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摔東西、打人?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2020-09-10 玲玲媽媽吖

導讀:尖叫、摔東西、打人?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尖叫、摔東西、打人?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其實和父母有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據說孩子的臉像六月的天空,在最後一秒鐘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下一秒鐘裡發出暴風般的哭泣,有時伴隨著地面的晃動。
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並且他們做出瘋狂的舉動,使父母無助。這種「情緒爆炸」是孩子缺乏「情緒控制」的一種表現。


我的同事在今年5歲的四川歌劇院千千有一個這樣的變臉嬰兒。
通常,倩倩文文靜靜看不到任何問題,但只要讓他感到難受,例如同事未經允許就在他的房間裡搬玩具,晚餐不適合孩子的食慾,或者不符合孩子的說話能力。想著,等等,錢謙從一個安靜而聽話的嬰兒變成了「猴子王」,後者在宮殿裡惹麻煩了,砸了杯子,扔了遙控器,踢了桌子。
當我的同事向我們抱怨時,他們的臉上出現了一種難以形容的表情:「我不知道我的小祖先在哪裡,所以誰能忍受呢?」
前幹是典型的缺乏「情感控制」的人。他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但是由於他太年輕,所以沒有合理的途徑和渠道來傳遞他的情緒,因此他的情緒無處發洩,只有通過這種暴力攻擊才能改變。
想要防止孩子發生「情緒爆發」並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的父母必須首先找出造成情緒爆發的原因。


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心理發展能力,因此他們沒有能力辨別自己的情緒是否為負面情緒,只能釋放情緒的所有外在表現形式。拍手,拍手和跳舞;當孩子感到不舒服時,他會哭,尖叫,毆打等。


兒童「情緒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情緒控制方法》一書指出:「很多人的情感都源於童年。孩子總是由成年人領導,正是他們將最直接的情感與不愉快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①父母關係不和諧,總有爭吵
瑞士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將從出生到近兩歲的這段時期稱為感覺運動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部信息高度敏感。如果孩子在家庭環境中並且父母之間存在衝突,「兩天內有一點噪音,三天內有很大噪音」,那麼孩子收到的負面信息將直接影響他的情緒。
②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不足會導致「情感飢餓」和內心的不安全感。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孩子可能會通過「情緒爆發」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並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從長遠來看,它將使孩子養成難以改變的習慣。


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也屬於無法有效抑制情緒的人群。他們經常在家中通過暴力,大聲喧and和毆打發洩自己的情緒。
受到這種負面影響的孩子還將學習在「情感爆炸」發生時以同樣的方式選擇釋放情緒。這種方法只會使家庭環境變得越來越緊張,並且在孩子長大時起來,他將成為第二個父母。
如果不及時糾正,該模型將陷入無休止的循環,無法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父母缺乏對孩子的「情緒控制」的教育,將會給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產生很大的影響。


①負面情緒無法傳遞,並被卡在心中
孩子的負面情緒無法得到適當緩解,孩子的思想將被垃圾場淹沒。被不良情緒包圍的孩子會變得沮喪,缺乏活力,並經常被小事情喚醒。人的暴力情緒以及攻擊行為。


②一個人來,內心孤獨
當孩子缺乏「情緒控制」時,這意味著孩子也缺乏與他溝通的能力。由於不穩定的情緒,孩子在朋友圈中會變得格格不入,有時甚至被欺負。
在《媽媽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一書中提到:「不良的同伴關係可能導致孩子不適應未來的學校生活,甚至影響他們未來的社會適應。」
③影響孩子的健康
根據我國食道癌的調查數據,多數患者病前有明顯的抑鬱和情緒低落。在對高血壓患者的病因學分析中,中國心理學家還發現,患者在病前往往有焦慮和緊張感。
如果孩子的心態長時間受不良情緒支配,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頭暈,嘔吐和食欲不振。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否則只會成為不良情緒的玩笑。如果一個人甚至無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更不用說控制自己的生活了。對於孩子,「情緒控制」必須從小就開始耕種,以防止兒童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並防止「情緒爆發」影響家庭和諧和兒童的心理健康。


情緒是影響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處理情感時,關鍵是學會合理地調節情感,將情感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並防止某些情感突破臨界點從而影響自己。
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提斯代爾(John Tisdale)提出了「互動認知子系統」理論,這是一種基於正念的認知治療理論。他認為,正念經歷/存在狀態是最有益的精神狀態。


