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中國的發明為什麼幾乎停滯?

2020-12-17 混沌派

從小就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但從宋朝發明活字印刷技術以後近一千年,中國幾乎再無發明影響世界的科技創造,而相反的是國外發明創造在近百年層出不窮。

美國人發明了飛機、潛艇、手機、網際網路、衛星轉播、全球定位系統,家裡的錄像機、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冰箱等電器幾乎所有都是美國人發明的,還有晶片、三極體、集成電路、作業系統、計算機語言,我們電腦裡面所用的的東西幾乎都是美國人的發明。

英國人發明了火車、紡紗機、電視機、蒸汽機、坦克、航母、雷達、機關槍、地鐵,還有大部分近現代體育運動都起源於英國。

日本人發明現在常用的二維碼、方便麵、馬桶、自動檢票機、卡拉ok、電子書、電飯煲、胃鏡、自動鉛筆。

德國人發明了發電機、汽車、火箭。

法國人發明了活塞式發動機、手槍、電影、挖掘機。

義大利人發明了無線電報。

荷蘭人發明了藍牙。

澳洲人發明了wifi。

在近百年的838項世界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中國。

理論上講一個國家的規模越大,創新越多,技術進步越快,但中國顯然發明貢獻與人口規模不成比例,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日本的10倍,英國的20倍,瑞士的165倍。按照知識創造的指數縮放法則,中國的發明創造應該是美國的5.6倍,日本的17.8倍,英國的42.3倍,瑞士的591倍。

但實際情況是,近百年裡,中國在發明創新方面對世界的貢獻幾乎為零,不要說與美國、英國比,我們甚至連瑞士的一個零頭也達不到。

瑞士人發明了手術鉗,電子助聽器,安全帶,整形技術,液晶顯示器,等等。中國人民銀行印刷人民幣使用的防偽油墨是瑞士的技術,中國生產的麵粉有60%-70%是由瑞士布勒公司的機器加工的。

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近千年中國的發明停滯不前?是中國人基因有問題嗎?

顯然不是!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解釋古代中國的輝煌。

問題原因第一則是封建體制打壓創新

公元1500年之前,西方不亮,東方昏暗。公元1500年之後,西方一些國家經過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逐步走向自由和法治,我們卻原地踏步,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又加上近百家的閉關鎖國和戰爭動亂缺乏發明創造的基本環境條件。

第二集體主義的盛行

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從屬於集體組織,集體主義強調人的共性忽略和個性,個人的思想、個性、利益等被大的集體壓制。

張愛玲曾經參加了上海第一屆文藝代表大會,她發現500多人的會場,除了她自己一身旗袍外,其他500多人都是藍色或灰色的中山裝,這種強烈的對比使得張愛玲感覺自己是個異類。

一種不適和恐懼油然而生,她敏感的意識到這樣的環境已經不適和有個性的作家生存,1955年張愛玲移居美國,一位優秀的作家最終客死他鄉。

像張愛玲移民的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近年來富豪裸官移居或轉移財產到海外。

第三學術潛規則造假問題嚴重

國內學術圈造假嚴重。就像之前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和最近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樣,這種現象在學術研究中最不應該出現,因為這對那些專心做科研的人來說太不公平了。

國內學術界很注重資輩。很多年輕學者拿不到應有的項目資金。可能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在中國有年齡有資歷的人總是會受到更多的重視,而那些年輕的科研人員很難獲得自己想要的資金。而在美國完全不會有這種問題,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就會受到重用。

所以導致近年來中國很多優秀科研人才遠走他國。

第四教育體制

中國式教育培育的孩子想像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非常之差。

「要聽話」用來殺自由「要孝順」用來殺獨立「就你跟大家不一樣」用來殺個性「別整天琢磨那些沒用的」用來殺想像力「少管閒事」用來殺公德心「養你這孩子有什麼用?」用來殺自尊「我不許你跟他/她在一起」用來殺愛情

