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交通運輸文化?交通運輸文化對行業的發展起著多大的作用?如何推動交通運輸文化建設?怎麼有效地傳播交通運輸文化?
4月24日至28日,中國交通報社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交通運輸文化品牌建設與宣傳培訓班,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優秀文化品牌創建單位有關負責人,為學員做了詳致的詮釋。
培訓班現場。
李詠梅
陸錚
王莉
交通運輸文化建設步入了新階段
「交通運輸文化是行業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並不斷積累的,體現行業價值理念的各種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成果,是行業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交通運輸文化體系建設內容分為,交通運輸精神文化建設、交通運輸制度文化建設和交通運輸物質文化建設。」陸錚老師用大量的資料和案例對交通運輸文化做了詮釋。
陸錚老師是交通文化建設示範單位與交通文化品牌測評體系課題組成員,多次為培訓班學員授課,深受學員歡迎。
他講到,交通運輸部為指導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對交通文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總結經驗,現在交通運輸文化建設步入了新階段。
「交通運輸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他說,各級組織從著手文化建設開始,經過策劃、調研、基本價值理念提煉、形成文化體系、理念落地實施到廣大員工認知、認同並接受組織價值理念的一系列過程,文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在此基礎上,組織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把交通文化建設不斷地融入本組織的科學有效的日常管理之中,使組織的文化建設真正落在實處,收到實效。組織的管理也漸漸向文化管理過度,最終到達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文化運行的常態。
在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中要求「領導重視、精心組織」,「要把『十百千』工程擺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精心制訂活動方案,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紮實有效開展活動。
陸錚認為,領導在組織文化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是組織文化建設的領袖;領導是組織文化生成的關鍵因素;領導是組織文化建設中的第一主體;領導決定著組織文化的生命;領導在文化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職責。
那麼在文化建設中,領導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一是對本單位的企業文化建設進行系統的思考;二是讓員工明白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理解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總結、提煉優秀文化基因,構建基本價值理念;四是摒棄本組織存在的消極的不健康的文化價值理念;五是言傳身教,引導員工採取符合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行為;六是對認同本單位文化的行為予以獎勵,反之則給予懲罰。
打造強勁的交通文化建設隊伍
《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第41條指出,「要加強隊伍建設,選配有熱情、業務精、肯奉獻的同志從事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工作,創造學習條件,定期培訓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工作骨幹隊伍」。
陸錚提出,交通運輸文化管理者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包括:交通運輸文化基本知識、交通運輸組織文化體系、交通運輸組織文化建設基本方法、交通運輸組織文化建設工作流程、交通運輸組織文化建設模型和交通運輸組織文化建設基本要求;六種基本技能是:文化建設規劃制定、交通運輸文化診斷調研、交通運輸組織文化價值理念設計、交通運輸組織文化體系設計、交通運輸組織文化落地實施和交通運輸組織文化建設評價。
交通運輸文化在感知體驗中傳承
中國交通報社總編輯李詠梅認為,交通是最源遠流長的行業,有最豐富的文化沉澱和文明基因。長江之旅也是文化之旅,絲綢之路即是詩歌之路。李白用「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記載著始發、速度、抵達;杜甫用「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描繪了溝通、跨越、喜悅。
「華夏文明是人類交通文化的寶藏。」對於如何傳承交通運輸文化,李詠梅在授課中講到,我國的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是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全新的交通發展觀、交通美學、交通文化理念,亟待研究完善,使交通事業更具靈魂、智慧和底蘊。中國的交通運輸文化建設,現已進入黃金時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文明的繼承和延伸。在國家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中,交通文化應具有清晰的自身特色,彰顯持久的精神魅力。
交通運輸文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陸錚給當前交通運輸文化建設提出四點建議:認真學習和掌握交通運輸文化建設頂層設計的指導思想和具體要求,是文化建設融於管理、有效落地實施並收到實效的根本保證;建設文化運行長效機制領導是關鍵;培養建設一支文化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是組織文化長效運行的有力保障;制度建設常抓不懈,強化執行力建設是重要手段。
