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面對棄嬰現象

2020-12-19 覺軍賢友

坊間曾這樣比喻國內收養現狀:幾乎每家兒童福利院門口,都有兩支隱形隊伍,一支在遺棄孩子,一支在苦盼孩子。

棄嬰,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群體,每年超過數萬名不幸的孩子被遺棄。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可能身患疾病,可能身體殘障,也可能不幸地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一、遺棄孩子的原因無外乎利益

遺棄孩子的原因很多,相信每一個遺棄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定的理由而不是成為幾十年後心裡上的重負,可能他們感到,遺棄是為孩子做的最好選擇。

瑪欣德尊者在《阿毗達摩精要》裡說:「這個世間的人都是被無明、貪愛所蒙蔽,世間所追求的、所歌頌的、所讚嘆的是貪、瞋、痴。」人為了利益,什麼都會做。遺棄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孩子只是父母的從屬品,他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所以必然可由父母主宰。認為孩子的利益本質上還是低於父母,孩子有義務在父母遭受危險時為父母捨棄自己的利益。所以兩相衝突,先犧牲的就是尚在襁褓中不能反抗的嬰兒,所有的因果都匯聚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

例如戰亂饑饉父母可以「易子而食」或者「賣兒鬻女」,「二十四孝」中有好多非常荒唐的故事,如「郭巨埋兒」,郭巨把父親留下的家產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則獨自把老母親供養起來。因為家境逐漸貧困下來,養活妻兒老母一家人有了困難,便要想著把兒子活埋了,減少一份負擔,好來養活老母,這不太殘忍了嗎?

二、不管有什麼困難都不能遺棄孩子

人人生而平等,靈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明白生命的價值。每當上天賜給我們美好的新生命,自有一份美意在其中:為了讓我們學習如何用愛去呵護另一個生命。

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還不知人間冷暖,剛剛來到人間,就體會到了險惡,遭到父母的拋棄,他是不幸的,更是無辜的!作者「有故事的店視頻」在《一個佛教法師和她收養的33個孤兒,聞者淚目》裡說:「一般人很難想像,從出生就被拋棄的孩子將怎樣存活,如何成長,又如何面對自己、面對親情與愛、面對來自整個世界的槍林彈雨。……從生命跡象初顯之時,到走完漫長的人生路,被遺棄的生命需要經歷九十九次的死亡,才能換來一次重生。……一個人在這世間獨行,承受著本不應由他來承受的一切,又有多少孩子,能跨過命運的這道門檻?……佛門渡厄難渡人間苦,這些孩子被選擇的權利始終遠遠高於選擇的權利,被裹挾、被拯救、被憐憫,都是他們要面對的一門生死課。如果生即能語,想必他們都想對著這塵世深鞠一躬:生而為人,對不起。」

在棄嬰的心裡,哪怕自己被城市裡的百萬富翁領養,也不及在親生父母身邊自由成長,再好也不及生他的媽媽!母愛的缺失或許會成為伴隨孩子們一生的傷痕,棄嬰心理將是他們一輩子的烙印,他們一直活在可能再次被拋棄的恐懼,及對自己真實姓名、生日、出生地一無所知的迷茫中。希望這種痛苦能成為改變方位的坐標,但凡能在挑戰中倖存下來的人,都能夠開始另一種人生。

那些準備為人父母,或者意外成為父母的人,你們應該更理智、成熟、有責任感,不管有什麼困難,都不能遺棄自己的孩子。既然不要,為何要生呢?既然生了孩子,莫問男女、健康與否,一定要負責到底,萬萬莫丟棄。生而不養,何以為家?孩子的未來還將有更多的路要走。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心存良知和善念,不要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們痛下毒手。請慎重,不要因一時衝動,造成終生遺憾。

我們希望遺棄自己孩子的父母能夠良心未泯,早點接孩子回家。也希望,孩子能夠早日找到家人,更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三、不要報復遺棄自己親生父母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對於遺棄自己孩子的親生父母,我們都是一種態度:無論怎樣,這是你們的親生骨肉,這種做法確然違背社會道義,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而棄嬰也往往有一種報復心理:當初被父母拋棄,真的想不通,也很恨他們!但是,請記住,自己沒必要為拋棄你的人過多的傷心!親生父母總是生你的,不應該仇恨他們,相信親生父母也是無可奈何,不能親自撫養孩子,只能忍痛遺棄。

