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
面對美國「幹涉內政」的無理制裁,俄歐合作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號」的主要承建商——瑞士-荷蘭公司Allseas已宣布停工暫避風險。儘管如此,但「北溪2號」背後的工作團隊在21日仍發聲稱,管道建設的工作將繼續推進,「我們將與支持該項目的公司一同努力,儘快完成建設」。
同一天,俄羅斯外交部也作出強硬表態,稱莫斯科「將不顧任何國家的制裁」,繼續建設這一管道項目。
路透社報導截圖
美國總統川普20日籤署國防授權法案生效,其中對任何參與和幫助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進行管道建設的歐洲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持有的美國籤證和財產將被撤銷和凍結。
法案中還給出了30天的寬限期,允許相關公司和個人逐步撤出該項目。
迫於壓力,該項目的主要承建商、負責深海管道鋪設的瑞士-荷蘭公司Allseas,於21日宣布暫停鋪設管道的工作。其在聲明中解釋,「預計美國相關部門將出臺包括必要的監管、技術、環境在內的指導意見」。
《金融時報》報導透露稱,其實在Allseas宣布停工之前,策劃此次制裁的兩名參議員克魯茲和羅恩·詹森(Ron Johnson),曾致信Allseas公司執行長愛德華(Edward Heerema),要求其立即停止項目工作。
他們在信中寫到,「我們知道,俄羅斯為完成『北溪2號』管道建設,給Allseas公司支付了一大筆錢」。他們警告說,「但是哪怕你們繼續施工一天」,都將使承包商面臨「毀滅性、或致命性的法律和經濟制裁」。
他們還威脅說,「若你們試圖在30天寬限期內修完這條管道,這將毀掉你們的股東價值,還會毀掉公司未來的生存能力」。有媒體報導指出,在美方制裁立法之前,Allseas公司就已停止管道鋪設工作。
儘管主要承建商已停工避險,但俄羅斯和「北溪2號」項目背後的工作團隊仍堅稱,不論美國如何制裁,這一項目都會完成。報導稱,目前該項目已經鋪設管道約2100公裡,僅剩300公裡。
21日,「北溪2號」背後的工作團隊發聲稱,「我們將與支持該項目的公司一同努力,儘快完成管道建設」,「完成該項目對歐洲的供應安全至關重要」。
同一天,俄羅斯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也強調,莫斯科將「不顧任何國家的制裁」,繼續推進這一經濟項目。
俄方在聲明中指責美國,其試圖迫使歐洲接受其價格昂貴的液化天然氣,阻礙歐洲的經濟發展,同時削弱歐洲競爭力。
「這將導致歐洲在所有方面都輸掉」,聲明中表示,「華盛頓為了其地緣政治的野心和商業利益,不放過任何人,即使是美國在北約最親密的盟友」。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示意圖,圖自BBC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高級助手們透露,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直就美方的制裁問題保持聯繫。助手們還表示,儘管制裁會帶來一些阻礙,但預計俄羅斯會完成修建這條管道。
報導還援引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一名知情官員的話稱,為了應對美方制裁,俄國有天然氣公司已對自己的船隻和屬於俄承包商的船隻進行改裝,這些承包商在俄羅斯境外沒有業務,因此不受美國制裁。
俄一名資深參議員也表示,「北溪2號」項目推進必須遵守時間表。
原計劃該項目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於明年年中開始運行。但現在遭美方制裁後,項目的完成日期成了未知數。
參與該項目的歐洲公司包括:德國能源公司溫特沙爾、尤尼佩爾,法國前蘇伊士環能集團、荷蘭皇家殼牌,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和瑞士-荷蘭Allseas公司等。
「北溪2號」計劃從俄羅斯波羅的海海岸一路延伸自德國境內,建成後預計俄羅斯每年可向德國輸氣550億立方米,耗資近110億美元,可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
德國政府副發言人烏爾裡克·德默爾(Ulrike Demmer)指責說,美國推出該法案影響了德國和歐洲的公司,代表對德國國內事務的幹涉。德外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曾明確表態稱,「歐洲的能源政策是由歐洲決定的,而不是美國。我們拒絕任何外部幹預和域外製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