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北溪-2號項目,遭俄德反對
當地時間8月1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到訪的德國外長馬斯舉行會談並共見記者。拉夫羅夫表示,有理由相信「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將儘快完成實施。針對「北溪-2」項目,美國毫無底線地採取單邊主義制裁。美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乃至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粗暴地尋求各種機會,保障自身所謂權利,其治外法權制裁不可接受。德國外長海斯表示,「北溪-2」項目對德國和歐洲的能源供給和安全非常重要。決定與哪個能源供應方合作,是德國的主權決定,任何國家都不應以制裁予以威脅。
「北溪-2」項目規劃鋪設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繞過烏克蘭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完成。
美國多次以保障歐洲能源安全為由,對項目實施予以。2019年底,美國總統川普籤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括制裁「北溪-2」項目參與企業。2020年6月,美國兩黨參議員提出新法案,目的在於擴大對「北溪-2」項目的制裁,制裁範圍包括為該項目提供認證、保險和港口設施的所有公司。
北溪-2號項目的簡介
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是「北溪二號」線股份公司的獨家持股者,負責實施這一耗資95億歐元的項目,並承擔一半的費用。
「北溪2」天然氣管道總耗資100億歐元,總長2400公裡,此條天然氣管道跨越波羅的海,直接連接德國與俄羅斯,再從德國輸往歐洲其他國家。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了90%,快接近成功。
「北溪二號」的目標是通過波羅的海和德國,每年向歐盟國家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預計2019年底建成後,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可能翻倍,使歐盟從俄羅斯輸入天然氣繞過烏克蘭,因為烏克蘭和波蘭被美國控制,從陸地上切斷了俄羅斯和歐盟的直接聯繫,俄羅斯和歐盟不得不從海上想辦法建設輸氣管道,擺脫美國的控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可見美國欺負俄羅斯和歐盟到了何種地步!
歐洲已經沒有油氣資源,核電站和煤電站都關門,只能靠天然氣。歐洲對天然氣的年需求量達到5500億立方,需要進口70%,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主要供應國,歐洲天然氣的40%來源俄羅斯。如果「北溪-2」建成,那麼俄羅斯對歐洲的輸氣量會大幅度增加,誰還花高價買美國的頁巖氣?所以北溪-2號項目,歐盟的意見一致,非常團結和堅決。因為這是關係到歐盟經濟民生安全發展的大問題,德國更是毫不退讓,不惜與美國公開翻臉。
美國為何堅決扼殺「北溪-2號」項目?
一方面俄羅斯有大量的油氣資源需要出售,一方面歐洲有大量的油氣資源的需求,那麼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能源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國家間正常貿易。為什麼美國一定要堅決扼殺「北溪-2號」項目呢?龍凱鋒認為,有四點原因:
1.北溪-2號項目成功,等於廢除了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烏克蘭危機和克裡米亞事件之後,美國以此為藉口,要求歐盟一起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這種經濟制裁,其實就完全切斷了俄歐之間的經貿合作關係。2014年到今年,快六年時間,美國成功地利用烏克蘭危機和克裡米亞事件,對俄羅斯發起了美歐新冷戰,這個制裁一直在延續。如果北溪-2號項目成功,等於廢除了美國苦心積慮發起的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所以,美國通過打壓北溪-2號項目,目的就是繼續維持美歐聯合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封鎖。
2.北溪-2號項目成功,意味著歐俄合作進一步深化,美國失去歐洲主導權。
北溪-2號項目成功,意味著俄歐之間的經貿關係會日益密切,俄羅斯和歐盟誰也離不開誰,日益成為利益共同體。歐俄關係日益密切,進一步深化,北約將失去敵人而自我瓦解,同時歐盟在俄羅斯的支持下,日益自立,擺脫美國的殖民控制,美國將徹底失去歐洲主導權。所以,別小看這個小小的北溪-2號項目,這是普京總統戰略的大手筆,用豐富的油氣資源,構建歐俄利益共同體,化解美國的經濟制裁和封鎖。
3.北溪-2號項目成功,使美國失去天然氣美元定價權和結算權。
2017年,美國向歐洲輸氣28億立方米,但這對歐洲的巨大天然氣需求來說是杯水車薪。因為歐洲的天然氣需求的40%,依靠俄羅斯的供應。隨著北溪-2號項目的成功,歐洲的天然氣大部分進口,都會依靠俄羅斯。
北溪-2號一旦成功,不排除繼續有北溪-3號、北溪-4號,使俄羅斯豐富的油氣資源,源源不斷輸送往歐洲,為歐洲的經濟發展和民生需要提供充足的供應。而且這種油氣交易,將撇開美國,不用美元交易,更不用美元定價,這使美國失去了歐洲能源市場的美元定價權和結算權,無異於挖了美元霸權的牆角,是美元霸權的巨大威脅。
4.北溪-2號項目成功,使歐盟從美國的盟友變成強勁的對手。
北溪-2號項目成功,使歐盟更加自立,不再受制於美國的能源控制。同時,俄羅斯不再是歐盟的軍事威脅,歐盟完全可以退出北約,在軍事上實現自立。一旦歐洲軍建立,意味著美歐將爭奪歐洲的政治、軍事主導權,這種爭奪是你死我活的爭奪,歐盟從美國的所謂盟友,變成美國強勁的對手,這無異於加快了美國全球霸權的崩潰和解體。所以,美國必然不惜無所不用其極,哪怕採取恐怖襲擊的手段,也要阻止北溪-2號項目的成功。
北溪-2號項目的戰略博弈,給我們什麼戰略啟示?