濟群法師說:「佛教認為,在父母和兒女之間,必然有著特別深厚的緣分。有道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不論來的是什麼,終歸是有它的緣由,有它千絲萬縷的宿世糾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順緣,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緣,同樣要心存感恩,因為當下就是化解往昔惡業的機會。把握這個機會,才能轉逆緣為順緣,而不是讓這種不良關係帶入未來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纏繞。 所以說,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時,是以彼此尊重為前提,以珍惜緣分為原則,以心存感恩為重點。」

「棄嬰多是富貴命」,佛教是相信萬物之間都有聯繫的,因而面對棄嬰,認為他們是自身帶有大富大貴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他們的生身父母沒有福報,不配享有。而棄嬰也沒有還其生身父母債務的責任,只是借腹所生,被其遺棄,所以被遺棄的他們其實是在等待自己的有緣人撿拾收養,繼而給對方帶去滿滿的福氣。而撫養他們長大的人,也被視作是前世積累福報多,所以才能換來今生的好運。

佛陀在《法句經》中說:「於此世界中,非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居家戒諍訟,訟則終兇。幫人打架的人,是要挨打的。凡事要以善勝惡,人要寬以待人。

要有感恩之心,沒有父母就沒有你。

相關焦點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一、收養棄嬰是一種福報凡世人,都有三個最大的願望,乃財、子、壽。如果有了錢財而又長壽,膝下猶虛,也是美中之不足。二、「棄嬰多是富貴命」佛教是相信萬物之間都有聯繫的,因而面對棄嬰,認為他們是自身帶有大富大貴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他們的生身父母沒有福報,不配享有。
  • 佛教故事:見財起意殘殺棄嬰 愛子暴斃夫妻反目
    棄嬰越來越多,希望他們平安。此人眼見親子慘死,真是有如雷擊,想到城外棄嬰,頓時悔恨交加,加上驚魂不定,他也守不住心底的秘密,就將自己在路旁踏殺嬰孩的劣跡告訴妻子。妻子痛恨他竟如此狼心狗肺,居然殘殺棄嬰,致使親子跌斃,真是現世惡報,當下就要和他拼命。兩人又哭又打,鬧個不停,結果被巡邏的警察聽到,於是拘捕此人,以殺人等罪送法院審訊、依法判決。
  • 貧窮、宗教、缺陷,古羅馬社會中為何棄嬰現象頻發,法律都「無視」?
    在古代棄嬰現象在許多國家都曾普遍出現,棄嬰這一消極態度和行為,是非常不提倡的,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許多棄嬰還是會普遍出現。人心都是肉長的,棄嬰現象肯定也是被逼無奈,或者是時代對嬰兒的不友好,還有就是封建社會的迫害,古羅馬社會中的棄嬰現象值得讓我們深思,作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就這樣被丟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缺失,不管是何原因,都應一探到底。
  • 歷代高僧:耆婆 從棄嬰到一代佛教醫王的離奇人生
    從棄嬰到一代佛教醫王的離奇人生(圖片來源:資料圖)如果不提到耆婆,佛教醫學簡直談不下去。長期以來,耆婆的大名一直響遍東方社會,人稱「醫聖」,比起西洋的名醫希波克拉底,毫無遜色。耆婆之所以能夠稱為名醫,無疑是一輩子得力於世尊,所以他對佛教的真理十分恭敬。有一次,阿闍世王因為業障而患了一場大病,幸虧世尊救了他。佛教醫學因為得到當代第一名醫耆婆的協助,才形成世尊的醫學。所以,世尊也是佛教醫學的始祖,佛經上始終稱世尊為「大醫王」。佛經裡,到處出現世尊與耆婆的治療事跡。佛經堪稱醫學的智慧寶庫,隨著現代西醫的發展,亮光也愈來愈強勁有力。
