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深深誤解的西方教育,快樂輕鬆?和國內差不多

2020-12-12 老羅說教育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方教育就是輕鬆快樂的,沒有太多的作業,有更多的娛樂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我們羨慕不已,事實是這樣的嗎?西方現實的教育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我們身邊的小孩中,他們的痛苦我們都深有體會,雖然我們不用上學,但是作為家長,從他們去上學的時候,帶著一大袋的書籍,然後放學回家,又增無減地帶回來了,可想而知他們的作業負擔是多麼地重,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來娛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更別說自己的興趣愛好了,從小學開始就這樣作業繁重了,而這一切就是為了我們的高考,十二年寒窗,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也不為過,我們從小學開始,其實就開始備戰高考了,從零開始備考,到高考的時候,你十二年的學識都在這裡展現,來兌換你上大學的券,有的學生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有的學生考上了,不管怎樣,在如今大學林立的社會,上大學總是有上的,只是上的大學的層次不一樣罷了。

在很多人的眼中,考上了一個好的大學,就意味著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這是我們高三的老師經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在學校的橫幅上甚至打出了「高中苦三年,人生樂無邊」,其中的道理合不合理,自行定奪!

以上就是中國的教育現狀,上了學之後,就已經在備戰高考了,各種繁重的作業練習,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這些都是為了考取一個好的大學而準備的!

那麼西方的教育又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有「快樂,輕鬆」一說呢?

有很多中國人會去外國留學或者是生活,在生活或者是留學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西方的教育真的是贊啊,孩子在那裡學習,沒有多大的壓力,非常寬容的一個環境,鼓勵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於是這些人回國之後,就將國內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相比,宣傳西方的教育是如此之好!但是時間長了,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的成績正在逐漸下滑,孩子由於經常受表揚,但是忽視了自己的不足,努力程度也逐漸下降了,他們嘗試著去找原因,最終他們才明白西方的教育並不全是「輕鬆和快樂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西方的教育中,同樣也存在著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類型,跟我們這裡不同的是,在西方舉辦的公立學校當中,很多是放養式的,也很便宜,基本上都可以去上,但是私立學校呢?首先是學費貴,第二就是教學很嚴格,基本上是跟中國這邊的教育差不多!

那為什麼社會精英大部分是從私立學校走出來的呢?這其實就是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區別了,公立學校只是教授給你基本的社會知識,但是在私立學校,他們教的不僅是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你成為社會精英,但是要想成為社會精英,並不是那麼輕鬆的,是需要認真刻苦學習來獲得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考試,如英國的GCSE考試,就是相當於我們的中考,其難度甚至比我們的中考還難,只有拿到這個等級之後,你才能夠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那他們的學習情況是怎樣的呢?不輕鬆,同樣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在學習上才能考取一個好的分數的!

那些「輕鬆快樂」的西方教育確實是有,那是公立學校,這也是被人深深誤解的外國教育,其實在外國有錢的都不去公立學校,都去私立學校,跟我國的情況相反,所以那些能夠進入哈佛這些名校的學生大部分是通過認真努力學習一步一步爬上去的,除非你天賦驚人,但是這類人會是你嗎?

