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教育真的比國內教育輕鬆嗎?

2020-09-05 退休青年家裡的仨女人

隨著00後、10後的年齡增長,近年來,全國都開始了教育改革,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提起,好像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都是大錯特錯的。

這些改革中,不乏對西方教育模式的推崇,好像歐美的孩子上學都是輕鬆愉快,毫無壓力的。周圍有些家長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要把孩子送出國,以免受到國內教育的「荼毒」。

但是我想說的是:S-O-R-R-Y,你是不是對西方教育有什麼誤解?



曾經看過一篇在美國工作的爸爸描述兒子在美國時上學的文章。

孩子剛到美國是三年級左右,上了一個星期的學,當爸爸的發現兒子從不在家做作業,於是去跟老師溝通。

老師也很詫異,說孩子的作業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回家還有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要進行。

果然,為其三個月的語言關過了後,兒子開始放學就跑圖書館,上網查資料。

爸爸想了解兒子在研究什麼,一看大吃一驚,老師要全班同學討論關於二戰的是非功過,不但要在班級討論,還要寫出一篇論文來闡述證明自己的觀點。

這樣的題目在國內真是想都不敢想。孩子在國內的學習中對二戰的了解非常有限,於是當爹的義不容辭的幫著孩子一起上網找資料。

不出一個月後,兒子真的提交出一份像模像樣的論文,不但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格式還非常嚴謹,在文末列有詳細的參考文獻名稱。

這份作業讓爸爸感嘆美式教育並不是看起來這麼輕鬆,它的完成度要求學生付出的更多,很多時候還需要家長參與進去,對親子關係的要求也很高



考試真的少麼?

而在近幾年「教改」的新聞中,還看到了一些學校取消考試的消息。

其實考試作為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和手段,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在美國、還是英國法國,只要有學校、有教學活動的地方,都少不了要考試

並且,歐美國家學校的考試可一點也不比中國少,學校和家長對考試的重視程度也不比中國差。

西方許多國家把教育分成基礎教育與精英教育

基礎教育相當於掃盲,這個「掃盲」不光是要求會認字,而且是對社會認識與歷史、藝術、政治的基本認識與理解。

高等教育是培養精英,雖然也有高等教育,大學生的比例也不低,但松進嚴出的政策,讓畢業成了一件有難度的事。

而高門檻的精英教育會更著重各項個人能力訓練和培養,讓從精英學校畢業出來的孩子成為引領社會主流的英才。

畢業之後又如何呢?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和。

在這樣的精英教育體系下,英國社會80%的要職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幾乎都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公立學校的畢業生,更多的是從事低層的服務行業

所以,為了跨越階層的差別,英國的孩子們從小就要開始努力,甚至比中國學生的壓力更大。


中國的狀況呢?

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較重視學業本身,目的性極強,就是為了通過高考。所以大部分學生的水平都符合教學大綱。

大學擴招後,高等教育平民化了,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卻因為沒有了強壓的教育方式而漸漸鬆散,導致後繼能力不中。所以有人說中國的中學生走出國門都很厲害,但大學畢業生卻鮮有超凡卓越的例子。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教育比西方的階級教育更公平,中國以公立學校為主,即便是家長們搶破頭的重點學校更多看重的也是分數,不存在高昂的學費



因此在每年的高考結束後,「寒門出貴子」的新聞是屢見不鮮的。相較於精英化的西方教育體系,雖然高考還有著分數線地域歧視等問題,但也已經是目前條件下,對每一個中國孩子最公平的上升途徑了。

西方教育推崇的布魯姆「認知分類論」,將認知技能分為由低到高的知道、理解、應用、綜合、評估等領域。



知道和理解是「低層次」的認知技能,強調知道和理解的「死記硬背」成了教育的大忌,這才是西方教育的真正內核。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實質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國的教育是相對公平的向上攀登的過程,只要努力學習,有好分數就可以上名校,從而改變命運

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所以,那些想著讓孩子輕輕鬆鬆度過童年時代的家長,其實不必往國外跑,只要爸爸媽媽內心足夠強大,不被周圍的焦慮所影響,孩子在家人的身邊也可以過一個沒有學習壓力的學生時代

