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高了,「滿漢全席」可能也不稀奇了。不過,如果是石頭版的「滿漢全席」,您會不會眼前一亮?180道黃蠟石雕刻成的「菜品」可是讓人垂涎三尺。在昨天開幕的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像這樣的文創產品可不少。不管您喜歡小清新,還是復古風,抑或是古典美,在文博會上都能找到您合意的產品,還能買回家。據悉,展會將持續到7日。周末趁著天氣晴好,趕緊到會展中心大飽眼福吧。
【聽論壇】
知名大咖暢談 文化產業投資
文/圖 記者 謝雨真
昨天下午,「一帶一路」文化產業與金融創新論壇在會展中心五樓多功能廳舉行,商界、文化界等多領域的知名大咖暢談如何打造文化產業。
能賺錢嗎?
滑雪場變音樂節,帶來了真金白銀
在「文化旅遊拉動經濟新引擎」研討對話中,中宣部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張凡講述了一件令人感到震驚的事。北京市平谷區有個滑雪場,只有在冬季時,遊客才稍微多一點,其他季節人都不多,因為景點缺乏亮點。然而今年5月1日,張凡再次到滑雪場時,卻發現那裡人山人海,根本擠不進去。「那裡在辦『理想音樂節』,現場用一些房車、帳篷搞起來了。」據張凡了解,音樂節期間日均遊客量都在七八萬人次,一張門票賣280元,這給當地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旅遊收入,還拉動了餐飲和住宿。
由此,張凡認為,「文化產業能帶來真金白銀,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並努力打造平臺。在經濟新常態下,文化產業可以成為經濟增長點,甚至成為國民經濟支柱。」
如何吸引投融資?
文化融入創意中,產品創新就能吸引投資
那麼,文化產業要如何吸引投融資機構呢?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說:「創意很重要!」
陳立恆認為,創意的前提是深入了解文化,並把文化融合到產品創意中。「即使你的資金不夠,但投融資機構看到你的產品與眾不同,也會認可你是值得主動交往的,可以放心地投資。」
投資回報高嗎?
從主流網站到電影,都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投資文化產業的效益又如何呢?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高級副總裁張弛說,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近幾年投資了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網站,以及《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等多部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回報。
「我們基金不是說比別人好,但我們懂得抓住市場的新需求,這就是最核心的投資策略。」張弛舉例說,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網劇。據數據顯示,去年全網視頻付費用戶有三千多萬人次,今年預計會達到六千萬左右,市場規模巨大。
張弛認為,科技進步讓媒體形式也發生變化,媒體成熟也讓內容呈現形式發生變化。所以投資時,應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化。
【逛市集】
98克的「紙相機」 竟有500萬像素
集市集、展覽和體驗於一體的「萬事集」是本屆文博會上的一大亮點,共有16個手藝人情景作坊、9節現場手藝體驗課、三面傳統手藝主題牆、22家傳統手藝與生活美學工作室參加展會,到現場來,相信一定會遇見您喜歡的款。
紙相機
設計全部印在外殼上,易組裝、可換殼
98克重、1.2釐米厚的「紙相機」居然有500萬像素?這就是臺灣新創團隊紙綸科技帶來的「紙可拍」相機。此次文博會上,團隊推出了限定款檜木與種子紙外殼相機,所有設計都通過印刷印在外殼上,擁有易組裝、可換殼的獨特優勢,兼具實用、創意、趣味的拍照功能。
手染線
原材料是英國的,染料是美國的,再調配色彩
「鼎嫻」手工編織工作室主人黃榕擁有日本編織講師的證書,這次她帶來了五顏六色的手染線。別小看了這些手染線,原材料是英國帶回來的,染料是美國進口的,工作室再調配色彩,最終成品五顏六色。觀眾可以在現場學習編織玩偶、蕾絲杯墊、鞋子、襪子等。
馬賽克
DIY「隨心所欲」,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嘗試
燭臺、花瓶、檯燈、掛盤、拼畫、首飾……竟然都是用馬賽克材料剪切、拼貼、上泥、打磨而成的。「那兒nar馬賽克」展現的馬賽克DIY可謂是「隨心所欲」,不受傳統藝術的約束,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嘗試做出來。心動了?那就到現場學習用馬賽克材料DIY製作小家飾品和首飾吧。
拓染布
隨處可見的紅花酢漿草
可全株染在衣衫上
