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藍牙追蹤器科學追溯接觸者

2020-12-23 深圳信馳達

全球範圍內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做好對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的病毒的檢測工作是重中之重。對人群進行核酸檢測是篩選感染者的有效手段,但是面對人員基數眾多的情況,難免有漏網之魚,如何有效提高對漏網之魚的補救效率呢?對確診的感染者進行追溯成為了重要的措施。

信馳達科技推出的藍牙追蹤器設備可以有效追溯感染者在確診前密切接觸的人群,對感染者接觸的多代高危接觸者做到精準篩選。

現在中國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佔到了現階段一半左右,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在經過潛伏期之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被核酸檢測篩查出來。

這些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雖然被篩查出來了,但是之前他們接觸的大量接觸者如何追溯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而且在確診前,這些無症狀感染者人群大量流動,加上現代交通發達,大城市公共運輸人流密度高,一個感染者往往可以傳染大量高危接觸者。

如果使用可攜式追蹤器設備可以有效追溯接觸者。可攜式追蹤器設備佩戴個人身上,不間斷進行廣播和監聽,周圍有效範圍內的人群,可以實時收集身邊人群的信息,還可對周圍人群廣播自己的信息,定時由手機App收集信息上傳至雲端。

一旦後續發現感染者,通過追蹤器設備記錄的信息,由雲端進行數據搜集分析,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主動篩查、感染來源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對高風險地區人員的主動追溯,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觀察。做到對感染者的接觸人群精準追溯,極大降低「漏網之魚」多代傳播的傳染風險。

藍牙追蹤器採用了性能強勁的晶片,滿足絕大部分功能實現,可靠穩定,具體參數如下:

nRF52832 SoC是一款功能強大,高度靈活的超低功耗多協議SoC,非常適合低功耗藍牙,ANT和2.4GHz超低功耗無線應用。它和普通的單片機如51、stm32等最大的不同就是內部集成了2.4GHz無線電收發器片內外設,由於集成了2.4GHz無線電收發器使它能夠支持相關的無線通信協議,比如低功耗藍牙等。

帶有浮點運算單元的ARM Cortex-M4 32位處理器,工作頻率64MHz數據觀察點和跟蹤(DWT),嵌入式跟蹤宏單元(ETM)和儀表跟蹤宏單元(ITM)串行線調試(SWD)2.4 GHz 無線電收發器在低功耗藍牙模式下擁有 -96 dBm 靈敏度在低功耗藍牙模式下支持數據傳輸速率:1 Mbps,2 Mbps-20至+4 dBm TX功率,可以4 dB步進配置1.7 V–3.6 V 供電電壓使用64 MHz內部振蕩器快速喚醒類型2近場通信(NFC-A)標籤,具有現場喚醒和接近配對功能12-bit, 200 ksps ADC - 8個可編程增益可配置通道64 級比較器32 個通用 IO擁有DMA的 3x 4-通道脈寬調製單元數字麥克風輸入接口 (PDM)具有計數器模式的5x 32位定時器擁有DMA的 3x SPI 主機/從機2x I2C 兼容主機/從機UART (CTS/RTS) 支持EasyDMA AES 硬體加密支持EasyDMA

藍牙追蹤器設備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追溯手段提供了可能,一旦確定感染者後,可以快速精準地定位傳染威脅度較高的多代接觸者,多級追溯,對其及時進行醫學隔離觀察以及核酸檢測,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控制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信馳達科技專注藍牙領域十年,擁有豐富的方案設計經驗。信馳達科技的藍牙追蹤器方案表現出色。

信馳達科技是行業知名度和信譽度優秀的無線射頻解決方案提供商及低功耗射頻核心器件供應商,旗下產品包含豐富的Nordic系列產品,例如nRF52832。專業的技術支持團隊為您提供專業的定製化服務,更多Nordic方案,請關注信馳達科技。