相關焦點

  • 楊東平:歐美國家的「快樂教育」是騙局嗎?
    楊東平:歐美國家的「快樂教育」是騙局嗎?> 楊東平:歐美國家的「快樂教育」是騙局嗎?
  • 中國教育VS歐美教育,哪家強?
    01中國教育VS歐美教育前一陣子因為留學生回國及部分留學生辱國事件也有人認為國內過分注重應試教育,教學方式死板教條,根本無法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雙方觀點不一但都各有道理。我個人認為國內教育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但國外的教育也不見得最好。之前我看過相關報導,許多老外還吐槽還覺得自己國家的教育是上流社會的競技場。
  • 中日的「填鴨式」教育,歐美的「牛津式」教育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看到作者在書中說,日本人也是類似「應試」的填鴨式教育,心理莫名的平衡,還以為只有中國的教育太沒人性,原來亞洲的日本教育也是如此,哈哈。中國的教育模式,相信在中國上過學校的人,都知道的,而在中國一些大學,教學方式也跟初中高中差不多,只是課堂氛圍沒有那麼嚴肅。而以牛津為代表的歐美一流大學的教學模式是什麼樣的,大多人是不知道的。記得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說,哈佛大學生晚上通宵的在圖書館看書,中國大學生怎麼樣怎麼樣。
  • 被人深深誤解的西方教育,快樂輕鬆?和國內差不多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方教育就是輕鬆快樂的,沒有太多的作業,有更多的娛樂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我們羨慕不已,事實是這樣的嗎?西方現實的教育真的是這樣的嗎?以上就是中國的教育現狀,上了學之後,就已經在備戰高考了,各種繁重的作業練習,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這些都是為了考取一個好的大學而準備的!那麼西方的教育又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有「快樂,輕鬆」一說呢?
  • 用留學逃離應試教育?國外實現「教育自由」?孩子能立足社會嗎?
    為什麼許多家長讓孩子用留學來逃避應試教育呢?國外難道就真的能實現教育自由嗎?為什麼許多家長沒有選擇教育更加發達的歐美地區,反而選擇了東南亞地區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想要去歐美留學那麼需要的資金數量可以說是非常的龐大,這並不是一些中階層的人能夠承受起的。但是相比於東南亞地區來說,價格卻是能夠讓許多人承受,因此東南亞地區就成為了許多中薪階層的選擇。其次可以為去歐美留學做好鋪墊。雖然東南亞地區的教育和歐美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東南亞地區的許多外語項目都是美國人在教授。
  • 歐美原版教材真的好嗎?別被高大上唬住了
    在線英語培訓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很多在線英語教育品牌宣稱和國外知名出版社合作,採用國外出版社的「歐美原版英語教材」,用戶在挑選培訓機構時,也很注重教材。那麼,國外原版教材真的是最權威的嗎?這些教材真的能讓中國孩子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嗎?
  •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精英家庭不相信快樂教育,分層的歐美教育
    在當今全球階層固化,各個國家教育參差不齊的現狀中,歐美國家的教育本質和特徵有哪些呢,快樂教育真的快樂嗎?是否具有絕對優勢嗎?2、 在歐美,公立中學是另一個世界,他是免費的,校風自由散漫,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功能是培養未來的普通勞動者,所以快樂教育本質上是對貧民子弟的一种放棄,它讓你隨波逐流,默認未來做的就是普通的工作,所以不需要學習那麼多,只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
  • 訣別輕鬆教育時代?!日本教育模式的再次反轉
    動輒體罰的魔鬼教師?無窮無盡的考試?那個年代已經離開幾十年了。從上世紀末,日本教育進入了「輕鬆教育」的年代,開始了以減負、快樂為主的新教育模式。從很多角度看都很像目前我國近年的公立教育改革方向。 不過,最近幾年日本開始反思「輕鬆教育」,近日,日本文部科學省部長在採訪中直言要和「輕鬆教育訣別」,→_→,社會譁然,到底日本的教育怎麼了?輕鬆教育有什麼問題?
  • 【巴拿馬名校】巴拿馬國際學校ISP,歐美教育直通車
    巴拿馬具有與國際接軌認證的私立學校,完善的教育體系與北美相當。其私立國際學校完全按照歐美標準進行教學管理,與歐美發達國家同軌,細緻至學年及假期安排都完全一致,成為了各國學子追逐純正歐美教育的理想國。延伸閱讀:頂級國際學校直通歐美?
  • 中美教育PK,揭秘美國教育的殘酷真相,你還送孩子出國嗎?
    香港年輕一代就是歐美洗腦下的歐美價值觀,如今怎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了。有人問?明明是說的教育,怎麼說起來價值觀了?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培養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可能嗎?於是孩子不成長,很多家長開始怨中國教育是應試教育,對中國教育各種指責。但是,作為家長,你是否捫心自問,你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只管孩子吃飯穿衣,那樣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所以,美國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在國內一樣可以做到。但是,作為家長的你必須要有自己的規劃,必須要明白要培養孩子什麼樣的人。
  • 「快樂教育」真的快樂嗎?來看看歐美快樂教育背後的真相
