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旅行途中,想問路,卻發現總有那麼幾個地名,不知道該從何下念;又或許你問起朋友的家鄉,被告知之後你卻頻頻念錯還毫無意識。每當遭遇類似的情景,真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那麼就請看今天歷史君為大家帶來的乾貨,讓你漲知識學新知,對地名不再一讀就錯。
生僻字地名組
安徽亳[bó]州
安徽亳州,別稱譙[qiáo]城,距離省城合肥330公裡。這座老被人念錯為毫[Háo]州的歷史古城位於華北平原,據記載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在魏皇初二年(221年)當時還稱作譙郡的亳州,被封為 「陪都」。作為安徽三大旅遊文化中心之一的亳州境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26餘處,佔安徽省的三分之一。花戲樓、太清宮、曹操運兵道、華祖庵、曹氏宗族墓群都是當地著名的歷史名跡。
河北蠡[L]縣
如果不是歷史人物範蠡的存在,想必大多人看到「蠡」這個字時,都是一頭霧水。蠡縣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與滄州,衡水交臨。蠡縣是河北省為數不多的回民居住聚集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擁有耕地60萬畝,達到土地總面積的73.3%,是地地道道的一個農業城市。
吉林鎮賚[Lài]
「賚」字也是一個生僻到讓人乍一看完全摸不著頭腦的生僻字。吉林的鎮賚縣處於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結合部,是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交融匯聚地帶。鎮賚擁有中國最大的溼地博物館,是莫莫格保護區生態和鳥類資源的大觀園。2010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鎮賚「中國白鶴之鄉」的榮譽稱號,
多音字地名組
浙江麗[Lí]水
麗水,古稱處州。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是省轄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城市。許多人會依照普通話的習慣,誤將麗水中的「麗」讀作四聲而非二聲,而吳語中「麗」常發二聲,麗[Lí]水也就由此變音而來。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豐饒的地理環境促成了麗水境內民族的多種多樣,數據顯示麗水市內生活著多達53個少數民族,佔到麗水市總人口的4.81%。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的宋朝政治家,文學家劉基,正是浙江麗水人。
安徽六[Lù]安
六安,別稱「皋[Gāo]城」,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不少人錯將其讀成六[Liù]安,其實[Lù]是「六」的古音念法,是中國比較罕見的一個姓氏。六安得名之由源遠流長,由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六安為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是歷史悠久的皋陶文化起源地,同時這裡也是紅軍文化的發起地之一。自1932年起,皖西北特委等黨組織先後在六安創辦了《紅旗報》、《火花》半月刊、《紅旗》三日刊、《蘇維埃》周報等。
河北[Dài]大城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地名,下意識地就會念成大[Dà]城。同六水一樣,大城之所以為[Dài]城,也是從古時讀音脫胎而出的。這個河北省廊坊市下轄的小小縣城,古時有個響噹噹的名字,「徐州」,曾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和燕國的必爭之地。五千年悠悠歷史長河中,大城縣出現過許多名人,大太監李蓮英,愛國總理張紹曾,民族英雄張學良等都出生於此處。
看完歷史君帶來的地名乾貨,大家有沒有一種恍然大明白的感覺呢?又或許你還知道一些其他容易念錯卻還不為人知的地名,快來留言告訴歷史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