父母如何訓練孩子的正念技能訓練。
Lanehan博士將其技能培訓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什麼技能」和「如何做技能」。


◇父母應教孩子觀察自己的情緒,並在發生時理解內在的感受。
◇讓孩子們用言語或話語真實,客觀地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導孩子不要在情感時刻意迴避,並沉浸在情感帶來的體驗中。
只有讓孩子認識不同的情感,他們才能選擇合適的方法來緩解情感。


◇以一種非判斷性的態度去做,要求兒童接受並注意情緒的存在,而不是面對或判斷這種情緒。
例如,當孩子感到「生氣」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生氣」是正確的智力活動。不要使用「你是最好的」和「必須」之類的命令語來停止與孩子交流的憤怒。
讓孩子感受到情感影響的後期教育比在情感影響下的教育更有效。
◇全心全意地做到這一點,要求孩子專心處理情緒問題,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擾。
例如,當孩子不滿意時,他可以帶孩子打籃球發洩,以便孩子可以將所有的不快樂集中在籃球上。每次打籃球時,他都會消除這種不良情緒。父母在孩子玩耍時不應影響他,讓他驅散自己,直到他發洩情緒。
讓孩子們花一定的時間來處理情緒垃圾,而又不影響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也是改善「情緒控制」的有效途徑之一。


◇要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兒童必須學會以有效的原則來衡量自己的情緒,以防止他們因情緒失控而犯錯。
父母可以告訴他們的孩子,發怒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而且這些碎片還會割傷您的手腳,進一步影響您的遊戲和生活,沒有任何傷害,也沒有任何好處。
提前給您的孩子接種疫苗,以便他知道採取什麼措施對他更有益,也可以幫助孩子改善他的「情緒控制」。


