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固定髮型不一定用髮膠,而是用各種輔助之物,如髮簪、發梳等。而且古人梳一些髮型、髮髻時還會用到假髮,這個就不是用髮膠相粘相貼了。古人呼髻為「蟠龍」,「如欲作飛龍、遊龍,則先以己發梳一光頭於下,後以假髮製作龍形,盤旋繚繞,覆於其上。」而連接真發和假髮,則是用「鐵線一二條,襯於不見之處,其龍爪之向下者,以發作線,縫於光發之上,則不動矣。」
當然古代婦女做髮型時自有其化妝品,稱之為「膏沐」。《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朱熹解釋稱「膏」就是護髮養發的油脂。「膏沐玉人添雅韻,生香活色費評量。」
其實古代也有髮膠。
明代胡文煥所編纂的一部主要介紹美容美飾的方書《香奩潤色》,其第一個方子就是一種髮膠。介紹了幫助婦女固定鬢角不亂的方法。
這個方法叫做「女人鬢不亂如鏡生光方」,是用一種海藻鹿角菜熬膠,用刷子刷在頭髮上,梳頭髮不亂,可見就是一種髮膠了。
古代還有各種各樣的梳頭油,可以起到固定髮型以及護髮養發的作用。
比如《鏡花緣》描寫的「頭上烏雲,用各種頭油,業已搽的光鑑」。
還有《紅樓夢》中寫道的各種頭油脂粉,尤二姐向丫鬟吩咐:「沒了頭油了,你去回聲大奶奶拿些來。」還有湘雲說的酒令:「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
《大八義》中還用頭油來去除刀鞘裡的鐵鏽,「世凱要來桂花頭油,倒在了鞘裡,將刀裝上,來回一搖,自可將鏽磨掉。」
桂花油就是一種頭油。《香奩潤色》種詳細記載了桂花油、茉莉油、百合油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