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藥—粳米

2020-12-16 譚論古今

舌尖上的中藥—粳米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紹興是個好地方!傳說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於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於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遊人如織。小紹興的松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松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髮銀須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隻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並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松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

小紹興回到家裡以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讚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別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說著,從懷裡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將葫蘆裡的藥放到松糕裡,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裡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裡,製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後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飢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於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於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後來,人們才明白,香糕裡放進去的藥,原來是中藥裡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慾,適用於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粳米

故事中最後呂洞賓所給的砂仁是一味中藥,其實香糕的主要成分也是一味中藥—粳米。

粳米是大米的一種,正確的讀音應該是:jīng mǐ,而非geng mi。

粳米是人們常見的主食,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主要產於中國東北,粳米比較粗短,粘性較強、脹性小,廣東人稱它為「肥仔米」。粳米是用粳型非糯性稻穀碾製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橢圓形或圓形,米粒豐滿肥厚,橫斷面近於圓形,長與寬之比小於二,顏色蠟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質地硬而有韌性,煮後粘性油性均大,柔軟可口,但出飯率低。

粳米的藥用價值

味甘,性平,《綱目》載: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在我國,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已有2000年的歷史,歷代名家皆有記載。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食鑑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的良好功效。

北宋文人張耒,對米粥養人的體會很深,認為每日清晨吃米 粥是進食補養的第一妙訣。他在《粥記》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 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 之妙訣。」

北宋文豪蘇東坡,也經常食用米粥以調補,他的體驗是夜晚 吃粥更妙,他說:「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用粳米煮米粥時,浮在鍋面上的濃稠液體(俗稱米湯、粥油),具有補虛的功效.對於病後產後體弱的人有輔助療效。粳米的糙米比精自米更有營養,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概率。粳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也比較全面,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現代研究則發現粳米中的蛋白質雖然只佔7%,但因吃 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舌尖上的粳米

粳米最常見的食用方法就是做粥喝,自古以來便就受到各家騷客喜愛,做糕點也是一味美味。

1、 紹興香糕

提起紹興你一定會想起魯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來一碟茴香豆」,當然了還有今天我們看的香糕。紹興香糕是紹興名點,它的歷史十分悠久。紹興香糕是清朝皇宮的八大貢品之一,早有"進京香糕"之美譽。浙江紹興製作香糕始於清嘉慶初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是孟憲正,孟憲正所在的"王金四房"年糕店,原來專營年糕、印糕。相傳有一年雨水特大,生意清淡、店內積壓了許多印糕。孟憲正眼看這批糕點有變質的危險,只好將印糕暫時用炭火烘焙,以便多貯存幾日。不料,焙制出的印糕顏色由白轉黃,質地由軟變硬,而且還飄散出陣陣的米香味兒,一品嘗,味道比原來的印糕還好。孟憲正受到啟發,便以香糕為名,獨家經營,並當街掛出"孟大茂香糕店"的牌子。從此,紹興香糕成了傳統特產。

2、黑芝麻粳米粥

主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粳米洗淨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補益肝腎,滋養五臟。每日兩次,早、晚餐食用,適於中老年體質虛弱者選用,並有預防早衰之功效。

3、天麻粳米粥

材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瀝30克,白糖適量。

烹製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煮粥,調入竹瀝、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內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風,清熱化痰。

4、綠豆蜜汁膏

主料:綠豆100克,粳米100克,糯米100克,杏仁50克,金銀花100克。

輔料:蜂蜜200克。

做法:

1.綠豆洗淨,用清水浸泡1小時;杏仁洗淨用開水泡20分鐘後,剝去仁皮,用粉碎機粉碎;粳米、糯米洗淨,用清水浸泡1小時後,用粉碎機粉碎;金銀花洗淨,用開水浸泡1小時,撈出花用其汁。

2.鍋置火上,放入綠豆,注入700克清水,煮沸後用小火將綠豆煮至脫皮,撈除綠豆皮。

3.在綠豆湯中倒入杏仁粉、米粉和金銀花汁,不斷地攪動,煮沸後加入蜂蜜,待綠豆米糊濃稠熟透,離火放涼,倒入平盤中,放入冰箱涼透即成。

5、猴頭菇粳米粥

主料:猴頭菇150克,粳米100克

調料:蔥花、薑末少許,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將猴頭菇用溫開水泡發,去柄蒂,洗淨,切碎,剁成糜糊狀。

2.粳米淘淨後入鍋,適雖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加猴頭菇糜糊,改以小火恨煮成粘稠粥。