王莉教授在中央黨校承擔文化建設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她的講課內容是「交通行業發展對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如何建設行業文化 推進行業新發展」。
她說, 一個國家是存在兩種實力的,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硬實力通常是指國家的GDP、硬體設施等,而文化、制度、傳媒等被稱為軟實力。當前,文化發展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同樣,她認為,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快速發展,為文化建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對於怎樣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文化發展?她表示,一是強化共同理論武裝,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思想凝聚力;二是培育共同價值追求,宣傳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提升精神感召力;三是蘊育共同道德文化,加強職業道德,行業規範學習,進一步增強文化感染力;四是共同恪守誠信準則,完善誠信建設制度,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公信力;五是共同講好交通故事,進一步提升輿論引導力。
她說,交通行業文化建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它隨著交通運輸建設和管理的推進而深入,貫穿於交通運輸業的全過程,是一項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的和風細雨式的工程。
■對話
培訓班邀請了浙江滬杭甬高速黨群部部長陸興海,江西高速泰和管理中心黨辦主任曾輝,麗水汽運集團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呂麗君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測繪中心黨委副書記馮立新等單位代表就如何打造文化品牌這一主題進行對話討論,並回答學員們的提問。以下是嘉賓的主要觀點。
嘉賓對話現場。
企業文化引導企業戰略
企業品牌(包括產品品牌、服務品牌)更多體現在企業戰略中,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人的行為與觀念的關係,人先有了觀念,對事物有了看法與認識,然後才產生在觀念支撐下的行為,而行為又影響了人的觀念。
一方面,企業戰略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單元,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反映,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便會產生什麼樣的企業戰略,產生什麼樣的企業品牌。企業通過戰略管理實現使命和達成願景,企業戰略反映著企業宗旨和核心價值觀,有著深刻的企業文化烙印。優秀的企業文化往往會指導形成有效的企業戰略,並且是實現企業戰略的驅動力與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企業文化應該服務於企業的戰略,企業要創建有利於企業戰略實現的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指導企業制定戰略的同時,又是調動企業員工實施戰略的保證,是「軟」管理的核心。企業要實現戰略目標,必須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來導航和支撐,用文化打造企業品牌,用文化樹立企業信譽,用文化傳播企業形象,用文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因此,有效的戰略和優秀的文化是企業成功的模式和基礎。文化引領戰略,企業文化的戰略導向就是指企業的一切行動都必須在文化的約束和指導下進行,一切企業行為和企業人的行為都必須與文化保持一致。
有效的戰略和優秀的文化是企業成功的模式和基礎。——浙江滬杭甬高速黨群部部長 陸興海
好酒也要勤吆喝
品牌認知度和知名度是打造品牌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獲得關注,讓品牌在公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從塑造品牌形象入手,我們設計了視覺、行為在內的完整的形象識別系統,讓品牌「映山紅」更廣泛地被公眾接受和認可。視覺識別方面,設計註冊了品牌商標,鮮明、直觀地展現品牌名稱和特色,並在所站、收費窗口和養護領域規範運用品牌標誌,製作與映山紅顏色一致的服裝,收費員佩戴「映山紅」品牌胸徽。行為識別方面,統一微笑服務,統一服務語言,統一收費動作,統一星級服務。
其次,從廣告、公共、新聞傳播等方面入手,開展品牌推介和營銷。
充分利用所轄沿線的跨線橋、高炮、LED電子顯示屏及電子情報板等進行品牌標語、口號的宣傳,編印《品牌手冊》,製作專題宣傳片,製作「映山紅」便民服務手冊、水杯、抽紙、檯曆、雨傘、摺扇、購物袋等,便於收費站開展活動時發放給過往司乘;在節假日開展便民服務活動,發放品牌宣傳折頁,推介「映山紅」品牌;在新浪和騰訊開設了「映山紅」官方微博。
與主流媒體合作如:《中國交通報》、《中國高速公路》雜誌等,保持持續性的正面曝光率,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冠名各類賽事活動如:江西省高速公路收費形象技能展示大賽等、與《中國交通報》駐江西記者站、江西高速攝協聯辦 「映山紅」杯攝影比賽。邀請媒體朋友走進泰和管理中心,了解「映山紅」,通過專業媒體對「映山紅」做全面深入的報導和宣傳。
開通運行了「映山紅」微信公眾號,保持和服務對象的及時互動、溝通;成立客戶經理隊伍、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和投訴舉報熱線、每個收費站都設立「映山紅」客戶服務室、便民服務室,免費為過往司乘提供即時路況、VIP積分兌換、短暫休息、電腦上網、手機充電、報刊閱讀、信息諮詢、施救維修等服務項目;成立「映山紅」志願服務隊,開展愛心獻血、社會義工和幫扶助學等公益活動,定期開展義務勞動、對屬地困難學童和孤寡老人持續性幫扶,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認知度和知名度是打造品牌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礎。——江西高速泰和管理中心黨辦主任 曾輝
