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貝與三文魚、甜蝦一起被稱為刺身界「三劍客」。然而,隨著北極貝的走紅,它的「兄弟」朝鮮馬貝轉而當起「李鬼」,它口感比北極貝差,價格只有北極貝的1/4。業內人士提醒,想吃正宗北極貝就不要貪小便宜。
朝鮮馬貝(左)和北極貝(右)外形上極為相似。
某電商平臺上,「北極貝」一斤售價不足50元。
【市場】
網上銷售的北極貝最低一斤不足50元
市民張女士是日式刺身的愛好者,喜歡網購的她發現,在網上除了能淘到便宜的三文魚、甜蝦刺身外,「北極貝」的價格也相當便宜。
「通常60元左右就能買到一斤看起來品質不錯的『北極貝』,最便宜的一斤不到50元。」張女士說,在實體店,不少商家銷售的北極貝每斤則要200多元,「價差都3倍了,是不是其中有什麼貓膩」?
記者走訪廈門市場發現,包括八市、麥德龍商場、元初超市在內,市面上銷售的盒裝北極貝大多是熟凍的,即捕撈後直接在船上煮熟並急凍保存市,但價格明顯比網上貴了不少。
在八市,記者走訪了5家售賣北極貝的攤位,發現每個攤位銷售的北極貝都用小盒子分裝成5-10個一組,一盒售價從35元-90元不等。以LL級別(每公斤12-16個)為例,一般5個北極貝有4兩重,換算下來每斤零售價格最便宜也要近百元,最貴的則要200來元。
上述5個攤位的銷售人員都告訴記者,這些北極貝產自加拿大。不過,記者還是疑惑,為什麼同樣聲稱是「北極貝」,零售價差還能相差一倍?
其中一位商販陳志鵬為了證明自己銷售的是正宗北極貝,還從冰櫃底層掏出了整盒未拆封的北極貝。記者看到,盒身上清晰地印著「加拿大產」字樣。陳志鵬透露,市面上確實存在朝鮮馬貝冒充北極貝的情況,雖然不好分辨,但是真正的北極貝一定不便宜。
「不瞞你說,像我們這種LL級的,就是大多數餐飲店用的,折算下來,一個北極貝的單價至少7.5元以上。」陳志鵬說,很多不懂的人都會問他為什麼賣這麼貴,因為價格和網上比確實沒有優勢,所以他現在做的大多是回頭客生意,有些人在網上買便宜吃了虧,對比後就成為店裡的老主顧。
【凍品店】
包裝盒有貓膩實際產地不明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北極貝和朝鮮馬貝其實都是馬珂蛤,因產地不同,產自加拿大的通常被稱為「北極貝」,而產自朝鮮東部海域的則被稱為「朝鮮馬貝」。
昨天傍晚,記者又走訪了中埔兩家專營冷凍食品的商家。店員們都聲稱,自己的「北極貝」來自加拿大,不過,在售的三款「北極貝」都沒有標註產地。更讓記者意外的是,其中一款「北極貝」與記者白天在八市看到的加拿大產北極貝外包裝極其相似——除了圖片替換外,盒子上的文字介紹基本不變,但外包裝盒上缺少了「加拿大產」幾個字和認證標示,也沒有標明中國代理商情況。
記者注意到,這些在售的「北極貝」都是2斤裝,按規格大小不同,價格從110元-140元不等,折算每斤價格在55元-70元不等。雖然與網絡上銷售的北極貝對比仍偏貴一些,然而,因產地不明,不免讓人對產品的真實性產生質疑。
【分辨】
馬貝暗紅肉硬味淡
北極貝色淺肉軟微甜
從事日本料理製作20多年的中井先生目前在廈門的一家高檔日本料理店任職。說起「真假」北極貝他也頗感無奈。
「朝鮮馬貝和北極貝本身就是同一個品種,外形上來看基本沒有區別,不過產地不同口感差別還是比較大。」中井先生說,很多料理店都有自己的進貨渠道,但近幾年來,不光是廈門市場,國內很多餐飲店都用朝鮮馬貝代替北極貝,因為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中井先生說,他們與一家供貨商長期合作,但由於市場需求很大,供貨商不時會出現斷供的情況。這時,店裡會停止供應或者選用進口的生北極貝,不過這樣操作的成本更高。
從事水產品貿易行業的黃先生也表示,用朝鮮馬貝替代北極貝,這是國內市場的一個潛規則,他朋友在丹東港附近就有加工廠,由於朝鮮馬貝產量較高,特別是這幾年市場需求特別大,當地很多人因此發家致富。
「不得不說,很多人是吃不出區別的,因為他們可能第一口吃的就是冒充的北極貝。」中井先生說,店裡有時也會有客人問,為什麼這裡的北極貝和他在別家吃的味道不一樣。
中井先生說,專業的食客或長期接觸這行的人主要通過口感和色澤來區分。一般來說,馬貝顏色更暗紅、肉硬有嚼勁、味道清淡;北極貝顏色淺、肉軟糯、味微甜。
此外,中井先生還表示,現在市面上銷售的真北極貝一般批發價不會低於180元一斤(LL級別),而口感更細膩的SS級(每公斤約45個)還要貴一點。消費者在購買時除了查看外包裝是否有標註產地外,也可通過價格進行區分,想吃好貨就別貪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