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
是一處地質公園——
馬山公園
別一聽公園就搖頭
這可不是普通的公園
這裡地貌奇特
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
馬山公園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它位於即墨區西側,佔地面積約6000畝,自南、北兩側遙望,主峰馬山、西峰大山呈二峰並峙狀,形似馬鞍,故又名馬鞍山。
因公園所在的區域內有著柱狀節理石柱群、矽化木群、接觸變質帶、沉積構造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蹟,所以這裡也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
馬山石林
遠眺馬山石林,山體逶迤起伏,宛如一隻臥著的劍齒龍,蔚為壯觀。
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仁超告訴小青,馬山石林其實是一種柱狀節理石群,在一億多年前,膠萊盆地發生了一些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大量巖漿、熔巖流沿著斷層噴出地表,緩慢地冷凝結晶,後期隨著地層的剝蝕、差異風化後,逐漸形成現在的石林地貌。
據資料記載,在安山巖中,發現此柱狀節理在我國尚屬首列,是世界柱狀節理石柱三大奇觀之一,從規模和科研價值上,甚至可與世界聞名的英國玄武巖柱狀節理「巨人堤」和美國響巖體柱狀節理「魔鬼塔」相媲美。
馬山石林的巖石非常緻密堅硬,這種石材除了具有工業應用價值,還兼具科學研究價值,可以為研究大地板塊構造演化提供一個有力的證據。
接觸變質巖帶
接觸變質巖帶也是馬山公園一處非常珍貴的地質遺蹟,這種地貌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一億兩千萬年以前,這裡河湖遍布、植被叢生,一次突然地火山噴髮帶來了大量熔巖流,熔巖流沿著低洼的河道流淌,同時烘烤著下邊的巖層,最終形成了紅褐色的角巖,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看見的這片接觸變質巖。」楊仁超教授邊走邊給小青解釋。
馬山公園的前世今生
現在的馬山公園綠樹成蔭,地貌壯觀,風景美不勝收,但若將時間撥回到2014年之前,它可不是這般模樣。
據青島市即墨區城市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馬山公園負責人孫揚介紹,過去的馬山,道路坎坷、荒草叢生、巖石裸露,地形陡峭複雜,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很多地方存在安全隱患,人跡罕至。
整治前的馬山公園
2014年,即墨區政府決定在保護地質生態的基礎上,對馬山公園進行保護性整治,由青島市即墨區城市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對公園進行整治改造,歷時一年,2015年4月30日,馬山公園開園納客。
今年是馬山公園開園五周年,在這五年間,馬山公園也在不斷打造著屬於它的城市記憶。現在的馬山公園植被覆蓋率高、空氣品質優良、溫度與溼度合適、動植物種類豐富,已形成了以地質資源保護和展示為核心,兼具城市郊野公園特徵,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自然體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益民健身休閒公園,成為周邊廣大市民休閒健身、包括繪畫攝影愛好者創作交流的首選之地。
溫馨提示:因疫情原因,馬山公園暫未開園,具體開園時間待定。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先將此公園加入自己的「出遊收藏夾」哦~
來源:青島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