3.粥成時加蔥花、薑末、鹽、味精,拌和均勻即成。

營養功效: 調補脾胃.促進食慾,防癌抗癌。適用於吸收不良綜合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演瘍、胃竇炎及消化道癌症的防治。

6、粳米松糕

主料:粳米5杯

調料:濁酒,白糖,鹽,大棗,雞冠花,石耳,黑芝麻

做法:

1.把粳米放在20℃水中泡8小時,撈出後磨成面。

2.粳米麵100裡以白糖10%,濁酒15%,加水量45%的比例和面,在30℃發酵8小時。

3.用於調料的大棗去核切成絲,雞冠葉要挑紅且嫩的洗淨並撈取,炒黑芝麻。

4.把和好的面放在墊有乾淨麻布的松糕框或蒸鍋裡,並將大棗和雞冠葉,黑芝麻,石耳作為調料放在上面。

5. 冒熱氣的時候,開始要蒸20分以上。涼後切成菱形和四角形。

END

圖文編輯:譚論古今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藥材|有味中藥,在水一方——蘆根
    這是《詩經》中大家熟知的詩句,其中的「蒹葭」便是中藥蘆根的全株,即蘆葦。《本草綱目》認為,出生的蘆葦為「蒹」,花後結果實則為「葭」。成片的蘆葦不僅是一道美麗風景,還能為我們提供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蘆根。
  • 《舌尖3》自製「中藥口紅」被罵慘 網友:導演怕不是微商
    《舌尖上的中國3》已經開播了,大家看了感覺如何?跟你翹首以盼的舌尖系列還是同樣的味道嗎?的確,自大年初四開播後,這部讓觀眾等了3年多的「國民美食下飯片」引發了不少爭議,例如,只見器具不見美食、出現常識性錯誤,炫技等等。
  • 粳米和大米有什麼區別 粳米是什麼米
    粳米和大米的區別1.粳米和大米雖然在稻穀的外觀上和種植方法上沒有什麼區別,但粳米和大米的顆粒色澤卻不太一樣,粳米要偏蠟白一點。2.從營養價值來說,粳米的營養價值要比大米高。3.從產量來說,普通大米(一般是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所產)的產量要遠遠高於粳米的產量,所以從種植面積上來說,普通大米要廣泛得多。4.從價格來說,粳米的價格較普通大米要貴一點。5.從口感來說,粳米要更有韌性,更有嚼頭。
  • 粳米期貨上市 將穩定粳米乃至大米價格
    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李鑫 賈鐵生)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大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粳米是大米的一種,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於東北地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粳米產量約4700萬噸,消費量4200萬噸,約佔全球粳米產量和消費量的三分之二,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
  • 粳米是什麼米 粳米竟有這些意想不到的功效
    對於粳米這一詞語相信朋友們都不陌生,但是對於粳米是什麼米,粳米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粳米怎麼吃比較好,卻是很多朋友所不清楚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粳米這一食材,相信能夠幫助大家解決這一疑惑。粳米是什麼米對於粳米很多朋友都不清楚是什麼米,事實上粳米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米。大米分為很多種,而粳米便是其中的一種。
  • 舌尖上的保健品?舌尖上的電商?舌尖上還剩下什麼?
    《舌尖上的中國3》自播出開始就出現了歷史概念不清,食材混淆的弊病,生態意識倒行逆施,更流露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智傾向,人們不禁疑問,這究竟是舌尖上的三無產品?舌尖上的保健品?還是舌尖上的糟粕?劇中吹捧的自製中藥口紅也被爆出原料疑似購置於三無淘寶賣家店。片中把有毒的南天竹剪下來放在餐桌上,多個鏡頭特寫,難免會有誤導性。維基百科中明確指出了南天竹含有有毒的氫氰酸,服用會有致命危險。
  • 舌尖上的五臺山大朝臺
    舌尖上的五臺山 東臺篇東臺頂寒風凜冽,五觀堂不時有人進出,推門而入,左手邊的廚房裡蒸汽繚繞,居士們正在忙碌著做飯洗碗,齋堂一側擺放著香案佛龕。一老年尼眾西面而立,寶相莊嚴,不時發聲提醒過齋的居士止語,提醒打飯的居士每人只能用一個碗,因為臺頂的水都來之不易。
  • 你知道粳米是什麼米嗎?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你知道粳米是什麼米嗎?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時間:2018-04-19 12:16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知道粳米是什麼米嗎?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粳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大米,所以相信大家在平時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粳米吧,那麼粳米是什麼米呢?要怎麼做才好吃呢?