  • ■這就是德國沃爾德弗雷德醫院的棄嬰箱。
    一旦棄嬰箱從外面被合上,箱子就無法再打開了。嬰兒的重量與活動會觸發箱內的感應器,醫院會收到警報,被告知這個嬰兒的到來。產婦合上不能再打開的棄嬰箱蓋子,悄無聲息地回到她來的地方,一切了無痕跡棄嬰箱是中世紀歐洲的發明。不過上述情景卻發生在2012年的德國,目前歐洲最堅挺的經濟體之一。且棄嬰現象在歐洲正在逐年增加。棄嬰箱最早出現在12世紀的義大利。
  • 江西寧都海蓮寺尼師30年收養20名棄嬰 多人已考入大學
    常妙法師和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們在黑板上練字孩子們領取愛心人士捐贈的物品孩子們生活的海蓮寺,這裡也是他們溫暖的家佛教在線江西訊 常妙法師是江西寧都縣梅江鎮海蓮寺的一位出家人周圍看熱鬧的市民除了感慨之外,卻無一人願意收養這個可憐的棄嬰,也想不出什麼幫助她的好辦法。常妙法師收留了這個棄嬰,成了她收養的第一個孩子。「放生是人們常做的善舉。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如果我不收養,很可能就會餓死凍死。收養這些孩子比放生更有意義。」常妙法師這樣給來寺院的香客解釋她收養棄嬰的原因,並動員大家一起來幫助棄嬰,給她們一個溫暖的「家」。在寺廟裡撫養小孩並不容易。
  • 棄嬰島八百年:顧惜婦女自尊 呵護棄嬰生命
    由於棄嬰太多,令孤兒院在財務上難以承受,故五年之後,即1714年,這個棄嬰旋轉抽屜便停止了使用。此外,德國早期著名的棄嬰旋轉抽屜還出現在卡塞爾(1764年)和美因茨(1811年)。004 棄嬰島消失了一個世紀棄嬰輪盤在1880年後逐漸消失,但棄嬰問題在世界各國仍普遍存在,棄嬰的生命常常得不到保障。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並明確,「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必須與當地縣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其間,袁厲害以及她的「非法收養」被媒體大量報導。但至今,蘭考既沒有「優先」建設福利機構,使得一旦有棄嬰,人們就更願意選擇出名的「愛心媽媽」,甚至有警察也曾主動送棄嬰到其家。
  • 中國大媽撿到日本棄嬰,頂著全村人的壓力,把他當親孫子養
    羊角大娘沒有撿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卻發現了這個棄嬰。見嬰孩披著日本軍衣,不難猜出這是日本人的棄嬰。善良的羊角大娘把孩子抱回家,給孩子取名狗娃。羊角大娘不想看到孤苦無依的孩子沒有人照顧,同時她也考慮到兒子葫蘆。葫蘆是個聾啞人,一直也沒有取上媳婦,她希望葫蘆能夠老有所依,日後狗娃能夠成為葫蘆的依靠。
  • 南京棄嬰島被棄嬰兒數量驟增 外地父母開車把孩子送來
    近期的西安、南京,以及明年的深圳等地,各地棄嬰島陸續投入使用。南京社會兒童福利院的棄嬰島(正式名稱為「嬰兒安全島」)自12月10日啟用以來,幾乎每天都收到棄嬰,而據該院工作人員稱,最近幾日更是有外地的父母看到相關報導後,開車把孩子送過來。本來是為保障棄嬰生命的「安全島」,設立之後卻帶來了更多的棄嬰,現實與初衷的違背讓福利院方面顯得十分尷尬。
  • 衢州「嬰兒安全島」開放13天 貴州夫婦因棄嬰被警告
    而在我省,首個「嬰兒安全島」在衢州已經開放13天,已有10餘名棄嬰被放入安全島,這些棄嬰來自全國各地。從5月31日接收第一名棄嬰至今,棄嬰數量的增長速度已經超出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預計。  為此,衢州「嬰兒安全島」已開始實施24小時勸導制度。衢州市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先在現場勸導棄嬰者,對不聽勸阻的棄嬰者則打110報警,由公安部門對棄嬰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 民警值守「嬰兒安全島」 衢州棄嬰者全被勸返
