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商務部於南京召開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這也意味著這條承載豐厚歷史底蘊和商貿基因的百年老街,正式開啟迭代升級的蝶變之路。
回首來時路,臺東商圈在12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許多青島人記憶中常逛的老地方已經漸漸消失,但作為「城市商業名片」的臺東商圈卻始終活力十足、人氣旺沸,它是城市繁榮商貿的最好載體,也是青島人市井情懷的一種寄託。在臺東商圈「前世今生」的演變中,展現著商貿格局的重塑和商圈發展的路徑。邁向新百年,這裡將圍繞「百年青島商業本源,國際都會時尚地標」的發展定位,打造臺東國家級步行街,建設臺東老城復興國家級產業園區,譜寫出更加精彩的商貿故事。
百年老街的榮光:青島商業就起源於此
臺東街巷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棋盤街」形態,其中橫向街道以臺東一路至臺東八路命名,縱向街道則以豐盛、振興、慶祥等寓意吉祥的話語命名。從這些路名裡可以聯想到,在商貿重地繁盛之時,這裡曾經集聚著多少商賈,該是怎樣一幕熱鬧的場景。百年間,這裡誕生了一條以臺東三路為主體歷經百年的傳統商業街,也是唯一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
據史料記載,在臺東的舊址上曾經是一個叫楊家村的村子,楊家村河從這裡緩緩流過,因為位於烽臺嶺(貯水山)以東,被命名為「臺東鎮」。其中臺東鎮首先修起了通向市中心的大道(威海路),於1902 年建立了大量45度角的房屋——作為中國近代商業街區的樣板間,「棋盤街」的名字由此叫響。如今,「棋盤街」這個稱呼逐漸隨著老一輩臺東人的消逝而慢慢隱去。
到了解放前,青島城市商業GDP的50%都是由臺東貢獻的,可以說臺東商圈見證了青島商業的起源發展,也由此成為青島最知名、人氣最旺的商圈之一。
如今,置身臺東已看不出當年的影子,特別是在近二十年裡,臺東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的商業街。2001年,市北區將延安三路至威海路段的臺東三路實施線路入地、管線改造、路面平整,由此形成了商業步行街的雛形,並於2006年正式命名為「臺東商業步行街」。2004年、2008年、2014年臺東商圈先後三次改造提升,最終呈現出現有面貌。
新晉網紅打卡地:有一種時尚就叫逛臺東
從百貨商場到夜市小攤兒……現在,臺東商圈幾乎涵蓋了青島人生活的全部內容。吃、住、行、遊、購、娛,在臺東商圈,一一都能夠滿足。也就是這樣一條滿滿市井味道的平民商業街,即便是在商圈激烈競爭的當下,依然無法被取代。如今,街區內有利群商廈、萬達購物廣場、萬佳廣場等大型商貿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325家,長興路和興路夜市攤位300餘戶。僅2019年,臺東商圈營業額達50多億元,帶動就業3萬多。
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寬窄巷子,南京的夫子廟……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必去「打卡」的地方。而在青島,就有一種時尚就叫逛臺東。臺東的這種熱鬧已經延續了上百年,臺東代表著青島人的市井情懷。據不完全統計,臺東步行街的平均每日人流量達20萬人次,最高時達每日50萬人次。市民、遊人在此不僅可以感受到優美的購物和休閒環境,還能享受到別有風韻的文化特色盛宴。站在步行街的天橋望去,霓虹閃爍中的步行街上人頭攢動,其中有攜家帶眷的老青島,還有慕名而來的外地觀光客。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到臺東,品味臺東,近年來,臺東商圈也不斷豐富業態,引入新的商家,眾多網紅店鋪相繼落戶臺東,像是刷爆抖音、小紅書的潮聖地「幻光之城」時光星空藝術館;「放鬆之旅」採耳匠體驗館;「女生天堂」口紅學院;「嗅覺盛宴」氣味博物館……一個個「網紅」打卡地標吸引了眾多市民,成了臺東人氣的新的燃爆點。
邁向「國家隊」:臺東商圈未來可期
華燈初上,臺東商圈便開始熱鬧起來,夜市上街燈明亮,璀璨若晝,放眼望去,宛如一條光影流轉的長龍。行人們在夜市中徜徉,邊吃邊看,熙熙攘攘,熱鬧極了。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模式的轉變,停車困難、交通擁堵、配套老化、環境陳舊等矛盾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臺東商圈發展的一個瓶頸。
如何把百年商圈的繁榮延續下去,如何為老青島人記憶中的臺東商圈注入新的活力?記者了解到,早在入列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之前,臺東步行街的升級改造工作就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促進了商圈持續繁榮發展。而此次入選「國家隊」的好消息傳來,意味著臺東步行街這條百年老街的蝶變之路正式開啟。
針對此前交通擁堵的「痛點」,7月26日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工程將正式開工,該項目是一個充分利用地下資源併集環境提升、交通治理、商業提檔於一體的示範性項目。
工程主體沿威海路南起寧海路,北至長春路,支線為臺東三路、人和路及臺東八路地下。地下共四層,地下一層至三層為商業和停車場,地下四層為長度約1.3公裡的南北雙向四車道城市地下道路,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3.33萬平方米。
項目建成後,將啤酒文化商務區、臺東三路步行街乃至臺東商圈有效的整合為一體,可進一步拓展臺東商圈發展空間,提升商圈品質,豐富商業業態,增加約7000個就業崗位。同時可為周邊居民和商戶提供800餘個停車位,並與周邊停車場互聯,沿威海路設置地下雙向四車道,使通過車輛迅速駛離,將極大緩解該路段交通擁堵狀況。
地下工程還在臺東一路、臺東三路、臺東八路、延安二路、長春路規劃了5條24小時地下過街通道,同時與臺東地鐵換乘站連接,將人流成功引入地下,發揮臺東地鐵換乘站輻射功能,實現客流互動與共享模式。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項目的建成,將有力提升臺東區域的整體形象,推動臺東商圈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