不要老是想著國外西方的教育有多美好,其實都差不多,西方的教育早就意識到了這種縱容式的教育的弊端,前英國教育大臣就表示要學習中國式的教育,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在課堂上,沒有說哪一種教育是完美的,哪種教育他自己的弊端和優勢,能達到平衡的才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中式「填鴨教育」與西方「快樂教育」相遇,如何選擇???
    中國的80後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信息日漸開放的時代;我們中很多人從黑色七月的槍林彈雨中血淋淋的穿過;如今當我們為人父人母,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我們曾經走過的「獨木橋」,我們開始對自身所經歷的教育體制進行反思,於是西方的「快樂教育」就這樣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和中國的「填鴨教育」開始了歷史性的會面。
  • 西方的快樂教育,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可是媽媽們也很無奈,我也想讓孩子像西方國家的小朋友一樣從小快樂教育,可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呀。我微微一笑,你們真的了解西方的快樂教育嗎?在澳洲這幾年,對澳洲的教育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澳洲也是所有西方國家教育的縮影。 快樂教育只是階級固化的一種手段罷了。澳洲教育分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兩種。公立教育基本都是政府出錢,家長只需要出一些校服費,課本費就好。
  • 西方「快樂教育」是騙局、陰謀與謊言?你到底被忽悠了多少?
    說到「西方教育」,以前有不少人認為它就意味著「快樂」、「輕鬆」的教育方式,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事實並非如此。但隨之而來的批判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批鬥」:認為西方的「快樂教育」其實一場騙局。之所以稱之為「偽命題」,就是說西方現代教育體系中並不存在以快樂或輕鬆命名的教學流派甚至具體教學方式。(這裡的「西方教育」特指筆者所處的以英美文化為代表的教育環境,但就筆者的觀察,也基本適用於其他與英美文化發展程度類似的文化體系。)幼兒教育因其教育對象年齡和各項能力的特殊性,理應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最「快樂」、最「輕鬆」的階段。
  • 西方「快樂教育」的真相:外國的月亮並沒有更圓
    期間看她去了不少當地的學校,從這幾天的朋友圈中,我看得出她感觸很深,字裡行間中無一不透露出對西方教育模式的喜愛。這不經讓我想到一個問題:西方的教育真是「快樂」的嗎?談及西方教育,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快樂」、「輕鬆」的代名詞。
  • 歐美教育真的比國內教育輕鬆嗎?
    隨著00後、10後的年齡增長,近年來,全國都開始了教育改革,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提起,好像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都是大錯特錯的。這些改革中,不乏對西方教育模式的推崇,好像歐美的孩子上學都是輕鬆愉快,毫無壓力的。周圍有些家長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要把孩子送出國,以免受到國內教育的「荼毒」。
  • 美國快樂教育是個謊言?私立教育和公立學校天壤之別,被人為劃界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美國的教育體制都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誤解。在十年前的大街小巷中到處都有宣揚美國快樂教育的文章,它們會將中國教育下的孩子比喻成做題機器,而美國的小孩則個性張揚,個個都能成才。但等到我們真正走出了國門才知道,所謂快樂的教育只是一個片面的謊言,它只說了公立學校的樣子,卻故意隱瞞了私立教育的教育生態。
  • 「快樂教育」被誤解10年,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其實和注意力有關?
    什麼是快樂教育?很多人都誤解了。「快樂教育」是英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斯賓塞提出來的,本意是「我們要發現孩子的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讓孩子在更自然和快樂的狀態下成長。快樂教育理論涉及多個方面,家長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如何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如何避免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以及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 德國教育中的自由與規則,請別再誤解「快樂教育」了
    一提到西方教育,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關鍵詞就是「快樂教育」、「給孩子自由」、「尊重和鼓勵」這些都非常對,但是當我們談論快樂教育時,還忘了最重要的一條——規則和界限自由與規則並存,才是西方快樂教育的真正核心。
  • 快樂教育出傻子?還是傻子教育瞎快樂?
    每當說起國外的快樂教育,中國的大多數家長和媒體的第一反應是,他們的教育很自由、很輕鬆,孩子的壓力也比我們的小很多。但是,他們的教育方式雖然輕鬆自由,卻不能培養出聰明人。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很多中小學生,連二元一次方程都算不明白。
  • 不要誤解了快樂教育,聊聊我對快樂教育的理解
