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謀略家的預見力,要從諸葛亮的「三個錦囊」談起,三個錦囊出現在演義中的劉備東吳招親情節中,兩國聯姻,無非就是鞏固政治,處好關係,起碼不背後捅自己一刀。孫、劉兩方鬥智鬥勇,機關算盡,聯盟對抗曹操不過也是暫時之計,要搞好外交關係,不僅可以聯盟,還能和親,孫權、周瑜就是想利用聯姻收攏劉備。劉備招親在演義中用了兩大篇幅來敘述,使之變成了一場妙趣橫生的謀略戰。最引人入勝的是,大將趙雲護送劉備去往東吳之前,諸葛亮曾送他三個錦囊妙計,後事態發展全如他所料,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能力真是厲害,讓人佩服。
人們常用錦囊妙計來形容高深的謀略,在三國中,曹操也曾給南郡守將曹仁留下錦囊妙計,囑咐他「急則開之,依計行事」;孫權攻打合淝時,遠在漢中的曹操給張遼送去木匣,封條上寫著「賊來乃發」,密受機宜。錦囊妙計已被推廣於世。孫權將妹嫁於劉備,不過是周瑜為奪荊州而設下的一條計策,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更何況聰明於世的諸葛亮呢!已知是計,便要設法破之。
既是騙局,便能推知孫權絕不會公布於世,因此第一個錦囊便是讓趙雲一到東吳,便肆意宣揚,製造聲勢,這樣孫權、周瑜便處於被動的地位,第一計便展現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預見的愈準確,計謀就用的愈高,先見之,比什麼都重要。第二個錦囊妙計便是智激劉備返回荊州。正如孔明預料,若招親成功,兩國矛盾非但不會解決,還會再次設計陷害劉備,出軟招子,讓劉備沉迷奢侈,柔和的生活,來腐蝕久經沙場的劉備的鬥志,讓其一下跳進「安樂窩」,不能自拔。
孔明這一計,不讓劉備陷入安樂之鄉,隨時將激起他的鬥志。諸葛亮便是掌握好預見能力,高敵一籌,掌握主動權。諸葛亮還考慮到,若劉備逃出周瑜設下的陷阱,矛盾必然公開化,引起東吳的追殺,危急時刻,若只憑趙雲一人之力,武藝再高強,也很能抵抗,唯獨靠孫夫人,以吳主母親、令妹之身份才能鎮住東吳將士,這便是第三個錦囊妙計。
諸葛亮未卜先知,設下三個錦囊妙計,其實也是諸葛亮對客觀矛盾精闢分析的結果。招親的整個事態變化,都如諸葛亮所預料的相一致,巧妙設計,使劉備安然脫險。在東吳的追殺中,諸葛亮又巧布埋伏,將東吳追兵打得落花流水,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果真使孫權、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