將植物花葉用敲拓方式印在布料上,這就是拓染。在「歲月記」展位,您會看到各種用植物拓染製作而成的方巾、扇子、手帕等。隨處可見的紅花酢漿草,全株拓染在衣衫上,也讓人眼前一亮。這樣的手藝看起來簡單又精緻,您不妨在現場體驗拓染一塊手帕。
【賞精品】
臺灣頂級工藝廠商 帶來最獨特設計
本屆文博會,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帶著13家臺灣頂級工藝精品廠商參展,其中不乏獲過大獎的最新、最獨特設計。據悉,這已經是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連續第四年參加文博會了。
13家廠商帶來的產品使用了豐富多樣的材質,包含木藝、漆器、竹藝、金屬、染織及石雕等,體現了製作工藝的廣度。13家廠商不管是老牌,還是新星,都極具特色,在傳統工藝上發展獨家技巧,並融合當代設計,讓產品既有深度又有創新。
參觀者還能從產品中看見臺灣的文化軟實力和核心工藝價值。如參展的時尚工藝品牌「Yii」揚名於義大利米蘭、法國巴黎,其經典之作「43竹椅」等都呈現出臺灣頂級技藝。精細的榫接木工藝品、手繪細膩如畫的漆器、一刀雕刻陶瓷技術等也都將讓您大飽眼福。
展品細看
熱水衝燙,壺身「茶煙嫋嫋」
鹿港窯帶了寶貝「鐵泥禪雲飄煙壺」來參展。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因為茶壺會生煙。熱水衝入壺中,燙過茶壺,壺身就「茶煙嫋嫋」。飄煙的原理是熱水淋上茶壺後,水分停留在壺身上密密麻麻的針孔上,壺內外有溫差,就會「煙霧縹緲」。
不過,要做飄煙壺可不容易。首先要把美國進口的高純度氧化鐵,經高溫煅燒還原後,加入高嶺土,產生黏性拉成型。扎壺身密密麻麻的針孔時,需要純手工,而且一般要在夜裡較無外界雜質幹擾時扎,還要壺身不太幹也不太溼時扎,一紮就要8小時。
艱辛的付出總有回報。「鐵泥禪雲飄煙壺」今年獲得了很多獎項,包括「良品美器年度獎」。
【花絮】
180道「石頭菜」 亮相文博會
白切雞、清蒸甲魚、烏骨雞湯……看得人都流下了口水,卻不能吃,因為「精心烹製」的「佳餚」全部是用黃蠟石雕刻而成的。沙縣玉雕師張述章、張玉春夫婦首次亮相文博會,就帶來了180道「菜品」。
「這五花肉的肉皮顏色,天然的黃中透亮;皮上白花花的肥肉,也是自然色,肥瘦相間部分,色彩也剛剛好;我還雕了根嵌在肉裡的小骨頭,剛好是骨色的。」48歲的張述章自豪地介紹「五花肉」,「這都是天然的,黃蠟石顏色就是這麼豐富」。張述章說,拿到石頭時,要根據顏色,判斷能做成什麼「菜」。石頭本身帶了點綠色,張述章就做成「臭豆腐」,乍一看像是長出「綠毛」。
這些年來,張述章夫婦做了200多道「菜」。有人想出幾千萬元收購這桌「滿漢全席」,張述章不願意賣,「都是心血,件件都是寶貝,賣了就沒有了」。 (記者 李小慶)
「兒童霧化伴侶」把治療變有趣
小朋友到醫院做霧化,一直哭鬧怎麼辦?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生「腦洞大開」,設計了「兒童智能霧化伴侶」,把霧化變成有意思的遊戲。這個設計獲得了2016海峽兩岸高校設計獎產品設計類金獎。
設計團隊成員之一蔡海輝說,「霧化伴侶」安裝在霧化面罩和控制器之間,連結手機遊戲,兒童的呼吸動作可以和遊戲結合,實現了在遊戲過程中接受治療。如團隊專門開發的「吹牛」遊戲,小朋友只有讓呼吸達到一定深度,遊戲中的小牛才能摘到果子,而達到這個呼吸深度,霧化藥劑也達到了規定藥量,達到治療效果。
這個項目也獲得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一等獎,團隊已準備眾籌,希望創意能順利產業化。蔡海輝說,後續他們還將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開發不同的呼吸控制遊戲。 (記者 李小慶)
琴韻景色佳茗甘 賞東方茶席之美
詩書香花茶席美,琴韻景色佳茗甘。28名臺灣茶藝師在文博會上為參觀者展現東方茶席之美。天空中飄逸的雲朵,變成了茶桌上高雅的白色茶杯;古樸的柴燒茶具一改普通茶具的平庸之感;有了「雙泡壺」,來的客人多也不怕……茶藝師把對生活、對茶的感悟,都融入了一方茶桌中。
在會展中心A1館,今年首次舉辦東方茶席邀請展。「中庸」「和樂」「秋蘊」「雲朵掬月」等64件臺灣經典茶席作品,以茶器組合、席面設計、花道香道、空間設計交錯成獨特的空間,融合傳統文化精粹,汲取中華人文情懷,演繹東方哲學和現代生活美學,可謂是一場視、聽、嗅、味、感的和諧盛宴。 (記者 李小慶)
故宮三寶瓷瓶組 再現北宋山水圖
已經參加九屆文博會的兩岸文創代表法藍瓷,今年適逢品牌創立15周年,此次特別展出經典代表作品「故宮三寶瓷瓶組」。
據介紹,「故宮三寶瓷瓶組」獲得臺北故宮授權,二次演繹運用立體雕塑和書畫彩繪風格,呈現故宮珍藏的北宋三福巨碑山水原畫——溪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等壯觀山水景象。設計師還將畫家事跡和處事風範,融入作品設計中,最終呈現出三瓶並立的鼎足之勢。
法藍瓷還帶來了以北京故宮九龍壁為靈感設計的「尊榮九龍壁瓷瓶組」和「至尊九龍壁瓷瓶」。瓷瓶擷取九龍壁上的龍圖騰為設計,祥龍立體雕塑生動傳神,仿佛翻騰雲霧間,傳遞安和盛世的富足與榮華。 (記者 龔小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