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被誤解10年,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其實和注意力有關?

2020-08-28 注意力訓練專家

快樂教育爸媽一定不陌生

有的認為值得提倡

有的認為不適合中國孩子

有的甚至說「這就是個騙局」

其實,你們都誤會了真正的「快樂教育」

01

現在提到快樂教育,很多家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放手讓孩子玩,不壓迫他們學習,只要孩子開心快樂健康就好。


實際上這個想法大錯特錯!什麼是快樂教育?很多人都誤解了。


「快樂教育」是英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斯賓塞提出來的,本意是「我們要發現孩子的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讓孩子在更自然和快樂的狀態下成長。


快樂教育理論涉及多個方面,家長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如何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如何避免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以及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02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發現,孩子才小學,功課就多得不得了,每晚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很努力刻苦,結果卻不如人意。


還有呢,孩子學習成績普通,家長就想著給報一些輔導班來補一補,除此之外或許還要參加一些額外的興趣班才藝班等等。


但是最終我們發現,這樣的教育方法或許一時有效,長久下去卻不是最佳途徑,甚至產生了反面效果,讓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厭惡學習、害怕考試、效率低下、注意力渙散


這樣的過度學習及低效學習,自然是和「快樂教育」背道而馳的。


總結來說,「快樂教育」既不是放縱孩子玩樂,也不是壓迫孩子苦學死學,而是要培養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挖掘孩子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在一種更為快樂、更為高效的狀態下學習和成長!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啊,小的時候你們不要太操心啦,到了初中高中他們自己就會開竅的,成績馬上就能追上來!」


這個現象,是有的,但是這話,不全對。


這一類家長錯誤的把孩子的成功,歸結於孩子「天生聰明」,「以前是貪玩後來自己懂得要學習了」,這是片面的思維。


我們應該要看到,孩子在之前的很長時間,雖然學習沒那麼刻苦努力,但他的思維能力、注意力、以及身體素質等等,都在不斷發展。


低齡階段,學業任務少,學習難度低,努力的孩子尚且可以付出幾倍十倍的時間來彌補學習差距。


等升入高年級,科目那麼多,學習任務那麼大,孩子再努力,一天也只有24小時,如果注意力不佳,學習效率低下,就算不眠不休,把身體搞垮,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成績!


03

曾經有一位爸爸帶著女兒來競思提升注意力,讓小競至今都記憶猶新。


這個孩子從小學習才藝,上學後更是學習優異,但在進入五年級後各方面成績開始慢慢下降。


孩子性格比較好強,埋頭苦學想要追趕,結果進步不大,精神壓力卻很大,爸爸在仔細觀察後發現女兒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學習時不由自主地會分心走神。


家長立刻查了很多資料,沒有逼著孩子每天多花幾個小時去練習舞蹈和學習,而是選擇給孩子提升注意力。


孩子在競思提升注意力後,再學習同樣的知識,速度快了不少,花原來的那些時間甚至更少的時間,就能兼顧校園學習和課外學習,剩餘時間可以休閒放鬆,心情也不那麼緊張焦慮,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結果。


也就是斯賓塞快樂教育理論中所說的「在更輕鬆快樂的狀態下,高效學習和成長」。


家長也不妨留言說說,孩子有沒有覺得學習壓力大?有沒有努力想學卻學不好的情況?


如果大家想要獲得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快樂高效地學習,在文章裡或私信留言,競思專家老師會為您提供指導!