相關焦點

  • 掌控疫情接觸信息,藍牙追蹤器精準追溯
    經過全國3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的傳播得到了有效控制。隨著全國範圍內的復工復產,大量的人群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流動,特別是曾經保持最高防疫等級的武漢開始解禁,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特別是現階段以年輕人居多的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核酸檢測和追溯是重要手段。
  • 大數據助力精準防控,藍牙追蹤器提高追溯精準性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感染人數已經接近200萬人,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大關,全球的防疫形勢異常嚴峻。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防疫工作,成為防疫工作中最緊要的事。對這些遺漏、未能及時發現的感染者,進行科學有效追溯非常重要。信馳達科技推出的追蹤器藍牙裝置可以精準溯源,及早發現隱藏在人群當中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例如人群中的A和B首次接觸,在接觸的十多分鐘裡,藍牙追蹤器設備相互交換、儲存了彼此的匿名信息。
  • 【防疫科普】新型冠狀病毒三大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直接傳播當患者或者隱染者咳嗽,噴嚏,說話噴出的飛沫,呼出的氣體中帶有新型冠狀病毒,都有可能會傳播給近距離的接觸者。2.接觸傳播剛才提到噴嚏,咳嗽產生的含有病毒的飛沫,如果落在衣物或者其他物品表面,健康人用手接觸後,通過口腔,鼻腔,眼結膜等造成傳播.當患者在打噴嚏時習慣用手捂住嘴巴,這樣患者的手被病毒汙染後,在接觸門把手,公交車把手,門窗,座位等有可能傳給接觸這些汙染物品的人。3.
  • 新型冠狀病毒 潛在人際傳播機制揭曉
    來源:第一財經新型冠狀病毒 潛在人際傳播機制揭曉童蘭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際中傳播的機制在1月21日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章當中被揭示出來,將為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學理論依據。2020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鍾武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軒研究員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的論文。
  • 我省確診的8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與密切接觸者醫療救治...
    1月23日下午,在西寧市指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經篩查被醫學隔離觀察,患者標本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1月24日,標本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覆核檢測為陽性,判定為確診病例。該患者無明顯發熱、咳嗽、咽痛、乏力、納差等症狀,屬於確診病例中的症狀不明顯者,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你應該知道的100條科學信息
    可怕的是我們還不知道的隱形感染者,因此要嚴格防控。13、不能排除疫情下沉到青少年的可能,現在還是應該立足於防。14、發熱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15、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沒有任何典型症狀的時候已具備傳染性。16、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哪幾種?怎麼規避好?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結果認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 飛沫通過一定的距離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日常面對面說話、打噴嚏、咳嗽等都可能造成飛沫傳播,因而若周圍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應注意個人防護,並儘可能保持較遠距離;另外若感染者的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可通過直接接觸汙染人的手,汙染的手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如挖鼻孔、揉眼睛等,也可造成傳播。
  • 新型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發布,修訂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
    2月21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精準施策分區分級防控要求,結合全國疫情形勢變化、研究進展和防控工作實際,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修訂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主要修訂內容如下:(一)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將總體方案中的主要傳播途徑論述修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 身邊的科學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那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其中哪些問題已經在科學界和醫學界達成共識,哪些科學知識和醫學常識又能幫助人們打好這場戰「疫」?  為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科學家和醫生,進行解惑。這些直徑約10-300納米之間的微生物,在人類不經意間就可以完成一次入侵,其表現形式可能是一個噴嚏,也可能是一次身體接觸。  「病毒會不斷『進軍』各種宿主,這個宿主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細菌,一個細胞,也可以是人類這樣複雜的生物體。」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仇子龍說,病毒簡單來說就是「寄生蟲」,不依附於其他生物就沒法存活、沒法繁殖。
  • 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二手菸傳播嗎?本文闢謠為你講出實情
    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到現在,隨著對病毒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於病毒傳播途徑已經越來越清晰了,但是對於某些細節性的問題,還經常會引起大家的疑惑,比如有朋友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吸菸以後吐出的煙霧,其他人吸入後會感染嗎?」
  • 新加坡向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提供藍牙COVID-19追蹤器
    玩懂手機網7月4日資訊,為了阻止新冠病毒的病毒,更好的追蹤感染者的路徑,查看感染者和誰進行了接觸,進行隔離和方便檢測,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做法。
  • 專家提醒:注意消化系統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新華社武漢2月1日電(記者黎昌政、廖君)臨床發現,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首發症狀僅為腹瀉,專家在感染者大便和肛拭子中已發現病毒核酸。專家提醒,應注意消化系統傳播新型冠狀病毒風險,做好相關防護。  最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基於臨床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症候群,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持續開展相關觀察研究。該院呼吸內科張旃副教授、消化內科安萍副教授等觀察到,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首發症狀僅為腹瀉,懷疑消化系統也可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後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實驗室從這些患者的大便和肛拭子中發現病毒核酸。
  •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年輕人的無奈:不知該如何阻止父母的「粗心」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讓我們本應該美好假期消失殆盡,也讓我們和國家蒙受著各種各樣的痛苦。不過,我們全民一心,共同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大家用各種方式封閉起來,為了不讓這種病毒傳播。然而,或許年輕人遇到了與曉雲(代稱)類似的無奈。
  • 山東各地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
    與以上公布人員有密切接觸者,請主動到社區居(村)委會進行登記,並配合做好醫學觀察。如果您了解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的相關信息,請第一時間致電任城區疾控中心0537-6768119。(二)2月2日,任城區報告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任城區疾控中心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現將信息公布如下:患者王某某,男,58歲,戶籍地濟寧市高新區,現住址為任城區如意嘉園。
  •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有哪些:空氣中會傳播病毒嗎?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有哪些:空氣中會傳播病毒嗎?  滾動直播(點擊)  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直播 最新感染人數通報  疑似武漢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率是多少?無症狀感染者是傳染源嗎  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多長?新型肺炎幾天內會發病?  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在哪 武漢首例新型肺炎時間  2月3日21時,湖北省召開第十三場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通報防控工作新進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出席並圍繞疫情防控與治療等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 人傳人去年12月或已發生:新論文揭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過程
    同時這篇研究也指出,有證據表明新型肺炎病毒的「人傳人」在去年 12 月中旬就已經發生了(親密接觸者之間)。這一情況如在武漢以外的地區適用,我們就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能減少病毒的傳播,以控制疫情爆發。發現新型肺炎病例後,為了提高早期檢測靈敏度,研究者在 1 月 3 日應用新的病例定義來定製監測方案,從而識別潛在病例。通過對感染者、親密接觸者和醫務人員的訪談,研究者基於標準化的表格收集了很多病例信息,包括發病日期、就診日期、住院日期和 Clinical Outcome。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識
    1.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從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離出的冠狀病毒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WHO命名2019-nCoV。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異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後病情更重。3.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主要傳播方式是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包括手汙染導致的自我接種)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
  • 【收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手冊
    直接接觸:病原體通過黏膜或皮膚的直接接觸傳播,包括血液或帶血體液經黏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以及直接接觸含某種病原體的分泌物引起傳播。間接接觸:傳染性病原體通過汙染的物體或人的傳播,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多通過間接接觸傳播。10、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之一)
    【編者按】 為科學指導公眾認識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健康水平,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湖南)基地、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與促進專業委員會聯合大眾衛生報,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
  •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專家表示,萬金油的揮發性成分是一些精油小分子。要想預防病毒,需要它們與病毒接觸。而不管這些精油分子能否影響病毒,深呼吸之後它們都很快消失了,不會對之前、之後遇到的病毒起作用。