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記錄疫情前一年當代藝術現狀

2021-01-10 澎湃新聞

12月25日,「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文獻和展品相結合的形式,回顧了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梳理關鍵詞,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回顧和分析,並列出了107名(組)藝術家(其中部分與上海有關的原作展出),展覽原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因為疫情延至年末。

此次展覽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與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CMAA)的調查工作為基礎,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以下簡稱《年鑑》)的基礎上,對過去一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的回顧和分析。

《年鑑》編輯部位於北京大學燕南園52號,從2005年開始對中國當代藝術現場的各類展覽、活動、文獻進行不間斷地記錄和總結,迄今已逾15年,積累了由一手資料匯集而成的資料庫,其中2019年收錄展覽和活動3941條、文獻4319篇,15000多個藝術家的活動信息。在資料庫基礎上,通過統計和計算總結中國當代藝術的「變量」,呈現共107名/組藝術家(名單附文末)。

展覽中,2005年起編纂的《年鑑》齊齊展示107名/組藝術家如何誕生以一個展覽反映一年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況難免有所局限,但連續起來能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痕跡。展覽從2015年開始每年舉辦,但《年鑑》做了15年,檔案記錄早在1986年便已開始。雖然這是一份歷史檔案,但在朱青生看來,歷史是由真相的事實和一些幻象、假象構成的,這其中就包括創作出的作品。「所有的創作並不一定是事實本身,但它卻反映著人性的狀態、思潮、心理狀況。這些狀況往往難以記錄,而藝術便是可以記錄的方式。藝術是大眾的,所以『檔案』也是視覺與圖像檔案。」

布展現場在儘可能記錄後,此時就有一個「變量」的概念,藝術家的創作必須與當下的生活狀態發生關係,其藝術的創造性要與過去已有的有所不同。以此標準,如何在15000多個藝術家的活動信息中選出百位,這依託《年鑑》編輯部每年收集的1萬多種各種層次的文獻(包括消息、研究、知識、辯論、批判和網絡留言)構成的一組數據,通過數據統計排出藝術家影響力,並綜合多重因素通過回歸方程式算出前100位。再回頭檢驗各因素佔比權重,核對是否基本合適於被算出來合理狀態。

這個統計方法源自於北京大學社會科學統計的團隊,同時也有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指導。但作為學術機構,《年鑑》編輯部非常警惕是否有炒作、操作的嫌疑,或者是否會有偶然性造成的誤導和差異。

展覽現場,107位藝術家均以文獻的形式予以介紹「算法是機械的,但藝術是微妙,即使是『壞畫』也有動人之處,藝術家作品的妙處也許在很小的地方,不一定每個人能看得出來。所以團隊中還有專門的閱讀組,從閱讀中選出有見識的10至20位作者,請他們補充百人名單中遺漏的藝術家;並有一個編委會,每周開例會,討論各家理論、各類展覽和學術問題;上海和北京有兩個實地調查組,每周看展覽拍展覽,獲得一手材料。所以在具體工作中,編輯團隊對事物也有判斷的。」朱青生說,「除了主編之外,編委每人都可以提名一人,作為主編,我的任務是看提名的是否標準,把無效票去除。」在算法列出了100人後,7個人為推薦補漏,最後形成了107人的名單。

展覽現場在美術館中,107位藝術家以文獻的形式呈現在牆面上。除此之外,在3樓從2005年至2019年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一字排開,打開它們,如同進入一年年當代藝術的歷史,在2019年的導論中,有幾個關鍵詞在2020年也依舊在持續探討。比如「藝術與科技」「女性藝術」「替代空間」「當代藝術與全球化」「藝術鄉建」「網紅展」「當代藝術與『潮文化』」「藝術版權」等。展覽除了呈現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現狀外,也是對「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工作方法的一次展示。

《2019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內頁上海藝術多元化的現狀在文獻基礎上,此次在上海的展覽選擇了部分2019年「年鑑藝術家」代表作品進行原作的展示,形成原作和《年鑑》文獻材料的鉚合。

上海多倫美術館館長曾玉蘭告訴記者,選擇哪些藝術家的原作入展,除了考慮他們的創作與上海的關聯外,空間場地的限制也不得不考慮其中。同時原作和文獻同時展出,也同公眾更切實地感受到,當代藝術不是一個簡單的觀念或概念,而《年鑑》編寫更是一個認真思考、觀察、研究、分析、統計、感受的結果。