美國與歐俄在北溪-2號項目上的激烈博弈,給我們什麼戰略啟示呢?龍凱鋒認為,有三點戰略啟示:
1.美國和歐盟的盟友關係,將逐步轉化為對手關係。
發起鐵幕演說,拉開世界冷戰序幕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過:「一個國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歐盟和美國身上,非常適合。
二戰時,美國袖手旁觀歐亞大戰,在最後關頭加入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並收穫了勝利的果實,從這一點看,美國無疑是成功的國家,歐洲是失敗的國家,因為二戰使歐洲不但失去了全球霸權,而且淪為美國的殖民地,不但被美國駐軍,而且被美國用馬歇爾計劃控制了經濟。
冷戰結束,歐洲趁機成立歐盟,開始了謀求擺脫美國控制而自立。但歐盟只是經濟上開始自立,軍事上依然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隨著歐盟的發展,經濟越來越自立和自信,歐盟軍事上和安全上的自立,是必然的。這意味著,美國和歐盟現在爭奪的是歐洲的安全與發展的主導權,爭奪的是歐洲的政治主導權,這種爭奪,使歐盟和美國的關係,已經從盟友關係轉化為對手關係,而且是你死我活的對手關係。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深刻反省的,很多人誤認為美歐是一體的,這是認知錯誤和事實錯誤。
2.歐俄的關係,會日益深化,這是大趨勢。
歐盟要爭奪歐洲安全與發展的主導權,要爭奪歐洲的政治主導權,要廢除美國對歐洲的殖民和軍事控制,所依靠的力量,就是中國和俄羅斯。因為目前只有中國和俄羅斯的核力量,能夠阻止美國的全球霸權,乃至美國對歐盟的霸權。貝魯特的戰術核爆炸,阿富汗美國投放的炸彈之母,都是對歐盟赤裸裸的軍事威脅,歐洲的安全主導權被美國所掌控,誰能保證歐洲不會發生類似的安全事件?
歐俄關係的深化,中歐關係的深化,使歐盟有信心有決心爭奪歐洲的安全與發展主導權,爭奪歐洲的政治主導權。北溪-2號項目,實質上是歐盟爭奪歐洲經濟、民生發展的主導權,爭奪歐洲政治的決策權。連一個油氣合作項目,都要被美國管制,何況其他的合作項目?
正所謂:見一葉而知秋、窺一豹而覽全身。所以北溪-2號項目的成功與否,決定了美國與歐盟爭奪歐洲安全與發展主導權、歐洲政治主導權,誰勝誰敗!也決定了未來歐洲的政治走向。
3.北約和G7面臨解體,歐洲會越來越自立。
美國控制歐洲,有兩個組織:一個是北約,這是軍事組織。歐盟對應的成立了一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簡稱歐安組織。但這個歐安組織,沒有北約這樣的軍事機構存在,這是不足之處。二是G7,G7是所謂的發達國家俱樂部,主要是美歐組成,相當於是經濟上的控制組織。
歐盟要自立,必然弱化或者退出北約和G7,這是必然的趨勢。因為美國就是通過這兩個組織來控制歐洲,歐洲既然自立,必然成立歐盟控制的軍事和經濟組織,否則無法自立。這個我們可以且行且觀察。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以上是本人的一家之見,歡迎朋友們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