相關焦點

  • 基本教育理論之多元智能理論
    一、「多元智能理論」之父——霍華德·加德納霍華德·加德納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最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論」,被譽為「多元智能理論」之父。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學,教育學教授,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任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研究所主持人,專著超過20本,發表論文數百篇。
  • 《教育心理學》有關理論、代表人物及著作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大綱》——1903年桑代克(美國心理學家)2、現代教育心理學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紀課程改革運動——布魯納(美國)4、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隨母禽的關鍵期發現——勞倫茲(奧地利生物學家)6、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
  • 「教育理論備考:「」最早「」和「」第一「」的知識點
    1.教育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2.庠中國最早的學校。3.《論語》我國最早的教育文獻。4.生物起源說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5.《學記》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世界最早的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6.《論演說家的教育》也叫《雄辯術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論著。7.培根最早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8.《大教學論》西方近代第一本系統的教育學著作;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闡述。
  • 教育理論知識點梳理——5納10斯
    很多考生反映教育理論人物容易混淆,下面中公小編用糖葫蘆法將考試範圍內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串起來,讓複習變得更簡單!【5個納】(一)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之父,批判過去狹窄的智力定義,認為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
  • 從事教育和教研,別說你不懂「多元智能」現代教育理論!
    1916年,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數,它是用數值來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1935年,亞歷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這個概念。1967年,美國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創立《零點項目》。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首次提出並著重論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結構。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尖叫、摔東西、打人?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誤解的「延遲滿足」教育
    孩子想要一個玩具,要不要馬上給他買? 不少人認為「不要馬上滿足孩子」、「要讓孩子學會等待」,目的是培養孩子控制內心欲望的能力。這種觀點背後還有一個時髦的心理學理論依據——延遲滿足。 然而,我們誤解了「延遲滿足理論」。
  • 被人深深誤解的西方教育,快樂輕鬆?和國內差不多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方教育就是輕鬆快樂的,沒有太多的作業,有更多的娛樂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我們羨慕不已,事實是這樣的嗎?西方現實的教育真的是這樣的嗎?有很多中國人會去外國留學或者是生活,在生活或者是留學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西方的教育真的是贊啊,孩子在那裡學習,沒有多大的壓力,非常寬容的一個環境,鼓勵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於是這些人回國之後,就將國內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相比,宣傳西方的教育是如此之好!
  • 教育心理學丨動機理論-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他們認為,人類的動機是求得最大限度的快樂和最低限度的痛苦。人是理性的人,可以根據可能得到的快樂或痛苦的結果來決策自己的行動。英國哲學家邊沁(J.Bentham)認為快樂和痛苦決定人類行為的動機,人都是以快樂作為生活的目的。幸福也就是趨樂避苦求得最大的快樂。邊沁把人類動機過於簡單化了,並且把資產階級的利己本性,普遍化為全人類不變的本性。它的作用相當於動機。
  • 動機理論-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此處知識在考試範圍中並非常考考點,但此處涉及到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在考試時就可能以疑難的考題型式出現。故建議大家針對此處知識能進行識記,尤其是觀點名稱及內涵的一一對應關係。1.享樂主義理論他們認為,人類的動機是求得最大限度的快樂和最低限度的痛苦。人是理性的人,可以根據可能得到的快樂或痛苦的結果來決策自己的行動。
  • 最大的誤解!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
    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學過物理的,了解哥白尼同志的,都知道他在1543年發表的《天球運行論》,把地球從宇宙的中心拉到了一邊,把一直委屈的太陽大哥終於是放回了自己的位置。並非一無是處,哥白尼剛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理會,也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因為這套理論一開始並不完善,甚至是沒有地心說預測日食和月食來的更加準確。因為哥白尼當時只是被太陽和地球的位置調換了一下,並沒有否定自亞里斯多德以來發展出來的天球理論,依然延續著大球套小球的這個世界觀。
  •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學習遷移的早期理論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學習遷移的早期理論 ,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備考資料,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教育心理學相關資料,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 教師招聘筆試教綜之智力和智力理論
    教師招聘筆試教綜之智力和智力理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7-27 10:4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英國心理學家: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其實完全不一樣
    諸多認知學者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一、大腦皮質的作用力從事人格、智力、行為遺傳學和行為理論等方面研究的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曾經編制過著名的《艾森克人格問卷》。在研究人格維度的過程中,艾森克提出一個觀點,人之所以會有內向和外向的區別,主要根源在於大腦上行網狀激活功能系統存在差異。「上行網狀激活系統,腦幹腹側中心部分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相混雜的結構。
  • 【面試備考】智力和智力理論(5.20)
    智力是使人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維力等成分,並以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一)斯皮爾曼的二因素論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論。他認為,智力包括兩種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G因素代表一個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參與所有的智力活動。
  • 為什麼布魯納會提出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課程理論中,很多同學對布魯納提出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很好奇,既然杜威在美國地位如此崇高,為何布魯納要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結構主義課程論產生的背景及其內容。相信學習了以下內容,同學們就會對這個知識點掌握的更加透徹了。1957年蘇聯衛星上天,美蘇爭霸中,美國又落後一步。這給了美國人民極大刺激,不禁讓舉國上下開始反思:為何教育會落後於科技的發展?
  •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班傑明。布魯姆的分類法提出,( )包括這樣一些...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班傑明。布魯姆的分類法提出,( )包括這樣一些目的、行為或反應,這些目的、行為或反應表示對溝通中所含字面信息已經了解。   模擬題由建設工程教育網教學團隊精心整理,每日練習快速提升自己吧!另網校2020年諮詢工程師新課不斷更新中,很多考生已聽課幾十個小時,你還不快來趕進度?高效實驗班課程+題庫+答疑輔導,掃除你的後顧之憂,備考就從此「課」開始!
  • 重陽節 | 心理學家談什麼是成功或快樂的老年
    重陽節 | 心理學家談什麼是成功或快樂的老年今天和明天,夢想依舊新鮮:生命從不老去另外,這些有關成功老年的概念也沒有充分地考慮到那些限制個體生活選擇的因素。並非所有人都擁有良好的基因、優質的教育、宜人的成長環境「來建構他們所選擇的生活」,而那些「已經邊緣化的人」則很容易「站在「非此即彼的兩分法中錯誤的那一邊」把老年個體劃分為成功者和非成功者,難免會產生「對受害者的責備」,弄巧成拙地讓那些「不成功」的個體產生「抵抗老年的應對策略。
  • 維果斯基的教育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中經常涉及某些教育家的教育理論,考生在這方面的備考常常是零碎不成系統,或者是對其理論只知皮毛沒有深入理解。今天就由中公講師為您梳理教師招聘有關名人名家的教育理論知識點。今天介紹的是維果斯基,相對於皮亞傑來講,考生對維果斯基的關注會比較少,其理論比較晦澀難懂,希望今天的講解有助於您對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認識,幫您準確拿分。
  • 「教綜」5分鐘徹底搞懂一個教育理論:卡特爾智力形態理論
    一、理論提出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於1963年提出智力形態理論。晶體智力是指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詞彙、社會推理以及問題解決等測驗度量,晶體智力測量的是知識經驗,是人們學會的東西,它的主要作用是處理熟悉的、已加工過的問題。晶體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經驗決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體智力發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