劉建華:《火焰》(局部),2016-2019,瓷,可變尺寸不少很多的作品,需要在原作面前才可以切實感受。比如,在美術館一樓展出的劉建華作品《火焰》,數以百計的紅色陶瓷構件,組成一個個獨立而又連續,不斷跳躍閃爍的火苗,如同地面上飄著的火,連綿不絕。在與美術館帶有旋轉樓梯的空間,構建出一個相對獨立又獨特的空間氛圍。在採訪中,劉建華談及2003年底自己有一件作品參加了多倫現代美術館的開館展,當時的作品也在一樓展出。回顧當時,多倫現代美術館是國內第一個按現代多功能目標規劃建設、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和服務的非營利文化藝術機構,填補了當時上海當代藝術館空白。

展覽開幕現場的行為表演(姚海:《花明處解構 矛盾中縫合》)《年鑑》編輯部曾提出中國近代以來的藝術進程中有三個不同尋常的高潮。第一個出現在抗日戰爭之前,與世界同步發生。第二個是2000年第3屆上海雙年展開啟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合法化進程。第三個是2012年以來上海的當代藝術展覽機構和公私巨大機構、場館和活動的快速增長。以此為坐標,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啟於第二個藝術高潮的時代,而如今,以濱江美術館為代表的美術館群,讓這座城市的藝術幾乎與國際同步。據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期發布的上海市美術館名錄統計,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美術館名錄內共計89家美術館,其中國有美術館26家,非國有美術館63家。可見上海美術館和藝術形態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被《年鑑》編輯部關注,《年鑑》中認為,在上海扮演藝術進程重要角色的節點中,離不開國際化的背景。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不僅包含了一些顯性的因素,例如:藝術家和展覽的國際交流增多,也表現在一些隱性的因素上,例如藝術家教育背景的國際化,機構運作機制的國際化等。

展覽作品:陸壘,《被閃電擊中的W&H》基於對上海展覽現象和問題的長期關注,上海美術學院建立當代藝術研究所與北大「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合作,以上海及華東地區為核心,積極開展當代藝術的調查、檔案收集和整理及研究工作,對上海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當代藝術發展歷史的調查研究與正在發生的問題研究和檔案建設,以及以這一學術基地為基礎引導和研究當代藝術的創作、學術討論和出版,這次展覽是系列工作中的一個環節。正因為有如此,「上海展」的策劃工作,更像是一次通過調查和統計讓問題自己浮現的過程。雖然2019的《年鑑》所提出的107人的名單並無側重,在採訪中朱青生卻提到了2019年忽然離世的藝術家黃永砯,並認為黃永砯的離世,預示著「85新潮」一代的貢獻或已結束。朱青生把1986年看作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關鍵性的一年。在他的觀點中,「85新潮」的一代,對社會和人類的精神做過一次貢獻,其意義在於把藝術本體消解掉,不定義作品,把自由還給觀眾,朱青生認為這是對「博伊斯一代」根本的超越。

展出現場據悉,從2015年開始,「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每年舉辦,此次上海展還與北京798藝術區的「中國當代藝術檔案」館的網絡展、坪山美術館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深圳展2019」構成呼應關係,共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近年來的重要現象和貢獻。展覽期間也將依託網絡在三地舉行研討活動,就作品和現象背後的理論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此次展覽由於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主辦,展覽將展出至2021年4月11日。

附:相關藝術家(註:共107名/組藝術家,標*者為展出原作的藝術家)