進入了社會「那玩意又不能賺錢,也不能當飯吃,研究它幹嘛?」這樣的勸告,來抵制創新。

第五智慧財產權保護還不夠完善

近幾年商標、著作權、專利權的申請呈現井噴趨勢,但民間的山寨模仿依然普遍,企業被山寨被侵權了其維權成本也很高。

獲得市場壟斷地位的企業,大多利用壟斷優勢扼殺行業裡中小企業的創新,中國對壟斷的遏制和打擊做的還不夠,在確保機會公平方面應該需要大力加強。

相關焦點

  • 李劍農與英文版《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著名史學家李劍農(1880~1963年)曾任武漢大學史學系主任,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對中國近代史和中國古代經濟史研究做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所著《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一書被美國漢學泰鬥費正清譽為「對中國近代史的最清晰、唯一全面的評述」。
  • 為什麼人類近現代重大的科學發明創造都來自於基督文化?
    有一次閒聊,有朋友問及我一個問題:為什麼近現代重大的科學發現與發明創造幾乎都來自於西方,特別是基督文化? 這個題目很複雜,很大,如果要論述起來會很繁雜。不過,如果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也可以有一些簡單的判斷,幫助我們了解問題的大致來龍去脈。 在人類的早期文化中,各種文明對科學的探索差異不是很大。
  • 為什麼感覺物理學停滯了好久,物理學再也沒有驚人的發現了?
    但是許多人卻感覺物理學停滯了好久。人們到現在還在研究100多年前的相對論,量子力學,證明引力波的存在還是最近的事情。 從20世紀以來,人們在物質方向的研究是從大到小,在宇宙方面則是從近到遠。人類就好像處於這二者中間的觀測地位。隨著各種研究,這顆科技之樹開始了長出了各式各樣的分支,錯綜複雜,令人眼花繚亂。
  • 全球身高研究:中國人百年長高10釐米 日本漸停滯
    研究還發現,一些國家的國民身高儘管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初期出現了短暫增長,但在過去的30-40年間卻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在身高增長停滯的富裕國家中,美國首當其衝,其次是英國、芬蘭和日本。而與此同時西班牙、義大利以及很多拉美和中亞國家的身高卻在不斷增長。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和中東的一些國家,近三四十年來民眾的平均身高出現了下降。
  • 近百年來最致命的十大傳染病--中國數字科技館
    1天花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3億~5億  2結核病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2億  3流感  近百年來患者死亡數:超過1億瘧疾的英文Malaria源於義大利語,有「壞空氣」的意思,古羅馬人認為瘧疾是沼澤地散發出的濁氣引發的,在中國古代稱為「瘴氣」。  瘧疾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威脅生命的疾病,通過受感染的雌蚊叮咬傳至人類,近百年來導先後致數十億人被感染,超過5000萬人死亡。瘧疾是至今仍在大規模暴發的傳染病之一。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清朝最牛發明家:各發明領先西方百年,康熙若不壓制,列強哪敢來
    說到發明家,人們會非常自然的想到愛迪生、牛頓以及愛因斯坦等一堆人你們可能沒有想過腦海之中出現的都是外國人,世界上難道真的只有外國的發明家非常牛嗎?中國難道就沒有什麼發明家很牛,實際上不然。中國古代之中的發明家實際上非常牛,但是卻被朝廷給埋沒了,不僅如此甚至還被埋沒於歷史之中,就是連教科書也很少提及到,尤其是在清朝,真的埋沒了許多非常優秀的發明家。清朝之中有這樣一位非常牛的發明家,要比愛迪生和牛頓都要強,康熙如果重用現在中國早就成為了非常發達的國家啦,也不會出現清末八國聯軍入侵的事情!
  • 這是近百年才出現的,如今中國已開始逆襲
    我們在出國旅遊的過程中確實會有外國人比中國人高的感覺;在各種有外國人出現的中國影視劇作品中,出現的白種人個頭也確實很高。也因此給了世界人民一個刻板的印象,中國人天生比白人矮。在很久以前,黃種人身高和白人差別不大中國人矮?這是近百年才出現的,如今中國已開始逆襲。
  • 他是清朝發明家,堪比愛迪生,若是得到重用,中國將領先西方百年
    清朝初期,有一位能與愛迪生媲美的發明家,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自行車的人。若是康熙皇帝能重用他,中國至少能領先西方幾百年。黃履莊,今揚州人。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喜歡動手製作一些小玩意兒。大約七歲時,他自己雕鑿了一個小木人,內含機巧。
  • 為什麼物理學近百年沒有重大突破?
    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種說法:物理學近百年來沒有重大突破了?好像從直覺上,好像確實是如此。但實際上,直接去下這樣的結論有點過於草率了。這是因為物理學的發展不僅僅是和人類的智力有關,它還和測量有關,實際上人類的智力是超越物理理論而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 為什麼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叫阿拉伯數字?
    古代印度文明,在當時很發達為什麼古印度的數學那麼發達?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大約成型於公元前5世紀。最初,存在多種阿拉伯數字的書寫方式為什麼是古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呢?因為在古印度,數學和天文學比較發達。為什麼數學和天文學比較發達?
