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無印良品商標權輸給北京無印良品之後,一直運氣不佳的MUJI最近被曝出中國市場銷售額首次出現下跌。對此,MUJI中國總部相關負責人出來緊急闢謠,稱報告中所說的數據與MUJI實際情況不符,且MUJI從未對外公布任何中國大陸的任何相關銷售信息。
在事件未發酵之前,將輿論扼殺到搖籃裡,闢謠速度倒是挺快。但根據查驗表明,雖然無印良品並未出現文章中所說的銷售額下降的現象,但從去年開始,整體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根據無印良品2019年度發布的財報表示,2019年3月——8月,無印良品實現營業收入2164.51億日元,同比增長7.54%;然而淨利潤卻下降了132.7億日元,同比下降26.69%。
至於為何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跟無印良品的整體發展策略有關,另一方面,自然是跟無印良品這些年來頻繁被曝光的的質量問題有關。
2019年1月,無印良品售賣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被檢測出內含致癌物質;2019年2月,無印良品旗下出售的一款「天然水」也被檢測出致癌物質,隨即無印良品發布聲明,對在售「天然水」全部召回;2019年7月,北京質監局對流通領域家具進行隨機抽查,抽查結果不合格11種家具有6種都來自無印良品......
一系列的質量問題,加劇了消費者對無印良品的不信任程度,尤其是中國消費者。雖然在日,無印良品是一家大型雜貨店,但在中國,其主要服務群體卻是中高層消費人群,MUJI產品的高顏值自然是吸引中高層消費者購買MUJI產品最重要的因素,但倘若高顏值卻沒有內涵,那和花瓶無異。有著一定生活水平、知識水平的中高層消費人群,自然不能忍受自己購買花瓶產品。
除此之外,2019年9月,無印良品在微博發布中國地名,使用「法租界」地名,被眾多中國網友集體炮轟,稱無印良品此舉有侮辱中國之嫌。雖然隨後無印良品刪除了相關微博,但影響卻並未減退。
以上種種,讓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差。雖然門店數量目前為止還在持續增加,但對於員工、公司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機制卻始終跟不上趟。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近兩年來無印良品質量問題頻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