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則新聞讓人是既揪心,又上火。在黑龍江省雞東市的一戶人家,因為家庭聚會,大家聚餐後紛紛出現身體不適,在送醫院之後,九人因搶救無效死亡。而調查的原因真相則是因為餐桌上的一種食品:酸湯子。
這酸湯子是啥?可能很多人都聽著迷糊。聽起來,感覺就是一種酸酸味道的湯,其實,它是通過玉米水磨發酵之後製成的一種主食。類似麵條狀的食物,吃起來有點酸,但是很爽口,滑滑的。為啥知道酸湯子的人很少?因為這種食品有一定的地域性,以前的酸湯子,屬於滿族的傳統美食,主要流行在東北的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以及黑龍江一帶。
這次致人死亡的酸湯子,就是該家庭自己製作,並且已經在冰箱中冷凍了一年時間。隨後,當地衛健委在採樣抽檢後,得出了酸湯子裡含有高濃度米酵菌酸,為一起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滿族人做酸湯子的方法不難,現實把玉米粉碎後洗乾淨,在陰涼處用涼水泡10天,起到了自然發酵的作用,等到味道有些酸酸的時候,撈出來洗淨,之後用水磨把玉米碎磨成糊糊狀,再用布袋子過濾,控掉多餘的水分之後,重新放在陰涼或者冰凍環境中。吃的時候拿出來用機器或者手工做成麵條狀,下鍋煮熟就能吃了。現在不僅僅是滿族,很多東北人都會在家自製酸湯子。
既然是傳統食品,那吃了這麼多年沒啥問題,為啥就突然出問題了?問題出在哪?
原來,在家常發酵玉米面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種叫做「椰毒假單包菌」的物質,它會產出一種叫做「米酵菌酸」的可怕物質,毒性大,耐熱耐高溫,即便是煮熟也不會分解,中毒後的致死率能達40%。很多人猜測,這次食物中毒的元兇,就是把酸湯子從冰箱冷凍室拿出來之後,直接放在常溫下解凍,之後又把吃不掉的放回冰箱裡,這生育部分在解凍的過程中,就被「米酵菌酸」沾上了。
從傳統食品上來看,酸湯子本身沒啥問題,問題就是在製作過程中。所以有專家特別提醒大家,尤其是老一輩人,有著很多自以為美味但又不科學的飲食習慣,這次酸湯子中毒事件,就給您提醒了。
第一,囤糧不要囤太久,囤太久容易被汙染,像是發黴的糧食,就別吃了。
第二,就像是這次做酸湯子的玉米碎末,經過室溫發酵、解凍,都是不安全的,這個過程中太容易被病菌、細菌鑽空子了。
第三,需要冷凍儲存的視頻,儲存前做好分類,吃多少就拿多少,不然解凍之後再冰凍,冰凍之後再解凍,會造成細菌的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