愛的秘訣
改善孩子的「情緒控制」,使孩子可以掌握自己的情緒。當面對任何事情時,他都可以冷漠地對待它,以免產生「情緒爆發」。不良影響。父母還必須努力工作,以履行其在培養子女的「情緒控制」方面的職責。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尖叫、摔東西、打人?想培養孩子「情緒控制力」,父母要這樣做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原本安安靜靜坐在公車上閉目養神,突然上來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鬧騰的孩子不停地發脾氣、尖叫,仿佛要將你的耳膜刺破。其實,碰上這樣的孩子,不僅路人覺得心煩,就連家長也會覺得頭疼。不難發現,生活中很多孩子就像一個個小魔頭,不僅愛尖叫,還總是摔東西、打人,跟&34;這個詞完全不沾邊。
  • 生氣的時候打父母、摔東西,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情商低
    有的時候孩子總是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或者是摔東西打人,這讓家長非常生氣,所以會下意識地用打孩子的方式來解決,但是根源卻沒有解決。強強媽後來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打孩子的行為確實不對,但是孩子總是莫名其妙地生氣摔東西,還打父母,這不僅以後學不會感恩,也會被別人說情商低,強強媽對此感到苦惱。
  • 缺乏情緒控制力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別再吼孩子了
    很多父母經常抱怨「孩子不罵不打,3天上房揭瓦」,總是能夠為自己吼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寫作業要吼,吃飯要吼,睡覺也要吼。原因其實很簡單:寫作業磨磨蹭蹭不專心,或者是說了好幾遍仍舊聽不懂;吃飯的時候沒禮貌,或者是不認真吃飯;睡覺的時候總想著玩,孩子不好好休息導致父母也連帶著不能夠好好休息。
  • 孩子生氣時喜歡摔東西、打人怎麼辦?一張笑臉圖梳理孩子的壞情緒
    很多孩子生氣的時候都會摔東西,發脾氣,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打人, 往往非常委屈,但是卻不能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只能通過把這種方式把憤怒的情緒寄托在別人或者別的事物上。也許孩只是想給自己的憤怒找出一個出口。就是要給孩子一個出口 ,一個在憤怒的時候,可以表達出來的出口世界著名的情緒管理繪本《媽媽,我真的很生氣》一書,就給各位父母們提供了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學會表達各種難以處理的情緒。
  • 孩子易發脾氣、摔東西、打人?都是情緒不穩定的鍋,父母要重視
    甚至還動不動就在家裡發脾氣、摔東西、打人......要知道孩子雖然小,但是他的拳頭可不是棉花做的。孩子每一次打人,那都是下手不知輕重,拳拳到肉,分量十足的,有時候手臂、後背都青紫了。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被負面情緒操控的跡象。孩子情緒不穩定,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情緒變化,進而影響到了自己的行為模式,讓父母和自己都受到了傷害。
  • 孩子喜歡摔東西、咬人、打人是什麼原因?家長應該怎樣引導教育?
    吸引父母注意兩歲左右的小孩很粘父母,經常會缺乏安全感,很在乎父母是否會注意到他。一旦發現自己被冷落就會不安,通過摔東西、哭鬧、打人等攻擊性行為吸引父母注意。孩子如果打人了家長應該怎樣教育:1. 無論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打人,家長最先要做的就應該是制止他,但一定要注意態度和做法。家長千萬不要急著打罵教訓孩子,用暴躁消極的情緒兇孩子,認定孩子不學好。
  • 孩子情緒崩潰「尖叫,打人?」羅寶鴻老師:4招教你輕鬆解決
    孩子有大哭不止,高聲尖叫的,打人踢人咬人的,摔東西的。孩子這種情況,影響的周圍人也很煩躁,但是也會表示理解,畢竟小孩子沒辦法。我們在煩躁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家長的無奈,手足無措。根據相關研究證明:0到3歲是孩子們語言能力的高速發展的新時期,但是由於孩子語言剛開始發育,詞彙量貧乏,暫時還不能用完成清晰的詞彙,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情緒與訴求。所以容易選擇尖叫等方式宣洩情緒。
  • 孩子打人,搶東西怎麼辦?
    0歲開始引導最初打人,是表達喜歡和友好十個月時,用手摸別人,力度不好,容易引發其他孩子哭,家長會定義「打」引導輕輕摸,並示範一歲後喜歡咬人抓人,以為是互動遊戲,採用沉默或轉移注意力,減少興奮度兩歲打人是情緒發洩手段,分析孩子情緒狀態,建立正確的情緒發洩遊戲三歲後打人,是一種習慣,並且內化為解決問題的形式,要引導
  • 2歲寶寶喜歡摔東西、打人,莫非寶寶有暴力傾向?
    寧寧說,自己寶寶到了2歲以後,情緒就變的不是很穩定,動不動就伸手打人,摔東西。她擔心寶寶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其實寧寧家的寶貝打人的情況是這個階段常有的事情,2歲是寶寶第一個逆反期,這個階段的寶寶有探索世界的欲望了,但是無奈自己的語言功能發育的不是很成熟,沒辦法用精準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於是寶寶就以這樣的方式宣洩。
  • 孩子發脾氣就摔東西?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疏導負面情緒
    寶媽鈴鐺家的男寶脾氣很不好,不僅經常生氣,而且一發脾氣就喜歡摔東西。每次遇到孩子生氣的情況,鈴鐺只能好聲好氣地哄勸孩子,可孩子依舊不聽話,把玩具、家裡的東西往地上和牆上砸。孩子的表現讓鈴鐺頭疼不已,鄰居也多次上門投訴,她只好一一賠罪道歉。朋友告訴鈴鐺,孩子這是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表現,需要儘快培養他的這方面能力。
  • 孩子生氣尖叫,打人咬人!是你沒滿足他這4個需求