    6月11日,零點至凌晨4點,短短4個小時,衢州「嬰兒安全島」出現了建島以來的棄嬰高峰。多名重病嬰兒的當事人從外地趕來,欲將孩子遺棄在「嬰兒安全島」中。經過我市福利院工作人員和公安民警的勸導,最終,這些意欲棄嬰的當事人帶著嬰兒離去。
  • 南京:單身男子撫養女棄嬰年齡須差40周歲
    針對公民收養棄嬰的現象,民政、公安、司法、衛生、計生等五部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今年4月1日前私自收養棄嬰的公民,須依法補辦相關手續,解決被收養人的戶口、上學等問題。而10年前收養的,則按原規定辦理。
  • 丟入「棄嬰塔」任由自生自滅,令人心痛
    丟入「棄嬰塔」任由自生自滅,令人心痛在封建時期,農耕文明和重男輕女的情況下,男尊女卑在人們心目中立下了很深的觀念,當時的人們生活負擔比較重,還時常有戰亂發生,生活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在晚清時期,籤訂了不少的不平等條約,賠償款更是多的數不勝數,整個中國的老百姓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來交稅,每年剩餘的收入不夠一家溫飽,甚至還有人會餓死。
  • 清朝棄嬰塔有多殘忍,把嬰兒扔在上面任其自生自滅,充滿著無奈
    在這種狀況下,就出現了很多棄嬰的現象。而在清朝時,由於棄嬰的現象眾多,就出現了棄嬰塔。其實,所謂的棄嬰塔並不是塔的名字。塔是正常的塔,只不過有很多人把新生的嬰兒丟棄在上面或者附近,所以這種塔就被稱為棄嬰塔。一般來說,被丟棄的嬰兒多是女性,或者那些生下來殘疾的嬰兒。因為女性在當時地位低下,而殘疾的嬰兒多數人家是養活不起的。
  • 群眾送錦旗感謝派出所及時為收養棄嬰落實戶口
    據了解,2017年5月4日,房縣紅塔鎮油坪村民鄧某到城關鎮三海走親戚,途經城關鎮白土村委會附近時,發現路邊有一個紙箱,仔細查看後發現紙箱內有一名棄嬰    目前,小孩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面對無戶口入園難等問題,收養人張某找到紅塔派出所申請上戶。
  • 漢中發現男性棄嬰一名 現尋找棄嬰親生父母
    (原標題:漢中發現男性棄嬰一名 現尋找棄嬰親生父母) 2020年9
  • 被丟「棄嬰塔」,任由風吹雨打、自生自滅
    這種滅絕人性的做法,也導致了大批的成年男性無妻可娶的現象,所以歷朝歷代都有法律禁止"棄嬰深山"的現象發生。但是由於重男輕女的觀念實在太重,加之社會動蕩不安,課稅徭役太過繁重。在當時社會普遍認為撫養一個女孩長大成人,不但沒有多大貢獻,甚至會成為家庭的累贅,因此這種滅絕人性的現象依然屢禁不止。民間也由此誕生了"棄嬰塔",主要用來保管棄嬰的屍體,猶以晚清時期最為普遍。
  • 中國「棄嬰島」:關門因東施效顰
    由於沒有法律限定棄嬰年齡,中國棄嬰島人滿為患不足為奇:2014年廣州棄嬰島接收262名棄嬰超過三分之一年齡大於1歲 中國棄嬰島原本希望保護的是1歲以下的棄嬰(例如山東濟南市福利院的棄嬰島),但由於沒有嚴格法律限定棄嬰年齡範圍
  • 首爾」嬰兒箱「收容棄嬰引熱議 反對者稱侵犯嬰兒人權
    央廣網首爾3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首爾當地時間13點39分,在今年的兩會上,棄嬰安全島也是大家關注的話題之一。儘管還處於試行階段,但已經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棄嬰安全島保證了棄嬰的安全,但也有人覺得這會使棄嬰的數量增多。那麼其他國家針對棄嬰,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呢?我們來看一下鄰國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