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想挑戰Elon Musk的男人

2020-12-14 百家號

若你還在為七夕情人節給女友準備什麼禮物而絞盡腦汁,不如學他,自己造個火箭,帶女朋友私奔到月球來得浪漫,他說,想要帶著心愛的女人去月球看一看……要特別指出的是,他將要與女朋友搭乘的火箭是用3D印表機列印的。在這之前,這位「火箭哥」已經成功發射了一次3D列印火箭。

|-> 追逐Elon Musk的腳步

「大家好,我叫Nadir Bagaveyev,我是Bagaveev的執行長。我和太空競賽回來了」。這是在近日的美國YC演示日上「火箭哥」 Nadir的開場白。一件鮮紅的t恤,一條普通的牛仔褲,說話帶有輕微的俄羅斯口音,這位「火箭哥」有點特別。

如果沒有意外,這個31歲的俄羅斯人現在的生活場景或像美國電影裡,以NASA太空人的身份在詮釋太空的神秘。但他最終跳出了劇本裡的人設。

這是一段類似於英雄起於微末的時光。

Nadir出生於俄羅斯一個普通家庭。倒騰各種化學試劑,製作各種小手工,成為他童年最有興致的事。

面對父親「要玩就玩大的」的建議,年輕氣盛的他隻身奔向大西洋彼岸,想要成為一名NASA太空人。

這種直接了當實現理想的方式頗為浪漫,朋友卻制止,「最好先成為飛行員」。他聽從朋友的意見加入了美國空軍,成為了一名直升機機械師。

如果說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我們確實找不到拍手叫好的理由。

退伍後的Nadir並沒有像其他戰友一樣去找一份喜歡的工作,並安下心來生活,他選擇回到大學深造。畢業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上太空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開一個火箭公司。

這是Nadir最樸素的想法。

從普度大學研究生畢業,Nadir真的開了個火箭公司,團隊成員包括他在內,四個人,主要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可回收利用火箭引擎。「造火箭,四個人就夠了」,面對大家的疑慮,他從容淡定。

接下來發生的事實勝於一切說詞。

|-> 一個火箭引擎視頻就取悅了投資人

初創公司需要錢,錢從哪裡來?

Nadir最先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當著名投資人Tim Draper打開工作郵箱,看到一個內容為火箭引擎啟動的視頻時,二話不說,決定要助這個年輕人一臂之力。據了解,用該視頻作為橄欖枝,Nadir說服了一批矽谷的投資人,為Bagaveev公司招募來了約65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其中包括了Newgen Capital、Boost.vc、 Sand Hill Angels、 Y Combinator公司。

Tim Draper  DFJ基金創始合伙人

此外,Nadir還在眾籌平臺表示了自己的決心,不僅誠意滿滿地展示它的產品細節,還認真規劃了具體的研發時間表。

2015年4月18日,Bagaveev公司在美國加州Mojave沙漠試發射了該公司第一顆搭載3D列印引擎的火箭,該火箭能夠被用於發射10~12kg重的近地軌道衛星,同時該火箭的另一優勢在於一級和二級部分都可以多次再利用。

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原計劃將15英尺高的火箭從自製的發射臺上發送到對流層以外10英裡的地方,然後再使之自行重返地球。但卻因技術的不成熟,導致火箭發射沒幾秒後就偏移墜落到了沙漠之中,這次試飛以失敗告終。

Nadir 並不避諱這次失敗,他解釋道「目前我們的火箭還有兩個問題有待解決——沒有指向、沒有平衡。所以當我們把火箭豎起來的時候它會左右搖晃。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我們的火箭就能成功把衛星送上近地軌道。」

儘管如此,這次試飛被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個起飛成功的3D列印火箭。

正如Nadir對YC掌門人Altman所說:「在任何公司的起步階段,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不要有太高的期許。」

Sam Altman Y Combinator創業孵化器董事長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面對VC如是說,Nadir是一個清醒、誠實又執著的妙人。

Nadir向Y星人社區透露「下一次火箭發身實驗可能就在9月到10月之間」,這意味著他即將迎來又一個重要的時刻。

|-> 20萬美元即可發射衛星

「在所有人類衝突的戲碼中,人們往往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競爭對手身上」 。

——Peter Thiel 在《從0到1》

這句話說的是一個共性,但顯然不適用於所有的創業者, Nadir就是個例外。

同在火箭回收領域,大家免不了要拿Bagaveev和SpaceX進行比較。Nadir也承認,現在這個領域的最強者是埃隆·馬斯克。「但我希望終有一天能夠超越他,他們的成功也極大地激勵了我。」這個不服輸的年輕人發出宣言。

這讓Nadir關注競爭對手的同時,卻耗費更多精力在專注做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承載他夢想的3D列印火箭。

Bagaveev公司用來發射衛星的火箭引擎全部由3D列印,並且可以重複使用,乍看之下,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Nadir說服團隊的成員,並向人們證明這一切都是現實的。

新科技總是給人帶來無限的驚喜,Bagaveev公司選擇使用低溫的正排量泵來提升產品的可塑性和堅固程度,更方便了後續的回收利用。此外。3D列印中所使用的可回收材料也進一步大大降低了衛星的發射成本。

在價格方面,此前發射一次超小型衛星到近地軌道的價格為1百萬美元,而如果採用可回收技術的話,價格可以被壓縮到20萬美元,這對於有發射需求的初創企業無疑是一項福音。

時間成本方面,通常情況下想要製造火箭需要8~10年的時間,通過3D列印技術可以將其縮短到四年。Nadir略為自豪,「我們已經發射了一次火箭,這也證明我們是一個可以成功的團隊。」 

|-> 人類,請把目光投向太空!