    和國內高中不同的地方,我們是一次高考定成敗,而他們則是每次的作業測試都要算入最終成績,所以絲毫不能懈怠。這樣看下來,私立學校一點都不快樂教育,反而比我們國內很多學校還要狠。一是政府省下了很大的教育成本。公立學校給老師付的工資很低,卻能讓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受到了教育。
  • 日本「寬鬆教育」真的是一場徹底的失敗嗎?| 一周精讀
    1日本「寬鬆教育」真的是一場徹底的失敗嗎?2010年代以來,輿論開始大量批評日本的教育制度,稱寬鬆教育顯著降低了國民學力;有輿論更認為日本的寬鬆教育變成了「格差教育」,引起社會危機。然而,寬鬆教育真的是一場徹底的失敗嗎?答案並沒有這麼簡單。對於大多數人的個人命運而言,教育的意義,集中體現為它是個人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門檻。
  • 美國的教育真的比我們好嗎?
    經常有人說,美國的教育非常優秀,非常棒;中國教育很差等等。大家真的了解過中國和美國教育嗎?中國教育真的比美國差嗎?今天我來和大家探討一下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首先,美國和中國的小學教育差異真的蠻大。2.美國教育更注重方法,比如數學學習,真的會給豆子讓孩子練習數數。3.美國更注重培養思考、思辨的精神,引發孩子去思考,去選擇。4.中國注重知識的傳遞,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學會大量知識。5.中國通過層層考試,促使孩子不得不學習,以此保證孩子有一定的基礎知識。
  • 有人說,素質教育就是「快樂教育、輕鬆學習」,你認同嗎?
    有人說,素質教育就是「快樂教育、輕鬆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用整天上課做題補課做作業考試等,累死個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學習,輕鬆快樂。如果這樣,老師豈不是也輕鬆快樂?素質教育真的就是這樣的麼?
  • 教育真的是服務業嗎?
    教育永遠都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因為誰也不能為它正名!作為一個教育者,每個人都會思考幾個連串的問題:教育的性質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圍繞教育的目的,我們要怎麼來做教育?在本輪的的班主任培訓的第二天下午,來自蘇州的教育專家梅洪建老師在開始談到他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之前,為我們詮釋了教育的性質是服務業。他認為學校教師是為家長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就是我們的上帝。
  • 西方的快樂教育,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可是媽媽們也很無奈,我也想讓孩子像西方國家的小朋友一樣從小快樂教育,可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呀。我微微一笑,你們真的了解西方的快樂教育嗎?在澳洲這幾年,對澳洲的教育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澳洲也是所有西方國家教育的縮影。 快樂教育只是階級固化的一種手段罷了。澳洲教育分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兩種。公立教育基本都是政府出錢,家長只需要出一些校服費,課本費就好。
  • 菲律賓英語與歐美英語發音區別, 你真的知道嗎
    菲律賓英語與歐美英語發音差異,你真的會判斷嗎?跟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在日常生活中,學好英語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國的英語教育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可是大部分國人處於「開口難」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啞巴英語」。在我國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基本上承受的都是中教教師的英語教育,側重應試才能的培養,而忽視了聽說才能的訓練。
  • 逃離應試教育,中國家長賣房去泰國!一年不到10萬元,真能比肩歐美?
    但是,對於許多國內的家長而言,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學校,已經成為歐美與國內國際學校的優質「平價替代」。在需求的刺激下,2014~2018年間,亞洲地區的國際學校數量增長了26%。在三四月後,他接到了許多原本打算讓孩子赴歐美留學的家長的諮詢,其中有些甚至本已拿到歐美學校的錄取通知。田先生覺得,雖然疫情影響了流動,「但想出來的人其實是很多的」。逃離應試教育帶著孩子遠行的背後,是家長們對國內越發激烈的教育競賽的擔憂。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殘酷真相:為什麼大科學家多出現在歐美?
    之所以有應試教育,是因為有考試且十分看重考試成績、背誦和解題。素質教育就是字面意思,我們會很快聯想到西方的教育制度,他們的教育就比較開放。只是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的改革下,開創性人才需求大增之後逐漸改行素質教育,東亞則仍然堅持應試教育。韓國高考:殘酷的真相我國就是典型應試教育國家,在這種制度下的我們,幾乎大部分人都要用考試來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學歷。
  • 疫情凸顯歐美教育產業對第三世界的依賴
    出國留學一直以來就是被我們國人認為是繼續深造的最佳途徑,歐美的大學也一直以來是留學的最佳選擇,畢竟從中世紀的大學建設開始到現在,歐美在這一方面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當然我國的現代大學制度也基本上是學習和借鑑了西方的經驗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