  • 美國天才發明家,2大發明毒害世界百年,最後卻栽在自己發明之手
    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不能發明出系統的科學技術感到十分的遺憾,比如中國發明了火藥,卻不能發明出飛機大炮,實在是一件頗為遺憾的事情;比如中國發明了火藥,卻又不願意更進一步發明出系統的化學體系,讓中國後面在科學上落後了一大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是因為中國人發明不出來嗎?
  • 味千拉麵擴張幾乎停滯 "源自日本"策略尷尬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近日,記者獲得消息,味千(中國)位於湖北宜昌的唯一一家門店已經關門,這家店是味千(中國)2010年實施「布局三線城市」戰略時在湖北中心城市武漢之外的兩家店中的一家。儘管味千(中國)稱此舉是「公司正常經營調整」,然而2012年以來,「骨湯門」的陰影仍存,「日本烙印」的影響下,北京、福州等城市均出現過連續關店的消息。門店收縮、股東減持、機構降級,一系列衝擊面前,味千的營銷策略將在「日本品牌」還是「港資企業」的定位間如何選擇?
  • 最早使用煤炭,歷代能工巧匠眾多,中國為什麼沒有發明出蒸汽機呢
    古代中國,曾經是一個孕育了不少發明創造的文明古國。據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歷史上最少有幾千項發明創造造福了當代全人類。然而近代以來,中國開始閉關鎖國,盲目迷信自己的實力。自此,歐洲成為近現代強國的搖籃。要說什麼是工業革命,很多人可能都會聯想到蒸汽機的發明。蒸汽機是一位名叫瓦特的機械學徒工改進發明的,後來被英國推廣使用,促使英國成為日後的世界頭號強國。然而翻開歷史,我覺得最應該首先發明蒸汽機的應該是中國才對。為什麼這樣說呢?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
    據統計,中國古人曾發明了5萬個成語,其中有96%是四字成語,可現代卻很少發明新成語,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大概有3點。第一,在古代,由於條件受限制,那些出口成章的人不是名門望族,就是滿腹經綸之人。而這些人非常集中,在古代社會非常少,所以,成語在這些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普遍都會讀書識字,文化也趨向平民化,自然成語發明就少很多。
  • 西方的教育模式,為什麼不適合中國
    西方教育模式,為什麼不適合中國?首先,西方教育的現代教育模式,比我國要早五百多年。西方古老的大學,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我們的北大,不過一百年歷史。中小學,更加這樣。因為,我們國家原來的教育方式,是私塾教育,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半耕半讀,就算諸葛亮也是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所以,西方教育模式,在傳統上,就與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有衝突。
  • 瑞士媒體:中國形象「下滑」,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中國政府?
    瑞士《時報》12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為什麼不怨恨他們的政府?仍有待溯源的新冠病毒一年前開始衝擊中國,並讓世界進入了曠日持久的封閉。歐美國家至今仍處於「癱瘓」狀態,中國已經顯示出對疫情的良好控制。就在外國人認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因為香港、新疆、南海等問題出現「下滑」、中國人應該怨恨政府的時候,民意調查結果卻顯示,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政府的支持度有所提高,中國是民眾對政府最為樂觀的國家之一。首先,從經濟上看,中國GDP的增長有目共睹。
  • 麻將是中國發明的,為什麼上面有日本文字?今天算是搞明白了
    俗話說得好:「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麻將作為中國的國粹,很多人一天不打渾身難受,為什麼中國人打了幾百年的麻將,上面卻刻著日文呢?這還得從麻將的起源說起,歷史上對麻將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有一個相對靠譜。
  • 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難道真被三體文明鎖死?楊振寧指出新方向
    自上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至今,百餘年時間,人類物理學研究幾乎陷入停滯,既沒有重大物理公式被發現,也沒有形成任何突破性物理學理論。人類社會的發展,難道真的已被三體文明鎖死?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工業社會;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現象,電動機、發電機相繼問世,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世紀末,摩爾定律失效,美日歐等世界最大經濟體增長失速,幸而有網際網路帶來的信息技術革命接棒,世界經濟才沒有陷入大蕭條。
  • 大家以為是外國人發明的那些東西
    大家都知道」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還有很多東西是中國發明的,卻一直被認為是外國人發明的。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無比的榮耀,現代的我們不應該更加努力重回世界這巔嗎?所以西方人刀叉並用只不過四五百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