精神、行為、品牌和制度文化的高度凝鍊
海測文化打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內在的需求,一個是外在的動因。
內在需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受社會上有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些優良傳統傳承逐步在減弱,價值取向多元化;二是隊伍缺乏明確的目標,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下降;三是對外形象的宣傳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
外在動因是交通運輸部2010年8月20日下發了《關於印發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方案的通知 》,上級要求我們按照文化品牌標準要求,建立我們的體系。
天津海事測繪中心在文化建設方面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神文化的高度提煉。2011年7月,通過面向社會和所有幹部職工徵集海測精神,從800餘件稿件中進行投票和評審,最終選定了 「精測海疆 使命必達」。對徵集到的151件LOGO作品進行投票並討論,最終確定「萬裏海疆 探路先鋒」文化品牌標識。提煉核心價值體系,制定符合單位工作性質的精神、願景、職業守則、工作理念、工作規範、工作作風等。
二是行為文化的全力打造。通過進行專業技能競賽、開展準軍事化訓練、組織各類文化論壇,開展技能比武和拓展訓練大力煉內功;通過品牌標識、文化展室、文化長廊、形象大使、星級測量項目部和星級測量船舶展現了良好的外部形象。成立海測文化藝術團豐富職工業餘文化生活;定期舉辦美食節,海測逐漸成為了職工們共同的大家庭。成立青年志願者基金會,與當地SOS兒童村、當地小學開展助學助建活動,為青海等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為社會環保做義工,志願者們走進大山、走進社區,弘揚海測精神。
三是品牌文化的創新影響。海測文化對社會對用戶展示的是品牌文化。它通過主動作為和專業服務,通過技術創新以先進的優質的測繪產品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使之具備獨特的技術特色和產品特色,提升海測品牌影響力。
四是制度文化的完善與執行。真正落到實處靠的是制度。2012年,形成了文化建設草案,確保文化建設落地生根。2014年共修訂21項規章制度,有力提升了規範化管理水平。同年,頒布並實施了《天津海事測繪中心五年文化建設規劃實施方案及其指導綱要》,確定了「六大」工程,將文化建設工作納入了十三五發展規劃。
海測文化對社會對用戶展示的是品牌文化。——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測繪中心黨委副書記 馮立新
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
對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體系進行整合。
一是引導員工端正文化心態、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形成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過文化整合,解決企業文化中的文化混亂、文化衝突和文化建設的盲目性和滯後問題,使企業文化獲得良性發展。
二是擬訂願景、使命、核心價值觀後,廣泛徵求下屬企業成員的不同意見。企業領導人要帶頭宣傳貫徹。總經理是下屬企業的精神領袖,要帶頭宣傳貫徹,企業成員才會重視,才會理解到位。企業文化提煉出來以後,要召開全體成員大會進行講解,闡述企業文化的意義、作用、內容等。
三是整合的內容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方面。
四是堅持既寬容又揚棄,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結合,堅持創新的原則。在發揚傳統文化的積極成份,剔除和摒棄那些過時的理念、內容和方法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和形勢變化,形成與時俱進的企業經營理念,整合梳理出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既具有時代氣息、又能夠保持其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繼承性的企業文化。
進行企業形象的塑造。
一是請專業人士做好CIS識別系統的設計:有計劃地將企業的各種特徵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讓公眾在市場環境中對某一個特定的企業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是做好產品和服務品牌的建設,釐清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區別所在;注重員工素質教育提升:舉辦培訓,比武等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志願者,捐助;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提升企業凝聚力;優化企業環境;選樹典型人物,示範引領作用,建立一支積極向上的員工隊伍;以產品、歷史、照片、榮譽等形式進行企業文化展示。
三是重視文化品牌的宣貫。新老員工文化的植入,認知並熟悉企業文化;各種多媒體運用綜合運用;文化氛圍的營造;宣傳陣地建設;學習交流;故事編寫與宣講。
通過文化整合,解決文化混亂、文化衝突和文化建設的盲目性和滯後問題。——麗水汽運集團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呂麗君
■品牌案例
美麗站所 美好生活
2014年年初,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公司積極響應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兩富兩美浙江」建設的總體要求,著眼收費站、服務區、營業部等基層站所實際,提出以「美麗站所 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美麗站所」文化品牌創建構思,開啟打造「兩美浙江」基層實踐樣板的先行先試。