    孩子出現這些負面情緒與行為,真的只是玩具被搶後的正常反應嗎?其實這些可能是和沒有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有關。0-5歲的孩子,活潑好動,開始尋求自主權力,但由於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還沒有發展的很好,所以常常會有一些情緒莫名出現。
  • 寶寶一生氣就打人摔東西?家長巧妙引導,「暴躁娃」變「小天使」
    經常有家長抱怨,家裡的娃是個暴脾氣,前幾天我還收到這樣一封私信:「5歲的小傢伙脾氣特別大,一不高興,就動手打人,摔東西,有時候手邊有啥就砸啥,家裡的玩具車已經被摔爛好幾個了,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就是沒有用,怎麼辦?」
  • 孩子情緒暴躁、容易發火還打人,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
    孩子稍微有一點兒不順心的事情,或是遇到了讓自己不開心的事,第一時間就開始發脾氣,變身成為噴火的小暴龍,所過之處一片狼藉。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有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現在孩子的媽媽在幼兒園裡鬧呢,你得趕緊過來。」聽了幼兒園老師簡短的敘述,小貝已經感覺到了是親那個的嚴重性——自家兒子又打人了!為什麼說是「又」呢?因為壯壯在家裡的時候,也經常會動手打人,一不順心就摔東西。
  • 孩子「搶玩具、愛打人」,怎麼說都不聽,試試「壞習慣抹除法」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同樣的玩具非要搶別人的,被父母兇幾下甚至會動手打人。這樣的熊孩子,相信每家都有,但是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做?父母思考過這件事嗎?孩子的行為毫無規律可循,看似隨意,其實只是缺乏理性很多父母在照顧自家孩子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家孩子的行為很難讓人理解,比如一些孩子喜歡往樓下扔東西,還有一些孩子喜歡拆玩具。
  • 孩子5歲,不開心就打人,父母需要注意這幾點
    這樣的行為讓孩子看到,他們會習以為常,覺得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如此。對於那些習慣打人的孩子,基本上都後天養成的。而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切,絕對直接影響孩子的一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但成年人會更懂得如何去處理和表達自己的一些負面的情緒,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許會缺乏這一方面的經驗,當遇到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時候,就會不知道如何來正確表達。
  • 孩子喜歡發脾氣摔東西?不能溝通?父母學會「情緒共鳴」非常重要
    他在書中提到:父母大體上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情緒抹殺型父母,一種是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情緒抹殺型父母通常希望孩子每天都是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因此,一旦孩子有負面情緒,父母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讓孩子轉變為健康的情緒,有時會選擇責怪或者打罵的方式。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都非常的注意與孩子的情緒產生理解和共鳴。
  • 當孩子崩潰大哭、高聲尖叫、踢人打人時,他們究竟在想什麼?
    文:易文​小圓媽媽最近和丈夫發生了嚴重分歧。小圓爸爸覺得4歲的小圓越來越「過分」:變得愛哭、吵鬧,非常缺乏自制力。一說她,小圓還會很生氣,甚至尖叫、打人。孩子「情緒崩潰」其實意味著:小圓爸爸對孩子的評斷,其實也是我們常有的、下意識會做出的判斷:孩子情緒崩潰、高聲尖叫、踢人打人,當然是不對的!這是犯錯誤,因此需要懺悔和改正!
  • 直播探討:8歲孩子不愛學習、3歲孩子打人摔東西、15歲男孩戀愛等
    直播間問題二:3歲的孩子喜歡打人,摔東西,怎麼辦?朱老師說,首先要問父母親,包括祖輩們,在孩子面前是不是做了不好的示範。孩子是通過模仿身邊人的言行來學習,而且是全息吸收。家裡是不是有動不動摔東西的行為的家人?3歲孩子打人、摔東西,感覺不好,這是大人,父母做了評判。可能孩子是通過這樣的行為在和夥伴、父母等人進行互動。
  • 從哭鬧到摔東西,6歲孩子步步緊逼讓爸媽妥協,步驟縝密有心機
    有這樣一個6歲的孩子讓我印象很深刻,脾氣暴躁,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起火來摔東西,拍攝過程中還會隨手拿起來東西砸攝像師,甚至有時候拿出剪刀,從大人手裡奪菜刀,想要把人趕走。應該算是拍攝難度最高的一期。而這個孩子用盡全身力氣在反抗,他先是憤怒大哭,企圖從座位上站起來,但是蘭海抓著他不讓他站起來,告訴他摔東西掀桌子是不對的。結果他就拽了蘭海的頭髮,蘭海讓一旁的媽媽蹲下來也告訴他,打人、摔東西、掀桌子是不對的。可是孩子不聽,他坐在那裡把計時器摔了,又站起來把板凳舉起來往地上砸。
  • 打人尖叫的孩子該如何管教
    你是否遇到這樣的孩子,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躺倒地上打滾、甚至打人、拽人的頭髮,似乎他們有雙重人格,剛剛還是可愛調皮的孩子(先說明一個前提,本內容講述的適齡兒童是二歲左右的孩子。)對於這種現象,有些父母會屈服投降,想方設法討孩子開心;有些父母則會反過來威脅孩子,恐嚇或者打孩子。上述兩種父母其實方法都不是很合適。在我們探究解決方法之前,先理解一個前提。即孩子的行為無論有多極端,都屬於正常現象。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出了什麼問題,也不意味著父母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