陳天灼、陳維、陳軸、範勃、高潔、黃永砯(已故)、金鋒、李暉(已故)、李琳琳、李怒、李青(男)、李濤、厲檳源、梁紹基、劉建華*、陸壘*、歐陽春、秦思源、石青、孫原&彭禹、王功新、王禮軍、尉洪磊、徐坦、許哲瑜*、楊詰蒼、楊明、姚海*、于吉、于洋、張超、張恩利、鄭維、何工、賀丹、勞家輝、梁銓、林惠興、羅湘科、倪有魚、龐茂琨、隋建國、王光樂、aaajiao(徐文愷)、Bnb幫你搬(羅振鴻、陳泥耳、孫珂)、陳文令、儲雲、方璐、何採柔、何利平、何翔宇、胡偉、計文於&朱衛兵*、闞萱、李競雄*、李燎、梁半、林科、劉日立、劉真辰、呂智強*、佩恩恩、任倫、施政、譚英傑、王拓、文皆俊傑、徐震、楊光南、楊健、易連、曾吳、張文心、張釗瀛*、周童、曹斐、程新皓、方迪、劉窗、湯南南、楊圓圓、鄭江、程然、奶粉zhou、能尖日、山河跳!、商思敏、尤阿達、張權、趙邦、周軼倫、鄧悅君、費俊、劉昕、吳珏輝、武子楊、鄭達、周姜杉、Amy Suo Wu、曹雨、陳粉丸、董金玲、耿雪、沈莘*、王偉(女)、黃於綱、焦興濤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陌生風景」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這些天正在舉行。此次展覽展出近100件/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的標誌性藝術作品,以及眾多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森山大道、雷蒙·德巴東的攝影,羅恩·穆克、薩拉·施的雕塑和裝置,謝裡·桑巴的繪畫,墨比斯的動畫……展覽呈現了不同門類、不同地域的藝術創作。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7月31日至11月1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 王非非《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鄭州,中國 2020 新概念藝術展,文創大廈榕·美術館,蘭州,中國 2020 中國當代藝術夏季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2020 海島藝術節,北隍城島,蓬萊,中國 2019 中國「當代素描」大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 張強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2016》提名藝術家
    融古鑄今——當代金石書畫名家邀請展,上海浦東圖書館2017 2017臺北國際水墨大展,臺北國父紀念館2017 第二屆心靈的島嶼國際藝術家聯展,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2016 重慶發——當代藝術展,韓國首爾城南美術館2016 世界一家:國際藝術家邀請展,臺灣臺南藝術中心           2016 墨藝——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多元文化藝術節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第三期:當代藝術攝影的符號意欲如何?
    即將於6月13日舉辦的第三期《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線上講座,我們邀請到當代藝術攝影評論人、獨立紀錄片導演袁園作為主講嘉賓,以《從認知到行動——當代藝術攝影的符號意欲如何?》為題做主題分享,並邀請了當代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顧振清,藝術評論家、獨立策展人藏策,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周計武,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成員趙星植,顧振清還將同時擔任主持人與四位嘉賓展開對話。
  • 2020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展覽現場大洋網訊 昨日,2020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在廣州流花展貿中心開幕,將持續至11月29日。「藝術廣東」到今年為創辦以來的第十一屆,被公認為是藝術市場學術化和規範化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它不僅有效改善了廣東藝術市場藝術生態單一、藝術品類不夠豐富的現狀,還有力地推動了本土文化與國際交流發展。據悉,本屆參展藝術機構達五十餘個,國內外參展藝術家近百人,超過一千件架上繪畫、裝置和其他各個種類的藝術品集中在博覽會期間與觀眾見面。
  • 馭時•先鋒愛彼當代藝術及高級制表展於上海開啟
    「馭時•先鋒——愛彼當代藝術及高級制表展」展出包括丹•霍茲沃斯(Dan Holdsworth)精美絕倫的攝影作品以及亞歷山大•喬利(Alexandre Joly)的聲音裝置《大自然的星座》(Wild Constellations),兩件作品的創作靈感均來源於愛彼品牌發源地汝山谷。同時,此次展覽全新呈現中國藝術家程然的視頻作品,以獨到視角詮釋愛彼與汝山谷的悠久淵源。
  • 遊上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人的聖地
    更多精彩盡在公眾號「愛佳靈感」愛佳靈感-土妹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推薦指數:四星上海第二站,來到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於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的所在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它不僅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資訊時代的城市變遷,也揮別了對能源無度攫取的過去。
  • 崔振寬美術館2017年度當代藝術大展15日開啟
    10月15日(周日)下午16:30,崔振寬美術館2017年度當代藝術大展「8種提出問題的方式——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展2017」即將隆重開啟。經過近一年的籌備,邀請了八位在當代藝術領域頗有建樹的西安籍藝術家——蔡小華、戴耘、賀丹、侯拙吾、劉西潔、王風華、楊晨、周斌參展。
  • 清華大學舉辦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展
    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展現場。清華藝博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馬海燕)「東張西望三十年: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展覽即日起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此展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今年舉辦的第7個展覽,也是今年的收官之展。