3D列印火箭的市場在哪裡?農業、航空等企業、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都需要發射納衛星到特定位置,收集資料。

納衛星(NanoSat)通常指質量小於10公斤、具有實際使用功能的衛星。

它們構成了現有每年96億美元納衛星市場的消費主體。除了政府拿走了的72億美元的訂單,其餘的24億美元市場則由私人火箭公司分羹。

「我們就像是太空中的UPS快遞公司。客戶把東西交給我們,我們保證在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將它送上太空。」如果說順豐快遞員月收入輕鬆上萬,那麼像Bagaveev這樣的「太空快遞公司」或是快遞行業的一片藍海。

但Nadir並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可回收的3D列印火箭,這只是他們的第一步。他們的願景是在幾十年內設計出更大的核動力火箭以及人類太空棲息地。

「不只是美國,我想激勵全世界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把眼光投向遙遠的太空。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樣,僅僅沉浸於眼前的世界。」 聳肩加攤手,Nadir用這個標準的美式姿態來表達他的願景。

相關焦點

  •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到目前為止,有146k個Cybertruck訂單,其中42%選擇雙電機,41%三電機和17%單電機-Elon Musk(@elonmusk)2019年11月23日是的,所有這些顯然都是以基層的方式發生的,在《網絡卡車》發布之後,網上的嗡嗡聲和口耳相傳顯示出推動了迄今為止收到的所有訂單。
  • Elon Musk deleted Facebook pages for Tesla and SpaceX in...
    — Elon Musk (@elonmusk)March 23, 2018Turns out Elon Musk, the eccentric CEO of both SpaceX and Tesla, thought it was a great idea.
  • 這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個人特斯拉Model S塗成「深紅色」嗎?
    對於那些想知道為什麼柏林油漆車間會如此出色而弗裡蒙特的車間需要升級的人來說。麝香繼續說:馬斯克還表示,特斯拉正在為Giga Berlin開發一種新的原型油漆顏色。他稱其為「深紅色」。@elonmusk這是您最近談論的針對Giga Berlin的「深紅色」特斯拉油漆顏色嗎?(我認為這是給您發給我這張照片的您的私家車)。據我們所知,馬斯克沒有確認或否認這是他的私人ModelS。但是,他確實確認這是該顏色的原型。
  • Elon Musk嫌Tesla股價太高 出Tweet後市值蒸發140億美元
    Tesla stock price is too high imo—Elon Musk (@elonmusk)May 1, 2020Elon Musk的「股價太高」Tweet是夾雜在一連串意味不明的發文之中,他也提到下星期是其女友Grimes的預產期,可能因此他才會壓力爆煲
  • 知行不合一,Elon Musk 最大的敵人居然是自己?
    無論發出那條推文前他在想什麼,從現在的情況來看, Musk 可能真的沒有經驗或氣質來領導一家上市公司,即使他是那麼的出類拔萃。鋼鐵俠被現實所困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都是這世界上一等一的超級巨頭,它們股價扶搖直上但卻獨缺那個令人拜服的光環。
  • Elon Musk 寫給員工的一封信:誰想弄死 Tesla?
    CEO 範文:Tesla 公司裡某員工惡意改代碼並將數據洩露出去;很多人想弄死 Telsa,請大家保持警惕,發現同事有可疑行徑的,要及時向組織匯報。誰想弄死 Tesla?石油行業,傳統汽車公司,華爾街操短線的那幫人。
  • 大腦晶片公司Neuralink計劃在人腦內植入晶片,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你能想像那個不再需要寫手的未來嗎?你的大腦神經元會完成所有的工作,你可以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一篇論文。這可是件大事。但有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能實現這些目標嗎?馬斯克覺得可以。這些目標看似有些不切實際,但馬斯克並不是一個缺乏遠見和抱負的人。
  • 給Elon Musk打工是怎樣一種體驗?
    好不容易約到,但那個女生放了他鴿子去圖書館自習。他衝來宿舍抓住她的室友,問到她都在哪自習,最愛的口味是什麼。一會兒後,他手握著已經化了的冰激凌出現在她椅子背後。騎行也是。和朋友們一起去越野騎行,其他人都是專業訓練過的,只有他一個人是第一次。他們早早騎到了山頂,等他來,以為他早放棄了推著車上來。過了半天,才看見他的身影。他臉都發綠了,卻一腳一腳地踩著踏板前行,艱難但堅定。
  • Elon Musk如何從默默無聞到引領業界
    在1988年,17歲的他去了加拿大。兩年後,他進入了加拿大皇后大學讀書,在那裡他遇見了他第一位妻子Justine。美國參議員也想與Elon Musk合影。Elon Musk第二任妻子是英國著名女演員Talulah Riley,她曾出演過《神秘博士》、《盜夢空間》和《雷神》。
  • 《對話》Elon Musk:記媒體的一次妥協
    「當你從特斯拉上走下來時,你遇到的這些人眼中閃現著怎樣的光芒?」「你有想過,萬一失敗的話,錢都打了水漂,有想過類似的問題嗎?」「是不是有一點賭博的性質在裡邊?」「是什麼讓你繼續堅持下來的呢?」「網際網路思維……」「都教授……」以上,可以理解,無法原諒。
  • 特斯拉和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傳奇人生|Elon Musk傳記
    風險投資人 Chris Sacca 曾說過:生活中面對的各種挑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挑戰是「防守」,也就是別人給你的挑戰,你想方設法完成,做成了也很有成就感,但是主動權是在別人手裡。另一類挑戰是「進攻」,是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動權在自己手裡。馬斯克無疑是選擇主動「進攻」挑戰的人,他最終還是堅定自己的信念,選擇執著夢想,兩個都不放棄努力到底,並積極主動尋求各方可能的合作與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