲與流水聲相伴的景象,後兩聯則自然回到對偉人屈原的追思,將賽龍舟時的豪壯與追憶時的哀愁高度融合,給全詩留下了一種極高的格調美。

除了這幾首,古人還創作了許多與體育運動相關的詩詞作品,但運動藝術的美不僅流淌在古人的文字中,還有留在他們的繪畫作品裡。古人的運動身姿被畫家們記錄在青銅器上、陶器上、紙張上……穿越數千年來到我們面前,展示著他們的美。

南陽漢畫就是其中記錄古代體育活動的重要作品之一。裡面關於體育類的畫作十分多,包括武術、射箭、蹴鞠和鬥獸等等,刻畫精美細膩,栩栩如生,可以說是漢代人民留給後人的一本體育運動的「百科全書」。

展現古人風貌的南陽漢畫拓片

除了漢畫,歷朝歷代都有留下他們體育運動的畫作,如在陝西幹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出土的《馬球圖》、宋代宮廷名畫家蘇漢臣所創作的《宋太祖蹴鞠圖》、清廷宮廷畫家所繪的《冰嬉圖》等。

這種運動與美術的結合,可以說讓人性的動態美與靜態美得到了一種更有深度的藝術融合,引人入勝。

談完古代運動與古代藝術作品的結合,我們也大致了解了古人悠長精彩的體育運動歷史。再回到當今,我們知道世界有奧林匹克體育精神,現在我們也可以說中國有華夏體育精神。回首這段悠長的古人體育史,翻看各種體育類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明白古人留給後人的不僅是他們熱愛生活的樣子,還有愛禮愛德、智慧勇敢的樣子,這些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作者薄涼,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哦~關注我們的企鵝號蘇家酒窖,每天了解到一點傳統文化。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相關焦點