  • 曾傳興《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Gallery,倫敦 ,英國2005 曾傳興油畫藝術展,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府美術館、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展示廳,長沙,中國主要聯展2019 今日井岡山全國油畫 名家邀請展,上海新華中心,上海,中國2019 班牙第六屆當代肖像藝術大獎賽
  • 「後浪」時代,2020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下周開啟
    據藝術廣東組委會官方宣布,2020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2020年11月25日-11月29日在廣州流花展貿中心舉行。參加今年藝術廣東的藝術機構有五十多個,國內外參展藝術家接近百人,將有超過一千件架上繪畫、裝置和其它各個種類的藝術品集中在博覽會期間與觀眾見面。
  • 閃電創意一天一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快閃「引力場」
    東方網記者程琦12月12日報導:日前,第三屆公共藝術項目「2018引力場·FLASH閃電展」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西側廣場拉開帷幕。  今年,「2018引力場」的落地主體作品由GOA大象設計聯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的青年建築師團隊共同創作。今年建築師根據廣場的空間特點設計了三組空間裝置,分別實現「展場」、「趣場」、「劇場」三個功能區,總面積約500平米。主創建築師王彥表示:「本次引力場空間設計採用鋼結構,完全現場裝配。
  • 第十二屆AAC藝術中國四大獎項揭曉
    2015年獲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現工作並生活於北京。主要個展:《臨時關係——王恩來個展》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北京,中國(2017);《動靜——王恩來個人作品展》,藝術8,北京,中國(2015)。群展:《另一種選擇-第三屆今日文獻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2016);《空間協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第三屆CAFAM雙年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2016)。
  • 以當代藝術照亮藝術教育 「生東集西」水渡河藝術作品展12月17日開幕
    紅網時刻11月22日訊(記者 孫潔 通訊員 林逸心)「作品展主題基於中國當代藝術現狀生發,它不囿於習見、概念、東西地域的羈絆……」11月22日,「生東集西」——水渡河藝術展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宣布「生東集西」——水渡河藝術展將於2017年12月17日在長沙師範學院美術館開幕,將通過文本、架上繪畫、雕塑、裝置、視頻、影像等形式持續呈現對當代藝術的思考。
  • 尤良誠—《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2018》提名藝術家
    M50為畫廊,上海,中國2019 樂園——尤良誠作品展,價值工廠美術館,深圳,中國2018 帳幕——尤良誠作品展,深圳,中國2018 阿那亞獨角獸藝博會:線與面——尤良誠作品展,阿那亞黃金海岸度假社區,北戴河,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迎來億元時代 寧波企業家出手購藏
    11月23日晚,香港佳士得「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曾梵志《協和醫院系列》三聯畫拍出1.13億港元。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又一次突破「億元大關」。  本月初,16家中國知名畫廊集體亮相紐約第16屆軍械庫藝術展。其焦點展主題便是「聚焦:中國」。美國《藝術新聞》對此評論:「這是2000年以後第一個在美國完整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現狀的展覽。」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NO.10:皮爾斯符號學與藝術分析
    即將於9月19日舉辦的第十期《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線上講座,我們邀請到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成員趙星植作為主講嘉賓,以《皮爾斯符號學與藝術分析》為題做主題分享,並邀請了當代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顧振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導教授、副院長胡易容,藝術理論家、獨立策展人藏策作為討論嘉賓,顧振清還將同時擔任主持人與三位嘉賓展開對話。
  • 當代藝術大家孟憲奎《水暈墨章》畫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
    天津書畫藝術網/門千惠報導:由上海迦諾國際藝術空間館和內蒙古水墨閣書畫院主辦的,"當代藝術大家孟憲奎《水暈墨章》作品展」於2020年12月20日至12月23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路161號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共展出孟憲奎先生新作80幅,為全市人民獻上的一場藝術盛宴。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2017」招募青年策展人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2017」活動海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青策計劃」致力於發掘華人青年策展力量,自2014年創立以來「青策計劃」已連續舉辦3屆,助力20餘位青年策展人實現了9場展覽。招募活動將在2017年6月27日中午12時截止,評委會將從全部投稿方案中評出3個獲選方案,除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內指定空間實現2組方案外,有1組方案將延伸至城市空間,於上海外灘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實現。展期始於2017年底,持續兩到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