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現如今,隨著人們觀念的越發開明,跨國戀、跨國婚姻也越來越多了。
但在中國人看來,多數人的跨國戀,都是與高大的歐美人,可今天要說的這對,卻不在這一範疇。
中國農民娶小18歲非洲媳婦
在河南,一個名為謝曉偉的農民,在機緣巧合之下,去到了烏幹達務工,在那裡,他認識了比自己小18歲的非洲姑娘—娜布力婭。
力婭一直生活在烏幹達,在那裡她也是公認的大美人,因此她平時也十分愛美。
在認識了謝曉偉這個中國工人後,兩人多次聊天,漸漸就有了感情,於是乾脆就在當地結了婚,期間還生了個兒子。
後來,公司在烏幹達的業務結束,謝曉偉要返回中國,就帶著妻兒回到了河南洛陽的老家。
一個女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生活,還語言不通,這換誰都是一個艱難決定,可力婭卻毅然決定為愛人跨越萬裡。
來到河南農村,她為儘快融入當地生活,很認真地學習漢語。
她一開始是通過手機翻譯軟體和字典學漢語,漸漸地,又通過和家人的交流,學了部分當地方言。
不得不說,她確實是個很努力的姑娘,甚至後來她還自己當老師,教孩子中文。
掌握了語言,後續的生活就方便了很多。
在此期間,她還又為丈夫生了一個兒子,兩個混血寶寶看起來和村裡的孩子很不一樣,但家裡人都很疼這2個孩子。
到了中國後,作為中國媳婦,她也漸漸適應了當地生活。
看她現在的樣子,雖是異國面孔,但穿的衣服、鞋,都十分接地氣,跟當地農村媳婦差不多。
在生活中,也和婆婆一起,把家料理得很好,洗碗洗衣服掃地等家務活,她都搶著做,丈夫在外務工很辛苦,她想好好為丈夫、為婆婆分擔家務。
雖然農村的生活條件並不算好,但她卻覺得生活得很安逸,作為遠嫁過來的外國媳婦,丈夫和婆婆都對她很好,鄉親們對她也很是客氣熱情。
而且中國好吃好玩的有很多,她過來中國這些年,體重增了十幾斤!
愛美的她已經在減肥了,畢竟她還是要維持好,她在村裡的非洲美女形象。
來這裡這麼多年,除了學會了中國話,生了兩個混血寶寶,還完美地融入了當地的生活。
她表示自己最喜歡的就是趕集,市集上人很多很熱鬧,她能看到很多以前沒見過的東西,為家人買各種東西。
這不,臨近年關她也越來越興奮,因為後面她還會去趕更大的集,那熱鬧的場面她很喜歡。
對於她來說,趕集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十分有趣,在這裡只有她想不到的,就沒有她買不到的。
轉眼間,力婭已經在中國待了快6年了,如今她早已完全適應了在中國的生活,也很喜歡身邊的一切,這裡就是她的家。
這個為愛遠嫁中國的非洲姑娘,如今在當地也很有名氣,她和丈夫的愛情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相信她和丈夫,也會這樣繼續幸福下去。
跨國婚姻,要考慮哪些難題?
語言問題
擺在跨國婚姻前面,最緊迫的問題,大概就是語言了。相愛的兩個人,可能對這個並沒有太大感覺,但畢竟還是要面對雙方的家人的。
要想融入對方的家庭、生活,那麼必然要和對方的家人、朋友有接觸,若是語言不通,那第一步就都無法邁出了。
因此,若是想要長久,跨國婚姻中的兩人,還是要學會對方的語言,這樣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情感交流。
文化差異問題
因為國度不同,跨國婚姻中的兩人,必然是存在著些文化差異的。
兩人從小的文化背景就不一樣,一些思想觀念也容易出現分歧,一旦得不到解決,那麼爭吵也將是必然。
因此,跨國婚戀中的兩人,一定要有包容心,和給予對方足夠的理解,不然也很難走到最後。
生活習性問題
從小的生活環境不同,那麼生活習性上,其實也會存在較大差異。
比如當地環境、民風、飲食等各種風俗習慣,兩個人再怎麼相愛,可若是不能適應對方的生活環境和習性,那也是很難走到最後的。
其實很多跨國婚姻的失敗,原因就來自於此,若一方沒有為另一方放棄原生環境,適應新環境的勇氣,真的也很難成。
兜媽寄語
為了愛情,非洲姑娘不遠萬裡,嫁到了中國,這樣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
而中國農民,娶了小18歲非洲媳婦,如今還得了2個混血兒子,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無比,何嘗不是他的福氣?
如今力婭適應了現在的生活,希望她和2個混血兒子,能與丈夫一家,繼續在中國這麼快樂地生活下去。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