  • 古人離婚的三種方式
    古人的離婚方式都有哪些呢第一種離婚方式是丈夫要求解除婚姻關係,這種離婚稱為「出妻」,民間稱為「休妻」。先秦時未對休妻作制度上的規定,導致離婚盛行。漢朝時,為了維護婚姻穩定,國家對休妻作了限定,不可隨意休妻。
  • 古代沒有無痛人流,要打胎的女性都採用何方式?不愧是古人的智慧
    儘管古時候的醫學技術不如現在發達,但我們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古時候的醫生為了幫助婦女解決後顧之憂,發明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打胎法,各式各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毒品流產。古代人在長期的摸索中,發現有些動植物,吃了以後,可以起到墮胎的作用。
  •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除了糧食外,房前屋後會種一些蔬菜,養一些家禽牲畜,荒山坡種幾棵桑樹,養點蠶。男人種地,女人織布操持家業,吃飯穿衣不成問題,無需外界交換。農耕文明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圍繞土地的定居生活。定居的流動性差,它帶來兩個好處,有塊地自己蓋房,世代居住,房產支出成本低;同時也不需要支付大量的交通費。
  • 古代沒有電,古人晚上如何打發時間,娛樂方式很講究
    這是我們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認知,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古人生活還是比較規律的。之所以這麼規律,主要是因為,在古代沒有電,也不能玩手機,因此夜生活就相對少一些。不過雖然古代沒有電,但古人晚上並不是太陽落山就睡覺,還是有一定的娛樂方式的,並且還很講究。
  • 一起動起來!濱城區第十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李榮新 記者 邊浩玥9月12日,2020年濱城區第十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式在濱城區第二實驗小學體育館舉行。據了解,本屆運動會將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 方式進行,吹響全民健身的號角。本屆運動會以「全民健身新時代,富強濱城動起來」為主題,活躍和豐富濱城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 文體生活,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普及傳播健身技能,更好滿 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
  • 寶寶運動會 讓寶寶們動起來(圖)
    「我們寶貝爬得很快哦」、「我們家寶寶已經是小球迷了」、「爬、跑、跳,我家寶貝樣樣皆通」,在我們的寶寶運動會報名徵集熱線中,總能聽到電話那頭家長們充滿自信的比賽宣言,在看到他們的參與熱情之時也讓我們了解了家長們對寶貝成長的默默關愛
  • 古人收錢之後為什麼要咬一下呢?古代的人們真夠聰明的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不高但絕對要比貧民百姓生活的好一點,古代是沒有任何驗鈔設備的,對於怎麼辦辨別金錢的真偽古人們也是煞費苦心,這做生意最怕的不就是收到假錢嗎?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古人們鑑別金錢真假的方法也是別具心裁!
  • 古代也有「方艙醫院」?來看古人如何戰「疫」
    在與瘟疫抗爭的過程中,古人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今天,青年君就和你一塊兒,看看古人戰「疫」中有哪些「良方」「妙計」,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鑑。  疫情怎麼傳播?「病從口入」和接觸   「疫者,民皆病也。」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這恐怕是很多古代影視劇中都可聽到的臺詞了吧?人們每每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恍惚感:一壇酒?一個人喝得完嗎?難道不會醉嗎?還真的很難喝完,而且也不會醉,為什麼?因為古人的酒比起現在的白酒,度數是相差極大的。
  • 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實際上,現實的情況與我們的想像相差甚遠,對於惡劣的天氣,古人們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古人冬天取暖也是各有奇招,甚至於古人面對酷暑是還有許多有趣的辦法,讓人聽起來甚至有些嚮往的感覺。那麼,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呢?
  • 古代沒有KTV和酒吧,娛樂方式也很有限,那麼古人晚上如何消遣?
    要說古代沒有酒吧,那可真是太小瞧古人了,當然要說古代有沒有KTV,只不過換了種形式,娛樂方式還要比我們現如今的檔次要更高,當然也僅限有錢人專屬,關於吃燒烤,蹦迪唱歌,以及在酒吧喝酒娛樂,其實古人過得也甚是瘋狂,儘管看似是現代化的產物,但其實這說白了,也是古人們玩剩下的,並非憑空產生
  • 古代也有霧霾現象嗎?
    今年入冬以後,我國京津冀和黃淮海等多地出現了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那古代有霧霾嗎?古代霧霾《說文解字》中說「霾,風雨土也」,就是說霾是風颳著時帶著很多土像下雨一般,應該是類似於沙塵暴一類的天氣現象。《晉書 天文志》中還曾對霾有過更為確切的解釋:「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 正值夏日,被蚊子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我們,來借鑑古人的驅蚊方式吧
    「我天,我好不容易養起來的血又被餵蚊子了。」這是在夏天,被蚊子咬的所有人的心聲。「雖微小無奈眾,惟小難防毒。」看來古人和我們一樣,對蚊子也很是頭疼。「蚊虻豽膚,則通夕不寐矣。」不知道莊老先生的夢裡是不是除了蝴蝶,還有一群蚊子嗡嗡嗡的在他耳邊飛。
  • 古代酒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是真能喝還是度數低?
    說到這裡,我們可能會對武松的酒量感到驚嘆,實際古人在飲酒助興時,常常連續喝下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就算是宴請賓客時使用小酒杯,也都斟得滿滿的,一飲而淨。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呢?是不是古人的酒量普遍比現代人大?其實不然,古代的酒在製作工藝等各方面都沒有現代成熟,因而早期的酒度數大多不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關於我國釀酒的歷史還得追溯到幾千年前。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是怎麼給文章斷句的?
    古代書籍數量稀少,很難獲得,根本沒有必要讀得那麼快,這些書沒有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怎麼理解是讀者的事。梁文道在《古書沒有標點符號》這篇文章中說: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標點符號是怎麼誕生的呢?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五六百年前,歐洲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並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了商品。
  • 一場動起來的音樂教學革命 — 論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之「動」
    一場動起來的音樂教學革命— 論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之「動」摘 要: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被譽為「一場音樂教學的技術革命」,它顛覆了傳統 的課桌椅教學模式,以身體律動的方式重構音樂教學,探索出一條既符合音樂藝術特徵,又 符合音樂學習規律的教學之路。
  • 古代非常普通的五種動物,為何被古人當仙家供奉?
    但也有很多神話只在民間流傳,很少有記載,也就是所謂的民間傳說之類。這些民間傳說相對來說就比較詭異,表達的意義也不是很明確,一般難登大雅之堂。但畢竟能在民間廣泛流傳,也是頗有意思的。比如古代有五種動物,特別受老百姓推崇,被當成神仙供奉。也就是傳說中的五大家(妖)仙。
  • 夏天高溫難耐,現代人有空調電風扇,古人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夏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有接天蓮葉的荷花,也有枝頭鳴噪的知了,人們可以顯示自己體態的優美,但是又免不了被高溫所擾,吃著冰鎮西瓜吹空調是很多人在夏天的標配,如今我們能夠享受的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在落後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中國古代關於人的發展思想
    古代關於人的發展思想的價值意義  按照古人的思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歷史問題等的解決,無不以人的發展問題的解決為前提。而人的發展問題的解決,在古人的思想中,又主要展開為三個理論領域。  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為人必須發展而且能夠發展,提供理論說明和證明。
  • 古代文論修辭論,李夢陽,何景明論模擬
    大家好,我是小編文莉,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文論修辭論,復古模擬與反覆古模擬論,李夢陽、何景明論模擬。明代的復古思潮,不僅影響了文學的發展,也影響到修辭研究。因為他們所謂的復古,如前、後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所要效法古人的主要還是作文、修辭之法。明代文壇上,有前、後七子復古論調中的不同觀點,有唐宋派崇奉唐宋古文的觀點,也有公安派等反對以模擬為復古的主張。這些不同觀點的論爭有助於我們了解詩文方面修辭思想的概貌:李夢陽、何景明是前七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