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民來說,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明年天氣如何和糧食收成的情況。農村老人常說「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出現倒春寒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寡婦年,寡婦年又叫做啞年,其實就是指在一整個農曆年中沒有立春的年份。之所以會出現寡婦年這一情況,和農曆的結合方式有關係。很多人會將農曆叫做陰曆,其實農曆其實是陽曆和陰曆結合後的產物。
陽曆是指地球圍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定為一年,全年共365天或366天,每年分為12個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2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因為陽曆和公曆的記錄方法相似,所以人們常把公曆稱為陽曆,比如公曆年的第一天元旦,農村老人們稱元旦為陽曆年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陰曆是我國傳統曆法之一,還被稱為舊曆、古歷等,是根據月相變化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也可以說是根據月球運行軌道的運動規律來劃分月份。月球圍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29.53日為一月,全年共12個月,共計354天或355天。
因為農曆是將陽曆和陰曆結合在一起,但是陽曆年和陰曆年每年相差11天,為了減少兩者之間的差距以及順應寒暑的變化,所以便有了閏月的出現。在農村中有「十九年七閏月」的說法,意思是每19年中就會出現7次閏月。有閏月的年份被稱為閏年,全年共13個月份,共計383天或384天,而沒有閏月的年份稱為平年,全年共12個月,共計354天或355天。因為閏年有383天或384天,所以在閏年中就會有兩個立春節氣,而有的年份前面遇不到當年的立春,而年尾又夠不著下一年的立春,所以便出現了有的年份中沒有立春,也就是寡婦年。
那麼2021年是寡婦年嗎?公曆2021年的立春時間是農曆2020年臘月二十二,下一個立春的時間是農曆2022年的正月初四,也就是說在農曆2021年中沒有立春節氣,2021年是寡婦年。
在過去由於沒有可以預測未來天氣的科技和設備,人們只能從生活和勞作的經驗,人們發現,在沒有立春的寡婦年時,春天出現倒春寒的概率會很大,所以人們會提早做好預防倒春寒的準備工作。倒春寒常常會出現在暖冬後,今年冬天的氣溫和往年相比冷了很多,所以明年春天會出現倒春寒的概率並不會太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