2014年7月,浙江滬杭甬正式下發《美麗站所建設實施方案》,結合基層站所實際,以經營有序、業績顯著、堡壘堅強、內外和諧、文化自覺為總體目標,以環境工程、管理工程、和諧工程三大工程為主要抓手,以基層站所為實施主體,著力探尋「美麗站所」建設的具體路徑和方式。
2015年3月,浙江滬杭甬召開「美麗站所」建設經驗交流會,提出要圍繞業績美、形象美和活力美的「三個美」,著力提升「美麗站所」文化品牌創建的層次,結合社會公眾對高速公路出行的新需求,將窗口「微笑服務」等納入其中,拓展外延、豐富內涵。
2016年1月,公司下屬基層單位受邀參加浙江衛視公司新農村頻道《黨建好聲音》欄目——美麗站所、一路芬芳專題節目的錄製,走進新聞演播室介紹美麗站所創建經驗。
2016年8月,《企業觀察報》和《國企》雜誌等媒體對浙江滬杭甬部分基層單位「美麗站所」進行專訪,並進行專題報導。
2016年9月,結合G20峰會服務保障工作,浙江滬杭甬將「美麗站所」建設與服務保障工作有機結合,確保了峰會服務保障重大政治任務的圓滿完成。
2016年年底,浙江滬杭甬「美麗站所」文化品牌創建成效得到了浙江省委組織部和國資委等部門的肯定,並有7個基層站所被評為浙江省最美示範窗口單位。
流動之家 情滿車站
2003年年初,麗汽集團著手制定「流動之家」服務品牌的創建方案。2005年9月,完成了「流動之家」服務品牌的商標設計和註冊,「流動之家」服務品牌正式推出。
「流動之家」的基本內涵是:流動之家,情滿車站,親情、貼心、超前式的服務讓您在南來北往中感受家的溫馨;「流動之家」的品牌定位:車站就是旅客和員工共有的流動的家!「流動之家」的口號:以真情服務旅客,以品牌塑造形象!並以此為核心,以服務品牌為抓手,開發品牌資源:推出「流動之家」為您服務小推車,配備應急小藥箱;把服務總臺改為「流動之家」服務總臺;免費提供使用「流動之家」愛心傘等。推廣特色服務,規範員工服務行為,努力創造「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服務方式,做到服務在旅客開口之前,服務在旅客需要之時,服務在旅客來去始終,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流動之家」品牌的創建旨在進一步規範員工行為,提高員工素質、提升服務水平、塑造企業形象,培育企業核心理念文化,不斷創新服務領域,創造出風格獨特的服務方式、服務技巧和服務語言,為顧客提供安全、優質、便捷、超值服務,在提高和擴大企業知名度、美譽度的同時,最終提升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以品牌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暢享高速路 微笑映山紅
2009年,江西省高速集團泰和管理中心順應交通運輸部提出的「三個服務」要求,為更好地為司乘人員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文明服務,啟動了「映山紅」文化品牌,並設計了品牌標識。當年,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青年文明號」稱號。
2010年至2011年,先後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小家、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
2011年至2012年,「映山紅」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註冊,品牌新浪官方微博上線運行,推出了與映山紅顏色一致的服裝;中心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映山紅」品牌被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聯合授予第九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項目獎。
2013年,泰和管理中心編印「映山紅」品牌手冊,「映山紅」品牌由此形成了包括理念、視覺、行為在內的完整的形象識別系統,推出以0796-6611111「映山紅」服務熱線、「映山紅」流動服務車、「映山紅」愛心基金、「映山紅」星級收費站創建為主體的「四位一體」服務體系。
2014年,「映山紅」開通騰訊官方微博,在11月南寧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品牌年會上,井岡山機場收費站、員工李紅分別獲得首屆「中國最美路姐團隊」、「中國最美路姐」榮譽稱號。
2015年,「映山紅」獲評「十二五」交通運輸十大文化品牌。
2016年,品牌微信公眾號開通運行,子品牌「龔全珍班組」榮譽「感動交通」2015年度人物,井岡山收費站獲得第三屆「中國最美路姐團隊」稱號。
萬裏海疆 探路先鋒
1955至1960年,十幾名海軍海道測量技術人員,在廣州黃埔組建了交通部海港測量隊,這就是天津海事測繪中心的前身,軍人「勇於吃苦,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深深植根於海測文化之中。
1961至1980年,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經過不斷充實和發展,海測人出色完成了黃渤海和南海海域主要港口的測繪任務。1976年組建了女子測量隊,為天津海測精神文化史書寫了一筆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壯志。
1981至201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了海事測繪發展的新機遇。海測人開拓創新,積極為社會提供應急測繪服務,多次在重大安全事故面前臨危受命,勇挑重擔,鑄就了「精測海疆 使命必達」的海測精神。
2011年,恰逢「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天津海事測繪中心決定按照交通運輸部開展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開展文化建設「五個一」(打造一批星級測量項目部、建設一個海測文化展室、編繪一本體現海測發展的宣傳畫冊、設計一套天津海測形象標識、提煉一句內涵豐富的天津海測精神)工程,開啟了文化品牌建設之路。
2012年,在全體員工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確定了「萬裏海疆 探路先鋒」文化品牌標識並正式投入使用。
2013年,對「萬裏海疆 探路先鋒」文化品牌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加入了海測核心價值觀、海測精神、使命等內容,豐富了文化品牌內涵。經批准,天津海事測繪中心文化形象標識圖像部分成為服務項目(第42類)註冊商標。
