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來,吳果英無怨無悔、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智障養子,用一雙辛勤的雙手,託舉起一個孩子的希望。沉甸甸的責任壓彎了她的腰,但她用爽朗的笑聲掩蓋所經歷的一切苦難。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良保 陳大聖 實習生 劉起福)四十多年來,吳果英無怨無悔、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智障養子,用一雙辛勤的雙手,託舉起一個孩子的希望。沉甸甸的責任壓彎了她的腰,但她用爽朗的笑聲掩蓋所經歷的一切苦難。
42年前,豐城市洛市鎮東安村的吳果英從衛生院抱回來一名棄嬰,給孩子取名範伯孫。
讓吳果英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一家人才發現孩子有先天性智力障礙,一直沒有自理能力。
親戚鄰舍都勸吳果英把這孩子送走,但吳果英堅持把孩子留了下來,四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顧他,在親生兒子身上花的心血不及範伯孫的半分,待他比親生兒子還有耐心。
有一次,吳果英發現範伯孫不見了,找遍了村裡每個角落都沒找到。眼看天色越來越晚,鄰居們讓她別找了,但吳果英不甘心。
凌晨,鄰居們上山時發現了範伯孫,吳果英一把抱住在樹下瑟瑟發抖的兒子,號啕大哭。從此以後,吳果英不管去哪裡幹活都時不時地看一眼範伯孫,看到他在,心裡才踏實。
十多年前,吳果英丈夫患重病去世,讓這個原本拮据的家雪上加霜,親生兒子範友孫又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可附近的姑娘看到她家的情況,都不肯嫁到她家。聽說隔壁縣有戶人家在招上門女婿,吳果英就「狠心」將親生兒子「嫁」過去做上門女婿。
面對不理解的範友孫,吳果英說:「兒啊,你還年輕,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創造自己的未來,可是你哥哥,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他離不開我啊!」
吳果英幾乎是寸步不離範伯孫,她不能去親戚家住,不能享受與孫兒的天倫之樂,甚至不敢生病。
一年冬天,吳果英患上了重感冒,渾身無力,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傍晚時分,範伯孫一直在她身邊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也許他是餓了、也許他也是在擔心了。
吳果英強忍著身體的不適爬起來給他做飯,範伯孫一直跟在她身後遞菜、拿碗筷,還倒了一杯熱水給她,「媽媽,喝水。」吳果英眼淚忍不住流下來,這是她四十年來聽到的最溫暖的話。
自從那次生病以後,吳果英開始耐心地教範伯孫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希望在她老去之後,能夠生存下去。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範伯孫成了村裡的保潔員。
好多村民對吳果英說只要跟政府講困難,政府肯定會給她幫助的,可她總是說:「政府已經給了我很多幫助,我很知足。我要給範伯孫一個榜樣,讓他掌握養活自己的本領。」
42年過去了,很多人不止一次地問吳果英「你後悔過嗎?」吳果英面帶笑容的回答:「不後悔,一點都不後悔,既然我把他撿來了,就要對他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