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小夥伴們似乎都經歷過那個人心惶惶的申請歲月,也接觸過不少形形色色的留學機構。他們標榜著自己優質的服務,靠譜的諮詢經驗。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層出不窮的留學中介似乎有著自己的一套黑幕,今天主頁君就來和大家聊聊他們的套路,希望大家既不要妖魔化留學機構,也不要被不靠譜的機構忽悠。
From 留學的真相
微信號:liuxuedezhenxiang
我們一直沒專門聊過留學中介,主要是因為自己沒在留學行業工作過,還是門外漢,雖然對這個行業的一些貓膩也有所耳聞,畢竟隔行如隔山。
我曾拜訪過不少家大大小小留學中介的老闆,目的就是想弄清楚這個行業的真相,但發現想從他們嘴裡獲得真相太難了。
這些老闆永遠告訴你留學有多好,我家服務有多良心,甚至有人自信滿滿地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適合留學。
他們都會對我說:你不懂留學行業。
是,我是不懂,問了一圈留學中介從業者,我還是沒弄明白。可你要想弄清楚這個行業的規則,總得找這個老司機吧,後來還真讓我找到了,有一個公眾號,這個公眾號的介紹就一句話:留學行業最敢講真話的自媒體。 再看文章,確實有血有肉,這個行業的另一面基本全在這了。 文章好好拜讀後,聯繫上了這個號的主人,請教了他不少問題,感覺茅塞頓開。在留學行業做了八年,現在是自由職業。在我看來他現在更是個「掏糞人」,不是指真的掏糞工,「掏糞人」這個來源於美國的新聞界。上個世紀初,美國新聞界掀起了一場運動——揭露社會陰暗面,比如政府腐敗、工商業的不良行為,包括食品安全、偽劣產品、環境汙染等問題。
「掏糞人」這個名字就是當時那些被揭露的資本家給新聞記者取的綽號,意思就是你們這些記者就像那些掏大糞的工人一樣,就知道揭黑。本是要嘲諷挖苦記者的,但當時的新聞界欣然接受了這個稱呼。所以這場揭黑運動也叫「掏糞運動」。
他就是留學行業的掏糞人,敢於揭穿行業內幕。
除了他,我們還找到另一個「掏糞人「」,他是一名地道的新聞記者。我們之前節目裡提到過一本書,叫《留學與垃圾》,副標題叫:來自海外留學生的問題報告,作者叫陳鐵源,就是我們另一個「掏糞人」。他十多年前在做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時候,對留學問題,和留學中介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和解剖。 有了這倆「掏糞人」,今天,我來和你聊聊留學中介這個行業。
陳鐵源寫的《留學與垃圾》這本書,這本書是12年前出版的,書裡呈現的是十多年前的留學中介的套路。 作者列舉了當時中介的十大招數,比如,顧問會問些似是而非的問題來徵求你的意見:你GPA是多少,之前有沒有出過國,再故意冒幾個專業詞彙,比如套磁、PS,你要是不懂套磁,認為PS是photoshop,顧問基本就知道你在留學出國方面是小白,就會採取相應的策略應對。
除此之外,還有玩擦邊球、打時間差、先禮後兵、炮製假證、退款難討等等招數。 2001年的時候,北京的法院有一起消費者起訴留學中介的案件,但一審敗訴了。那是不是說留學中介就在理呢?我們先來看看15年前中介的套路。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傑,當時剛滿18歲,父母迫切想把孩子送出國,就找了家中介,父母想讓孩子去英國留學,李傑要先讀預科課程,一般這種預科或語言課程都是獨立於大學之外的私營機構,十多年前中介也多和這些私立學校、野雞大學媾合,那個時候中國人對外界還相對閉塞,覺得只要出國就好。這本《留學與垃圾》裡,作者當年在德國採訪了大量被忽悠到德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學校就是個破廠房,平時沒人管你,有的中國學生小小年紀和德國當地農民同居。這裡邊故事非常震撼。回到那個李傑,說是去英國,但每次交錢都是往美國一家公司打錢,中介的解釋是這是一家代理公司。到了英國,李傑發現課程、學校和描述的完全不一樣,他上的並不是預科課程,而是簡單的語言培訓,附帶介紹些英國歷史文化。生活上李傑被安排在一個靠領救濟金的單身老太太家裡,他還是和一個印尼人合住一間11平米的房間,在倫敦李傑一個月沒吃過一次肉,連雞蛋都沒碰過,這就是中介口中的「中產階級家庭」,但中介收的生活費可不低,每月1000美元,那可是2001年的1000美元。 發現被騙後,李傑回到國內,他的父母就把這家中介告上法庭。
為何敗訴,原因就出在了合同上。就現在你和很多留學中介籤協議,你細看裡邊很多霸王條款,中介就是通過各種文字遊戲來保證你錢只要交了一定退不回來。連中介的辯護律師自己都說,你別把我們當學校,我們就是一中介,就像房產中介、婚姻中介一樣,你總不能因為種種原因離了婚,回頭來狀告婚介所吧,這個律師還說他們中介程序上是沒問題的,李傑是你告錯了對象。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當中,還冒出一個假記者,一直在和李傑父母斡旋,並且拿走了相關資料,那會兒傳統媒體記者還是無冕之王,投訴人和被投訴者都得求著記者,記者經常是充當調解人的角色。
後來這個假記者身份被拆穿,雖然一直沒說是誰指使的,但種種跡象表明和中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聽到這,你是不是覺得好可怕,剛才說的是十多年前的中介,那當下的中介又如何呢。
下邊這個故事更血腥,有一個學生在一家機構預約諮詢,學生未能如約到訪,留學顧問居然在微信裡對學生破口大罵,語言下流,甚至揚言要殺這個學生全家。因為學生沒到,顧問以為這個學生是同行來探底的,所以才這麼不淡定。這還是家挺有名的網際網路留學機構。 除了消費者和顧問和機構開撕的,還有留學機構員工和公司鬧翻的,比如顧問經常被剋扣工資、獎金,逼得要去拉橫幅上街討薪。很多時候顧問也是弱勢群體。
今天我這個外行來說中介,實在是不專業。這個公眾號裡有對留學中介行業很深入的專業分析和解剖,有興趣去看這個公眾號。 但作為用戶,經常能看到很多服務行業,比如銀行、中介、理髮店,從業人員西裝革履,打扮端莊,看得出來他們是想把服務提升上去,但一旦推銷其產品來,給人感覺還是很low。如果只能花言巧語、文字遊戲和靠賄賂招生官、和學校搞關係來提升消費體驗,吸引客戶,靠渠道生存,最後一定會被淘汰。但這對現在很多留學從業人員來說是個死循環,他想跳都跳不出來。
但凡是中介行業,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等的背景和前提下,否則就不會有中介了,但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要想成交量大,要麼服務或產品足夠牛,要麼消費群足夠傻,兩者只要滿足一個,就可以達成成交。
面對出國潮,用戶的盲目不理性,中介沒有理由和動力去花時間打磨服務和產品,因為它可以通過營銷很容易獲取客源,就不會把精力放在做產品和服務上,導致最後惡性循環。
這個結怎麼解,我個人的判斷只有讓用戶變得更聰明,而不是更笨,才有可能倒逼產品升級,這個死結才有可能解開,行業才會有前途。
那麼誰來啟蒙大眾呢,一定是像這個公眾號和陳鐵源這樣的「掏糞者」。
新聞界有句話,「掏糞者」才能促使社會進步。死結解開,我們期待那一天早點到來。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留學的真相,微信號:liuxuedezhenxiang,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