2014年至今,通過《中國交通報》、《中國水運報》、《中國測繪報》、天津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分別以人物專題、技術專題等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對天津海測進行了宣傳和報導,對打造「萬裏海疆 探路先鋒」文化品牌起到了強大推動作用,增強了文化品牌的社會影響力,連續2年榮獲「年度企業文化建設典範企業」,並在2016年榮獲交通運輸優秀文化品牌。此外,著力打造「藍海妙手」女子製圖組文化子品牌,在行業內屢獲好評,2015年獲巾幗標兵文明崗,2016年獲安康杯優勝班組併入選感動交通人物年度50強。
■花絮
中國交通報社總編輯李詠梅與學員交流探討。
交通文化建設專家陸錚回答學員問題。
培訓課上,學員提問。
■評論
交通運輸發展需要更多的文化品牌
在本次培訓班上,陸錚老師多次拿「情滿旅途」作為文化品牌的典型案例來分析,受到學員了的關注——「情滿旅途」是什麼時間開始建設的?是如何打造的?對於企業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情滿旅途」是交運集團(青島)打造的一個服務品牌,早在1998年就在國家商標局進行了商標註冊,也是交通運輸行業第一個服務商標。然而就是這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品牌,卻把服務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化了,使企業有了靈魂,員工有了歸屬感,使乘客從認同到共鳴到滿意再到忠誠,這個企業也獲得快速發展。
「情滿旅途」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增強了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交運集團(青島)在全國道路運輸企業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15位,在全球華商交通業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108位。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的2015年(第十二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交運」品牌以98.16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年度最具價值品牌榜,並繼續高居國內綜合交通業入選品牌之首。近幾年來每年春運,都以此作為保障春運安全、暢通的交通運輸服務的主題,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影響力。
「情滿旅途」的成長發展也離不開企業的精心培育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
2010年,交通運輸部印發了《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打造「十大交通運輸文化品牌」的目標。在交通運輸行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積極的響應,掀起了打造文化品牌的熱潮。交運集團首當其衝,在進一步完善、深化文化體系建設的同時,提煉出了文化品牌名稱,詮釋了品牌的文化內涵,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品牌創建活動,經過多年的創建,2015年榮獲「十大交通運輸文化品牌」榮譽稱號。
的確,文化品牌塑造了好的企業形象,為行業和社會普遍認可,企業進一步提高了生命力、增強了服務力、擴大了影響力,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同時,企業在實施文化品牌過程中,也培育和造就了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提高了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文化品牌建設單位從不同的側面都充分體會到,文化品牌對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作用。文化品牌建設成了凝聚員工、推動發展、展現形象、服務社會的有力保障。這是一個相互推進的過程。
文化品牌也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和能動作用。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凡是注重文化品牌建設的單位,很多都是社會認知度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可觀。眾所周知,當下道路運輸企業長途客運業務受到制約。但由於注重了文化品牌建設,他們利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轉型,向快遞、傳媒、電商、旅遊、文化產業等方向發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綜合效益不斷攀升。反之,有些運輸企業由於沒有注重文化品牌建設,在轉型發展中,缺少企業內在的文化支撐,面對危機,束手無策,只能任由市場決定命運,這樣的運輸企業不在少數。
當前,以「十大交通運輸文化品牌」為標誌的文化品牌,從交通運輸各個領域向全社會展現了4000多萬交通運輸幹部職工,以建設現代交通為己任、奉獻社會的胸懷和「艱苦奮鬥、勇於創新、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交通精神,為人們提供了通暢、高效、安全、綠色的高品質交通運輸服務。
現在,不論行駛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上,還是航行在神州大地的內河水路上;不論走進車站,還是客運碼頭;不論是自駕車出行,還是乘坐大巴;不論駛經收費亭交費,還是到服務區小憩……撲面而來的是優美的、和諧的環境,迎接你的是一張張真誠、親切的笑臉,感受到的是溫馨的服務。交通運輸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改觀,「映山紅」「雷鋒車」「郭娜陸地航空班」「心隨舟行」等越來越成為人們熟悉的交通運輸文化品牌。
我們相信,今後一定會有更多的優秀交通運輸文化品牌出現在交通運輸行業的各條戰線上,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