  • 廈門生活志·美食篇|舌尖上的同安古早味
    舌尖上的同安,有一種味道不能忘卻
  • 看了「舌尖3」想自製中藥口紅?你想多了……
    讓眾多粉絲們翹首以盼的《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在今年大年初四開播了,然而這部大家心目中的「下飯片」此次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尤其是當第四集以「養」為主題的節目播出後,裡面提到的「中藥口紅」登上了熱搜榜,大家紛紛吐槽了起來……  來源:視頻截圖  自製口紅套裝僅售200多元,也許你加的微商也在做那麼此次引發熱議的「中藥口紅」是怎麼回事呢?
  • 名貴中藥的替身 黨參功效賽人參
    我們都知道名貴的中藥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適當的食用可以起到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貴的中藥的價格確實也很貴,一些老百姓都負擔不起。那麼有沒有一些中藥能夠替代那些名貴的中藥呢?下面中醫為大家介紹名貴中藥的替身!
  • 粳米期貨上市投資手冊
    漲跌停板: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新合約上市首日漲跌停板幅度為掛盤基準價的8%。交割質量標準:包括感官指標(色澤、氣味)以及理化指標(加工精度、碎米率、不完善粒、雜質、水分、黃粒米、互混、堊白度、脂肪酸值、長寬比);其中,水分設有替代品指標。交割庫設置:大連商品交易所首批公布了8家交割廠庫以及2家交割倉庫,分別位於黑龍江省及遼寧省。
  • 粳米為什麼比秈米好吃?
    粳米 種植於長江以北一帶的水稻是粳稻,產出的米即為粳米。粳米呈橢圓形,孫思邈《千金方·食治》中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糯米 糯米屬於糯性稻米,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糯米的糯性最大,通常用來包粽子、做甜食,不拿來做主食。
  • 以前的舌尖能把人看餓,現在的舌尖要把人看吐了...
    我們大吃貨國的國民們盼了4年,終於把《舌尖上的中國 第3季》(「舌尖3」)給盼來了!一開始大家還是很期待這一季的,口水都準備好了,要來迎接美食與文化帶來的驚喜。但很快,大家就失望了,豆瓣評分更是創歷史新低......
  • 白髮中藥 治療白髮的中藥秘方
    現在的很多的年輕人因為長時間的壓力非常大,睡眠又不好,導致頭髮上長出了很多的白髮,那您知道有哪些治療白髮中藥嗎?您知道民間治療白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其實想讓自己的白髮消失很簡單,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睡眠好、壓力不要太大等等,具體的就來看看白髮變黑髮的方法是什麼吧。
  • 治療鼻出血中藥方
    (2)鮮藕榨汁150毫升,鮮白茅根榨汁150毫升,蜂蜜35毫升,上物調勻內服,每日1~2次。  (3)生石膏60克,豆腐300克,水煮1小時,用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豆腐。  三、肝火:鼻子出血,頭痛,頭暈,口乾,性情急躁,眼白髮紅,或起血絲,或起眼眵,在婦女倒經時,兼有少腹痛,兩脅脹痛。治宜清洩肝火。
  • 舌尖上的臺灣味道
    臺北人情味,臺中清新味,南部生活味,臺東古早味,這一期,特別介紹咱們臺灣部旅遊專家—蔣莉同學,讓她帶領你們一起走進舌尖上臺灣的味道吃飽喝足,我們上101登頂。顛覆吃貨味蕾的8天台灣行,你準備好了嗎,舌尖上的寶島,值得一去! 舌尖上的寶島---美食美景尊享八天台北往返   8月17/24日  5799元靜思語:守誠行正,立信篤實。
  • 中藥杜仲的功效與作用,中藥杜仲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杜仲是一種中藥材,它來源於植物,杜仲是這種植物的乾燥樹皮,據說在我國入藥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能補益肝腎,也能強壯筋骨,新保健功效與藥用價值都很出色,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藥杜仲的功效與作用,中藥杜仲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吧!
  • 喝中藥能喝茶嗎 喝中藥要注意什麼
    中藥是人們在生病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治療方法,相比較西藥而言,中藥是非常難以下口的,因為多數的中藥湯都是非常苦的。有的人喜歡在喝完中藥後立即喝些茶來幫助去除苦味,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小編給大家仔細講講。喝中藥能喝茶嗎中醫認為,在喝中藥期間最好是不要喝茶。
  • 中國粳米生產情況
    粳米產量及區域分布近幾年,我國粳米產量總體呈增長趨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8年我國粳稻產量為7000萬噸,較2010年增加約1200萬噸。近十年來,受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以及託市收購政策推動,我國粳稻播種面積和單產均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