    「快樂教育」最早是由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提倡。他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1. 提倡科學教育,反對古典主義教育;2. 提倡自主教育,反對灌輸式教育;3. 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反對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
  • 西方快樂教育騙局的衍生物!家長拍手叫好凸顯自「愚」自樂玻璃心
    【西方快樂教育騙局的衍生物!還要忽悠中國家長多少年?「你越說越離譜,我越聽越糊塗,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嗚嗚嗚……」我不禁要問:西方快樂教育的騙局,還要忽悠中國家長多少年?於是乎,西方快樂教育來了!它邁著曼妙的步伐,扭動妖嬈的身段, 精妙世無雙,只見它丹唇輕啟,削蔥指輕輕一捻,中國傳統教育應聲倒地,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沒有人告訴我們,歐美中小學生5歲開始就要進行高強度的計算練習,他們快樂嗎?
  • 體驗了美國精英教育後,才知道西方「快樂教育」都是愚民宣傳
    在美國,就是從小通過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來完成階層的劃分的階級的篩選,不相信?繼續往下讀。 我自己是在國內接受的初等教育,覺得在中國國內,學生都太辛苦,填鴨式教學、唯分數論、參加苦逼的高考……不像歐美,提倡寬鬆、自由、快樂、平等,講究素質教育、快樂教育…… 可是等到我有了孩子,做了美國人的爹以後,才明白......
  • 觀察|有多少「西方教育理念」被誤讀
    一直以來,西方教育都是我們對中國教育進行批判的依據,是教育改革的模板。
  • 西方炮製的所謂「素質教育」,坑了多少中國孩子
    辛苦學習然後憑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和當下輕鬆有一個快樂童年,兩者怎麼選擇?教育是使得一個人開化,有一個較高的人生境界的主要途徑。一個沒有良好教育的人,其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必定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也難有發展。然而學習的重要性,在前幾年卻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 消除西方人誤解:日本寺院符號」卍」撤銷-西方,日本,寺院 ——快...
    為消除日益增多的西方遊客的誤解和困惑,日本政府決定改用三重塔取代「卍」這個記號來識別遊客地圖上的寺院。日本將在2019年和2020年相繼承辦橄欖球世界盃和夏季奧運會。據《衛報》報導,有鑑於此,日本國土地理院向來自92個國家的1000多名遊客、大使館職員和外國學生,就容易混淆的18個符號發起調查,最終決定更換掉6個,從今年春季起開始執行。這批新符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常被西方遊客誤認為是德國納粹黨符號(「卐」)的「卍」。
  • 中青報:有多少「西方教育理念」被誤讀—新聞—科學網
    剛剛開年,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都相繼端出「教改大餐」。 在被公開報導的改革舉措中,既有宏觀層面的制度性變革,也有具體的課程教學和考試改革。比如旨在均衡教育資源、治理擇校難題的北京義務教育綜合改革大幕開啟,東城區率先公布的改革方案被評價為「要逆天」;期末考試,北京、杭州等地的一些小學低年級告別了傳統試卷,代之以遊戲;浙江今年將有11所高中推行「無班級管理」,試行「走班教學」。 和以往一樣,在這些教改行動中不乏「他山之石」,像浙江的「走班教學」,教育部門和學校都不諱言其中有歐美高中教育的影子。
  • 「快樂教育」真的快樂嗎?來看看歐美快樂教育背後的真相
    西方中學教育系統中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自掏腰包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學費很低甚至免學費;而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很貴,相當於一個當地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這樣學生快樂學習、老師快樂教學,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而私立學校呢,BBC曾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裡面真實地記錄了私立學校學生們的生活,他們通常每天6點半就起床,下午5點放學。放學後還有上不完的補習班、大量的練習題。晚上八到十點也有晚自習,有時候下了晚自習還要寫作業,考前熬夜也是常事。
  • 這四種美食出自中國,卻常被誤解為西方美食,名字還很「洋氣」!
    ,不是中國的食物,其實我們都錯了,墨西哥根本就沒有這種雞肉卷,要是你想吃到正宗的雞肉卷,已經吃到了,不用想著去墨西哥吃,它的做法就是我們常見到的雜糧煎餅差不多,將雞肉蔬菜和一些醬料搭配卷在一起製成,非常簡單。
  • 西方教育騙局,終於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殘酷差別
    和中國大多數家長一樣,她很心疼孩子,每當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總在同學QQ群鄙視國內教育「毫無人性」,把分數看得很重;羨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興趣培養,課業負擔少,輕鬆快樂。於是,為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四年級時,她真的移民到英國了。
  • 西方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誤解,竟與《最後的晚餐》有關?
    在西方,關於中國飲食文化,有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誤解。最著名的莫過於:水裡遊的,除了潛水艇,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各種腿,除了桌子腿,中國人都吃;還有,中國人吃飯前曬照片,是為了證明他們有飯吃;中國人什麼都吃,是因為他們太飢餓;一直到最近的:中國人都喜歡吃蝙蝠,所以才會得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